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債王到資本王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喔靠,驚天大訊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四章 喔靠,驚天大訊息

繼上一個交易日雪度投資公司舉牌英倫投資控股公司,市場投資者對今日訊息寄予厚望,不出所料雪度投資公司會繼續舉牌。

投資者心裡有預期,是源於近期亨通地產財團舉牌不斷,大機率到了關鍵時刻。

世上的事就這麼邪門,往往在大家預期趨於一致的時候,大機率會出現偏差。

不錯,今日的確有舉牌訊息,卻不是亨通地產財團中的任何一家公司。

但是,訊息絕對勁爆,完全超出所有投資者預料。

長江實業發布公告:公司從二級市場購進一點二五億股英倫投資控股股票,佔該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為英倫投資控股的股東,特此公告。

長江實業是李半城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實力相當雄厚。

不光是李半城舉牌英倫投資控股,鄭玉彤也參與了收購行動。

新世界發布公告:公司從二級市場購進一點二五億股英倫投資控股股票,佔該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為英倫投資控股的股東,特此公告。

這還不是全部,連李兆幾也參與進來了。

恆基兆業發布公告:公司從二級市場購進一點二五億股英倫投資控股股票,佔該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為英倫投資控股的股東,特此公告。

華商財團舉牌英倫投資控股,訊息一經釋出,震驚整個南港資本市場!

這一紙公告也徹底揭開了謎底,吹響了華商財團收購大戰的號角。

主角不是英倫置業,不是英倫公用也不是英倫通訊,而是英倫投資控股。

收購者的角色也變了,不再是雪度投資公司,而是華商財團。

這種驚變,讓全體投資者懵圈。

好吧,不是雪度投資公司,是華商財團,不管是誰舉牌,總歸是超級利好訊息。

尼瑪,三家公司同時舉牌英倫投資控股,驚得所有投資者目瞪口呆。

尼瑪,約翰遜家族持股比例才百分之十六,這丫的一下子就是百分之十五股份。

如此大手筆簡直聞所未聞,甚至有些人拿著報紙,手都亂抖。

現場還有人用雙手拍打著自己腦袋,瘋狂叫著:“傻逼呀,我原來是滿倉的啊,股價漲到十二元就清倉了啊......”

“靠,老子十五元買進去,第二天一看沒有訊息,趕緊獲利了結。買了之後,英倫投資控股還在上漲,不敢追了啊......”

“上個交易日雪度投資公司舉牌英倫投資控股,我都準備下單了,聽到旁邊有人議論,感覺挺有道理,所以沒有買。麻痺的,虧了啊,誰能想到舉牌如此兇猛,這都有四家公司舉牌了呀......”

“......”

聽聽現場所有的話題,內容全都是後悔。

瑪德,這都是塞進手裡的錢,就這麼丟了,誰不心疼?

最懊惱,莫過於此。

在此之前,誰也不會想到是這種局面。

雪度投資一家公司舉牌收購,已經是大利好。

現在是三家公司同時舉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英倫投資控股被三家公司同時收購,出現這一幕,南港的投資者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人們再想,不知道這是巧合,亦或是這三家公司屬於聯合行動?

對於這一問題,沒有人給你答案,剩下的你自己分析。

所謂華商財團,屬於李半誠他們內部稱謂,是為了拿下目標公司採取的聯合行動。

英倫系這麼龐大的目標,僅憑一家公司實力,真的很難完成收購。

所以才有了這一聯合體。

至於將來收購成功之後各自的利益分配,那是以後的事情,估計他們內部都有預案。

對於舉牌上市公司,交易所有嚴格規定。

某一機構第一次持股數量超過百分之五,既構成舉牌,必須進行公告。

如果繼續收購,收購一方每增加百分之二股份,還需及時公告。

這是強制性規定。

試想,若一家公司收購百分之十幾股份將要舉牌多少次?

而每一次公告,都必然導致目標公司的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增加收購成本。

這也是華商財團三家公司為何在同一天舉牌,而不是分數天兩三次舉牌的原因。

數家公司聯合收購,如果分攤在幾家公司上,每一家公司第一次舉牌都是百分之五股份,兩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股份,三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五股份,這樣的舉措對收購一方非常有利。

李半城他們也想一次性完成收購。

但是,市場籌碼稀缺,他們一時半會兒完不成舉牌數量。

所以,這一次舉牌,郭德生旗下的公司沒有出現。

雪度投資公司突然舉牌英倫投資控股,讓李半城等坐不住了,必須搶先下手。

華商財團舉牌英倫投資控股,合計持有百分之十五股份。

而約翰遜家族持有百分之十六父份額,雙方僅有百分之一的差額。

那麼,郭德生旗下公司的任務,就要負責超越約翰遜家族剩下的差額。

百分之一的差額是指靜態的,相信約翰遜家族不會坐以待斃,必定增持股份。

不用說,接下來是一場苦戰。

最終的結局如何,取決於誰的財力雄厚。

從目前形勢看,華商財團取勝的可能性,大大高於約翰遜家族。

道理很簡單,因為英倫投資控股的價位已經處於超高位置,英倫系其他三家公司幫不上多大忙。

那麼,僅憑約翰遜家族單獨對抗華商財團,明顯處於弱勢。

這種資本大戰所消耗的資金量,都是按照億為單位計算。

誰家也不會存著那麼多現金,都需要從銀行融資。

約翰遜家族一方融資,能比得上華商財團四方融資嗎?

為了此次收購行動,華商財團已經從匯銀控股哪裡融到了相當多的資金。

或許這還不夠,李半城等還會繼續融資。

發生在英倫系這場併購大戰,始於英倫置業,一直到今天才進入深水區。

但是,在這之前又是另一種局面。

南港資本市場屬於國際性的大市場,投資者身份複雜。

不管你是米國投資者還是歐洲投資者,亦或是別的什麼精英,在這場亂局中疲於奔命。

也怨不得投資者,大資金套路太深,局面太亂。

一會兒是英倫置業,一會兒是英倫公用、英倫通訊,轉眼間又變成英倫投資控股。

管你是南港富豪、大型投資機構,亦或是小機構,甚至是散戶,有多少人揹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攪得昏頭漲腦?

沒到最後時刻,誰也搞不懂到底那一次收購才是真的。

當初雪度投資公司舉牌英倫置業,那可是百分之七份額,那麼大的收購行動,不也沒有訊息了嘛。

亨通地產公司舉牌英倫公用百分之六股份,深度投資控股舉牌英倫通訊百分之八股份,數量也不小,那又如何?

誰知道最後扯了蛋!

等到英倫通訊被舉牌的時候,英倫系三家公司都被舉牌了,有前面兩個例子擺在哪兒,竟然沒有人敢進場搶籌。

真的很難辨別真假,而且與個人水平無關。

英倫投資控股屬於最後上場,雪度投資公司舉牌百分之二股份。

但是,投資者竟然懷疑收購行動真偽。

不錯,南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確實被搞得有點懵。

英倫系四家上市公司都被舉牌,想要分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有點難度。

或許有人非常肯定英倫投資控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即便他這樣想,估計心裡也放不下英倫置業、英倫公用這兩家公司股票。

想百分百肯定,這不可能。

嗯,非常燒腦子的事情。

想入場吧,又擔心上當受騙,好多人在英倫置業、英倫公用上吃了大虧。

英倫置業歇菜了,估計英倫公用也要歇菜。

那麼,雪度投資公司舉牌英倫投資控股,焉知不是一個坑?

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認為可以賭一把,有人勸阻他不要忘了英倫置業的教訓,還是觀察好了在行動。

與英倫置業、英倫公用不同的是,英倫投資控股的股價從七八元價格上漲到近五六十元,如果被套住了,恐怕就不是英倫置業那般容易解套了。

不管這種論斷正確與否,至少在投資者當中很有市場。

是啊,作為投資者,如果說受傷一次沒有長教訓,連續兩次吃虧,恐怕多少也會有所警惕吧。

市場投資者有意見分歧也就罷了,連媒體也在添亂。

當初報紙文章上,每一篇評論都不一樣。

有的文章傾向於雪度投資公司收購屬於貨真價實,值得投資者參與。

有的文章則恰好相反,認為英倫投資控股的股價漲幅巨大,雪度投資公司舉牌百分之二股份,令人耐人尋味。

意思是提醒投資者,不要忘記英倫置業、英倫公用的教訓。

與其投資英倫投資控股,不如參與其他兩隻股票。

各種評論烏七八糟,觀點各不一樣。

投資者看罷報紙更加懵逼,我勒個去了,到底讓我選哪家?

這些評論中肯定有獨立觀點,可誰又能肯定,其中沒有某一方授意下的傑作?

目的不言而喻,混亂人們的思維,讓其做出錯誤的判斷。

投資者有分歧,這在資本市場很正常。

這種思維混亂,恐怕是南港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混亂的一次。

英倫系四隻股票都被舉牌,都有可能成為收購標的物。

但是,也不能排除,最終只不過是大資金玩弄的套路。

問題是誰也不敢保證英倫系四隻股票中不會出現一隻黑馬,爆發出驚天大行情。

即便是有,那麼,哪一只股票會爆發,這又是一個燒腦子的事情。

財富的巨大誘惑力,讓人無法放棄。

誰也不敢保證萬無一失。

畢竟,選錯了股票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混亂,超級混亂,三個人在一起討論就有三種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為此發生爭吵。

從股價上看,英倫投資控股的風險最大。

前期炒作太厲害了,但是,又是最後一個釋出訊息的上市公司。

理論上講,這只股票又是最有希望成為大黑馬的唯一目標。

財富的吸引力與恐懼交織在一起,是今天資本市場的真實寫照,沒有人例外,也沒有人保持淡定。

好吧,這都成為過去式。

今天三家上市公司一起舉牌英倫投資控股,沒有人相信是放空炮。

也是,花費如此巨量資金,怎麼可能是假的?

這不是演戲,是真的收購大戰。

而且烈度極高!

畢竟南港資金市場上,還沒有發生這種三家共同舉牌一家上市公司先例。

出手就是大雷,太震撼了。

現在距離交易時間還早,現場氛圍已經燃爆。

投資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高談闊論,不乏有驚人之語:“這必定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資本大戰,未來幾天英倫投資控股的股價輕鬆站上百元,甚至有上摸二百元的可能性。”

尼瑪,這位真的很能喊,竟然預測二百元價格。

“我看約翰遜家族有點懸,三家打一家,扛不住吧......”

“你管他能不能扛得住,我倒是希望雙方拼命,老子坐等賺錢。”

“約翰遜家族也不是白給的,別忘了人家持有百分之十六股份,隨便增持一下,很難追趕。”

“......”

或許躲在某處那家夥,在偷著樂。

管你是哪一個國家的精英人物,關你是哪個投資者,不還是喝下老孃的洗腳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呃,不對,是老子的洗腳水。

不錯,沈度原來的計劃,幾乎與華商財團是一樣的。

第一目標就是拿下英倫投資控股,將英倫系一網打盡。

當英倫系業績暴雷的時候,沈度的資金已經下場並完成籌碼蒐集。

令沈度沒想到的是,在靜默期出現了意外,有大資金在英倫投資控股盤面上活躍。

沈度不僅想收購英倫系,而且還想順便賺一筆錢,當然不希望給別人抬轎。

在分析了盤中資金動機之後,沈度不得不放棄原來計劃,重新佈局。

沈度不打算收購英倫投資控股這家公司,而是變成單純賺錢,抬轎者就是盤中大資金。

所以,前期沈度有配合盤中大資金的意思,也有趁機搗亂的行為。

總之,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出手相助。

沒有利,那就扯後腿。

所以才有了前面眼花繚亂的各種騷操作。

今日華商財團舉牌公告公諸於世,沈度看罷,果然是華商財團。

嘿嘿,三家公司同時舉牌英倫投資控股,估計是受到雪度投資公司舉牌的刺激。

或許他們還沒有蒐集到全部所需股份。

否則,就不是三家公司舉牌,而是四家公司一起舉牌了。

沈度當然清楚,所謂華商財團是指南港未來四大富豪,郭德生還沒有露面吶。

如果沒有皇甫賢達、上官武這兩個攪屎棍,大概華商財團早已經吸足了籌碼。

今天的結果,也正是沈度所期望的。

既要讓他們吃到籌碼,還不能讓他們吃飽,更不能讓魚兒脫鉤。

沈度是想在英倫投資控股上賺大錢的,抬轎的不幹活,難道讓沈度自己上去抬轎?

所以,這個尺度要把握準了,差一點都不行。

既然舉牌了,老子也就放心出貨了。

沈度一方投入巨大,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出貨,要有一個寬泛的區間輪流套現籌碼。

老規矩,亨通地產、趙曼麗率先出貨,沈度最後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