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腦海帶著一扇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八章,換油太吃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八章,換油太吃虧

東西他現在不準備買,帶過來帶過去的麻煩。

一會還得去供銷社。

來到地方,其他人還沒有回來。

只見三喜和有根正在旁邊的地上坐著,屁股底下坐著的是從旁邊扯來枯草。

兩人旁邊還蹲著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三個人都在拿著旱菸在那裡抽著。

那個中年男人抽了一口旱菸,對著三喜問道:“換不換?換的話我就去把油拿來!”

對方的腳下散落著幾個空的花生殼。

三喜沒有說話,旁邊的有根正在那裡交談著,一臉的猶豫,“換肯定是要換的,但是你這換的太少了。一斤才一兩3錢油。這裡面還有豆餅呢。”

對方也不著急,一邊抽著煙一邊說道。

“那我們榨油也要工分啊。你們那的工分不值錢,但是我們的工分可值錢咧。我們也就掙個豆餅當工分。”

說完又笑道。“不行的話你去公社換油去。”

有根聞言有點遲疑,最後還是輕輕搖了搖頭,“那等我大過來了,看他怎麼說。”

對方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那行,我等你們。”

說完便起身離開了,走的時候是一臉的自信。

周小川在旁邊聽著,已經明白什麼意思了。

這是拿花生換油。

一斤帶殼花生換一兩三錢的油。

這個比例算下來,一斤花生米出油二兩左右,不知道在這個年代出油率算是高還是低呢。

但是在後世,這個出油率還是挺低的,就算是古法榨油,也能有40%的出油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型的工廠更是能達到五成到五成半。

不過這個也是根據花生的好壞。

周小川從袋子裡拿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花生剝開了。

兩人看到周小川的動作沒有說什麼,村裡就是再窮,幾顆花生不至於吃不起。

花生曬的很幹,輕輕一剝就開了。

裡面露出是澹紅色的花生米,還算可以,不是太癟。

不過想想也是,癟花生估計都留著自己吃了。

周小川嘴裡嚼著花生米,一邊問道:“三喜哥,公社不能去榨油嗎?”

三喜一邊抽著煙,一邊說道:“以前有,後來……後來沒有了,現在大家都是換油。”

周小川明白怎麼回事了,還是前兩年的事情弄的。

不過他不明白為什麼公社沒有拿黃豆花生榨油的作坊,反而下林生產隊可以。

沒有去細問,估計過幾年就能恢復了。

想到這裡他笑了笑,“三喜哥,這花生我嘗了一下,應該能出三成的油,還能留下豆餅喂牲口。幹嘛不自己榨?”

去公社榨油,豆餅是不還給你的。而且還要收手續費,只是這個手續費不是錢,而是扣掉一部分的油。

三喜聞言嘆了口氣,“我們隊上沒有老師傅。出油太少了。而且我們也沒有工具啊。”

周小川聞言輕哦一聲,說是老師傅,其實就是對於榨油裡最重要的一步,火候的掌控。

因為這個關係到出油率,和出油的品質。

猶豫了一下,他說道:“三喜哥,我要是說會榨油,你信不?就這品質的花生,剝了花生米,應該能出三成的油。”

聽到他的話,趙三喜愣了一下。

“真的假的?”

周小川一邊將剩下的一顆花生米吃完,拍了拍手上的灰笑道:“三喜哥,我騙你幹嘛?”

說完又說了一句,“不過這個得看你們種的花生多不多?要是多的話,弄個小作坊也可以,要是不多的話,還是去換得了。省得麻煩。”

上林大隊也就一百五十人左右,就算一人一年2斤油算的話,也就300斤左右。

不過趙三喜的話,讓他意外了一下。

只見對方一拍手說道:“麻煩?有什麼麻煩的。榨油剩下的豆餅還能當糧食呢。”

周小川聞言點了點頭,想想也是。

300斤的油,至少有個600多斤的豆餅,這玩意在現在也算是美食了。

他現在也不是剛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了。

這可是相當於3個人的口糧了啊。

趙三喜見周小川只是點頭,便著急的問道:“你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出三成的油?”

周小川聞言點了點頭。一臉肯定的說道:“只要是這種品質的,我能保證出三成的油。”

花生根據品質、品種、產地各種因素,出油率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三成已經是最少的出油率。

當然了,前提不能是那種癟的花生,那種癟的就算是後世工業方法,能不能榨的出來都是另外一說。

自己在空間裡做的這麼多次的花生油了。這點還是能保證的。

空間裡的花生可是有五六成的出油率。

趙三喜聞言臉上一喜,趕忙說道:“我去找三大,你給我等著。”

說完,便對著旁邊發愣的有根說道:“你看好了。我現在就去。”

有根愣了一下,隨後反應過來,直點頭,“哦,你去吧!”

不過等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對方已經跑遠了。

周小川看著這個場景無語了一下。

至於嗎?

有根一臉古怪的看著周小川。

周小川還是小看了這年代人們對於糧食的渴望了。

先不提能多出來三分之一的油。

光600斤的豆餅,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因為裡面的殘渣還剩下很多的蛋白質。

也就比雞蛋差一些。

這可是比平時吃的玉米還要高階的存在。

差不多兩個人的口糧了啊。

有根在旁邊抽著旱菸,一臉羨慕的說道:“還是你們知青有文化啊。懂的真多。”

周小川聞言笑了笑,剛想說這有什麼難的。

不過隨後反應過來了。

這裡不是後世,沒有聽過資訊轟炸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這個簡單的方法。

就像做豆腐這麼簡單的事情,在這年代都屬於高階了。

這就是時代落後和資訊閉塞的壞處。

雖然現在榨油都歸為公家了。

但是裡面的技術,也就是經驗,老師傅可不會輕易告訴你。

這年頭有經驗的老師傅,一般年齡都比較大。這琢磨了一輩子的經驗都告訴你了,他還吃啥?

難道去地裡掙工分?

那麼大年紀了,能掙幾個工分。

不過這個情況也就只能出現在農村。

大城市已經有專門的榨油廠了,雖然技術不是很成熟,但是不是農村這邊可以比的。

過了一會其他幾個知青都回來了。

手裡買了一些東西,不過基本上都是鞋墊、鞋子之類的。

鞋墊這東西便宜的很。

因為這裡很多人都會做。

幾個人在這裡待了一會,也有人過來詢問黃豆、花生的換法。

有人用豆腐票換了點黃豆或者花生。

也有點人用糧票來換一些雞蛋。

都是以物易物,沒人有拿錢來買糧食,拿錢也不賣。

能花錢買的,要麼是像柳條筐、鞋墊這類手工,或者是牛這種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