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全宇宙最後一個人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電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 電力

此時此刻,人類文明在塞德娜星之上擁有的“據點”數量,已經高達上百個。這些據點大部分都是各種採礦點,譬如鐵礦、錳礦、銅礦、水礦、乾冰礦等,它們依據型別的不同,大部分都分佈在以幾個綜合基地、幾個種植基地和畜牧水產基地以及工業區所構成的“生活圈”的周邊。

時至今日,連線不同據點之間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工業區之中人們自行生產的太空車。這種太空車後邊可以加上車斗,具備一定的運輸能力。

這總計上百輛往來穿梭於不同採礦點之間的太空車時刻執行在塞德娜星的大地之上。在佔據了相當一部分人手的同時,也運回了各種各樣的礦產和資源,成為了支撐生活圈運轉的交通大動脈。

但這種模式,不得不說是十分低效率的。首先,太空車車斗運輸量有限。其次,太空車無法做到智能化,而是必須要有司機去駕駛,又佔用了大量的人手。甚至到了現在,伴隨著工業區各種工廠和生產線日趨完善,生產效率逐漸提升,太空車車斗的運輸量,甚至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

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否則,這件事情就會成為工業化道路上的瓶頸。

此刻,擺在趙長星面前的有三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最簡單的。它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大致平整一下不同據點之間的交通道路,主要運輸方式則仍舊維持現狀,也即透過司機駕駛的太空車來進行。

因為道路被平整,車速可以提升的緣故,這種方式,大致可以提升大約30%的運輸效率。

第二種方案較為複雜,這種方案需要在平整道路之後,再以某種凝固劑凝固碎石粉塵等,鋪設出專門的路面。之後再輔以一些定位儀、指示器等,實現太空車的自動駕駛,如此便可在大幅提升運輸效率的前提下,節省出大量的人力。

相應的,這種方案所需的投入也遠遠超出第一種方案。

第三種方案耗費資源與人力最多,但效率也最高。這便是軌道交通——直接在塞德娜星大地上鋪設鐵軌,用火車來連通不同的據點。

它的運輸效率是最高的,且同樣可以做到自動駕駛。

面對這三種方案,趙長星犯了難。思考良久,又與選修了交通工程的幾個人討論一番之後,趙長星咬了咬牙,直接選擇了最難的第三種方案。

“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直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省得以後跟添油戰術似的慢慢升級。”

之所以選擇這個方案,趙長星也是有底氣在的。

雖然此刻所有成年人人數只有幾百,工業化也尚在初級階段,但塞德娜星也不是地球。

這裡重力太低了,這就意味著,鐵軌的品質不需要太高,路基不需要太堅固,車頭的牽引力也不需要太高。並且,這裡沒有惡劣天氣,全真空環境不懼零部件氧化,沒有拆遷啊,佔地啊一系列亂七八糟的事情。綜合這些因素,趙長星才下定了決心。

但是……選擇軌道交通的話,有一件事情人們卻必須要去解決。

“領袖,選擇軌道交通方案的話,我們的電力供應就不足了。”

討論會之中,選修了電力專業的柴誠面有難色。

在來到塞德娜星的初期,第一代、二代三代的人們,在接受大學教育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劃分學科,而是全部接受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涉及到了所有的科目,但全部涉及不深。這種安排,最主要的是讓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擁有參與勞動建設的能力。不過在人口逐漸增多之後,就像現在,火種號飛船之中已經有了幾千號人,再推行通識教育就行不通了,該改成專業教育了。

於是趙長星就修改了大學教育課程表,由此,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便開始產出。柴誠便是最初一代接受專業教育的人才。此刻,所有的人類基地,所有的電力系統都由他負責。

奔跑在塞德娜星上的火車,很顯然只能是電力驅動。並且,軌道交通可是個耗電大戶。

聽到柴誠的話語,趙長星微微一怔。

“我們的電力供應不足了嗎?”

他已經很久沒有去關注電力供應的問題了。最初從地球上帶來的那兩個微型聚變發電機似乎擁有無限的潛力,不管趙長星建設出多少基地,似乎都能承擔起電力供應的職責。

但現在,它們終於到了潛力耗盡的地步了。

“沒關係,那就再造幾個聚變發電機。這段時間,工程組先去平整路面,做初期準備。”

“以咱們現有的工業能力,我不太確定能不能造出聚變發電機……”

柴誠話語有些猶豫。

趙長星大手一揮,臉上滿是自信:“造不出百分之百功率的聚變發電機,20%的還造不出來麼?實在不行,10%也行,大不了多造幾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長星同樣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正是這些知識支撐他做出了這個判斷。

“我去試試。”

柴誠答應了下來。

在此之後,趙長星立刻在小希和幾名選修了相關專業人員的幫助之下做出了路網圖紙。

軌道交通網路很顯然要以生活圈為核心。足有六條線路從核心延伸出去,然後在半道某個固定的地點再次分散出數量不等的延長線,七拐八拐之下,將所有散佈在外面的採礦點都連線了起來。

那個分散出延長線的地點,則設計為了車站。車站與最末端的採礦點之間由輕載列車連線,不同的輕載列車將各種礦產資源運輸到車站匯聚,然後轉運到過載列車之上,最終由過載列車運往生活圈接受進一步的處理。

人們估計,初期階段,每一條路網骨幹線上暫時只需要一列過載列車即可滿足現階段要求。等未來貨物資源需求量大了,隨時可以再新增列車上去。

它的運輸潛力還是很大的。

確定了這些事情,趙長星立刻抽調了所有機動力量開始進行前期的路基平整與建設工作。鋼鐵廠那裡也立刻開始了鐵軌的生產。

不得不說,在塞德娜星上修鐵路,其難度簡直比在地球上低了好幾個數量級。單說路基,就容易了不知道多少。

首先,塞德娜星上沒有地震,不需要考慮抗震能力。塞德娜星地表溫度極低,什麼東西都被凍的堅硬無比,也不需要考慮地面沉降。沒有地質災害,不需要考慮山體滑坡之類的事情。所謂的路基建設,其實也只是清除託林,搬走大石頭,填平凹坑之類的事情。

如果不是考慮到列車運行會引起鐵軌震動,鐵軌震動會與塞德娜星地表摩擦生熱,而熱量會導致氣體融化從而導致地面沉降的話,趙長星甚至有心思直接將鐵軌鋪在地表算了。

就算考慮到這一點,趙長星所需要做的補救措施,也不過是每隔兩米在鐵軌兩側各做一點支撐,不讓鐵軌直接和地面接觸罷了。

在太空車和各種裝置的幫助之下,路基建設進展的飛快。甚至在面臨路基建設道路上最大的障礙——一座連綿幾公裡,高有幾十米的山峰的時候,趙長星也不過是拿來了一些TNT炸藥,直接將其炸出個缺口了事。

總長度高達上千公裡的路網路基,十幾個小組共同推進,僅僅一個月而已,便完成了差不多一半。

此刻所有人俱都鬥志昂揚,信心滿滿。便在這個時候,柴誠再一次找到了趙長星。

“領袖……”柴誠臉上滿是羞愧:“我的幾次嘗試全都失敗了。”

柴誠這個人還是相當有能力的,足夠聰明,動手能力也強。更何況這件事情還得到了其餘人的幫助。

“怎麼會失敗呢?這件事情不是很簡單麼?”

在已有成熟技術路線,具備所有圖紙文件的前提下,製造出只具備原版聚變發電機兩成甚至更低功率的產品就可以,這怎麼會難?

趙長星有些不信邪,於是他暫時放下了路基方面的事情,與柴誠一同開始了技術攻關。在又嘗試了半個月之後,趙長星也不得不承認了失敗。

這件事情確實很難。遠遠沒有之前想得那麼簡單。

轉向器精度不足,便無法讓數條激光束精準匯聚到反應腔核心。鐳射強度不足,便無法讓聚變原料開始聚變反應。材料抗熱性不夠,容易發生形變……

趙長星的攤子鋪的太大了,才導致兩臺聚變發電機的發電量在現階段就已經不夠用。要知道,在原來的規劃之中,這兩臺發電機,是足以支撐到工業發展到相當程度,足以製造出山寨版的發電機的。

而之所以趙長星如此急迫,在現階段就將攤子鋪的這麼大,原因也很簡單。

他在恐懼,他在害怕。他在迫不及待的想要讓人類文明再度繁榮強大起來,只有那樣,才能抵禦那些未知的風險。

譬如小希接到的那些不明來源訊號所意味著的風險,譬如小行星撞擊……

趙長星思考了片刻,做出了決定:“讓大學裡的孩子們也參與到技術攻關裡來吧。人多力量大,說不定能找到辦法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