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債王到資本王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九十年代好時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二章 九十年代好時機

沈度說過,他要從資本市場上賺錢反哺實業。

事實上,他的計劃的確實現了,而且超越了原來的設想。

之所以成功,除了他的切入點選擇的好,金手指發揮作用之外,離不開鬼佬舔著臉往他懷裡送錢。

當初介入亨通地產公司,屬於截胡英倫置業公司,鬼佬惱怒也在所難免。

於是,雙方成了仇家。

從英倫繫到匯銀控股、臺古集團,沈度與鬼佬死磕到底,越戰越勇,不僅利用題材大賺特賺,連續拿下英倫系三家上市公司,還把匯銀控股、臺古集團這樣大公司拿下。

這樣的戰績誰不驚歎!

沈度心裡清楚,這樣的賺錢方式不可持續。

其一,如今沈度再也不是小魚小蝦,已經打出名聲,也不會有人眼瞎主動找上門送錢。連高盛財團都在他手底下吃癟,更何況別人。

其二,剛來到南港,沈度的確是不起眼的小資金。現在不一樣了,已經是資本市場上的大鱷。

無論是炒作英倫系亦或是與英資財團展開收購大戰,沈度絕非單純炒作,與普通莊股完全不一樣。

在與英倫系大戰中,確實屬於收購題材,股價暴漲合情合理。

英資財團收購亨通置業公司,以至於後面反收購匯銀控股、臺古集團,同樣屬於題材作掩護,找不出一點毛病。

作為監管部門,能說是惡意炒作嗎?

所以說,沈度賺錢方式很放肆,但心裡卻很有底。

現實是,英資機構在南港的產業遭受重創,拿下匯銀控股、臺古集團之後只剩下小魚小蝦,英資財團所謂的報復絕不會存在。

沒有人主動來找沈度麻煩,也就失去了這種賺錢方式。

所以,沈度想賺錢,需要換一種策略。

這種新策略就是憑藉金手指慢慢賺錢。

沈度清楚地知道,接下來一直到97年中期是一波大牛市,作為建倉完畢的他只需慢慢等待,別人抬轎自己坐等收益。

唯一的不足之處,時間太長。

對於習慣了賺快錢的沈度來說,不甘心也沒有辦法,總不能逮住一家公司就去舉牌吧?

那樣的話,南港資本市場必將亂套,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會感覺到威脅,亨通地產財團也將成為過街老鼠令人厭惡。

至於去華爾街炒股,沈度壓根就沒有一點想法。

少來少去的玩一把可以,短線炒作一把也可以,但絕不能大筆投入其中。

那是人家的地盤,沈度這種大塊頭看上去很強大,放在華爾街眼裡就是一塊大肥肉,最終的結局大概連肉渣都不剩。

論不要臉,非美佬莫屬,什麼手段都能用,被坑死還沒地方說理。

南港資本市場足夠沈度輾轉騰挪,賺錢速度一點也不慢,何必自找麻煩,老老實實呆著吧。

自從深度投資公司成立併購部之後,這個部門一直沒有閒著,滿世界蒐羅目標公司。

資本市場告一段落,沈度終於騰出精力關注公司業務。

昨日喬依娜去了內陸。

沈度在資本市場上摟錢,喬副總比他還辛苦,攤子越來越大,事務也越來越繁雜。

上半年內陸業務發展速度極快,工業專案基地向北延伸,現在已經到了漢口。

此次喬依娜去河南洽談專案,工業專案基地還將沿著鐵路線北上。

無論是手機產品還是電腦產品,成品組裝都放在港北和東關,至於配套產業鏈則是往內陸延伸,這就要考慮運輸便利,不能距離鐵路線太偏。

比如電子配件生產放在河南境內,是不是會大幅降低成本?

這個賬還是要算的。

沈度只是告訴喬依娜內陸發展趨勢,大的環境,喬副總心裡已經勾勒出藍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賺錢不如沈度,論企業管理、發展,十個沈度也不如喬副總。

沒見到喬副總,進進出出這一項運動節省下來。

當然,存貨肯定留不住。

沈度招來了併購部約瑟夫來彙報最近的工作,

“老闆,最近併購部正在日國競買一家破產企業三木株式會社,該企業產品是記憶體生產商,但規模相對較小,在NEC、東芝、日立等前幾大企業壓制下,生存難以維繫,再加上米國的稅收政策發生根本改變,導致資金鏈斷裂。”

不錯,日國DRAM在設計和工藝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採購商對其質量,交付和價格都有高評價。

1981年日國64K-DRAM市場份額超過米國,1987年整體DRAM份額達到80%,主要是256K DRAM。由於記憶體產量增加(如DRAM)和國內對消費電子產品的穩定需求,日國電子製造商擴大了份額。

1986年,日國超過米國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供應商。

日國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令米國產生危機感。

米國利用多個行業協會和跨行業組織,如SIA,SEMATECH和半導體研究公司(SRC),在日國的份額超過米國半導體之後,採取一系列戰略行動,來對抗對手日國同行業。

繼而,老米宣佈將對日國產品徵收關稅,以報復日國未能允許更多外國半導體產品進入市場以及日國半導體產品在其他國家的持續傾銷。

米國此舉,無疑對依賴產品出口的日國,帶來巨大打擊。

整個日國相關行業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尤其是抗風浪差的小企業。

沈度一聽說是生產記憶體的企業,立刻眼睛發亮:“生產記憶體的小企業?”

“不錯,是生產記憶體,我們所瞭解的情況表明,這家企業的技術一點都不落後,支援不下去的原因,在於資金遇到了麻煩,競爭壓力太大所致。”

要不都說做大做強,尤其是電子類行業,技術升級太快,燒錢太猛。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一旦市場有變,先淘汰的必定是那些資金規模小的企業。

“那還猶豫什麼,必須拿下這家企業。”

沈度大手一揮,非常霸氣。

約瑟夫猶豫一下,而後說:“老闆,我們所得到的情報,日立、NEC都有兼併該企業的念頭,還有一些中型企業也有出手的意圖,競爭者多了,難免造成價格超出預期。”

原來約瑟夫擔心價格,不就是錢嘛,沈度會在意嗎?

“約瑟夫,我們現在不是說錢的問題,而是拿下三木株式會社的問題,不必計較代價多少。”

開什麼玩笑,有這種機會,沈度會漏掉嗎?

錢算什麼?

相比沈度想幹的事情,最不重要的就是錢了。

沈度決定介入電子信息產業時,沒有任何技術,想要按部就班追趕,談何容易,可以說是痴心妄想。

他之所以進入資本市場賺快錢,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充沛資金砸出一個高科技產業。

看上去現在多花錢,其實是節約資金。

九十年代五十億米金看上去非常龐大的一筆錢,往後推二十年算個球!

沈度只要專案,絕不會計較花錢多少。

沈度這種玩法,換一個人根本不現實。

但是,他撈錢太快,按照目前趨勢,萬億資產很快就會實現。

單論現金,他已經實現一半目標。

如果算上他手裡的企業資產,距離萬億資產非常接近。

沈度心中很清楚,如果現在不下手佈局,再過幾年,即便是心裡有想法也是白搭,米國佬的限制可不是開玩笑的。

現在重中之重就是儘量多的補齊產業鏈,無論代價大小。

光刻機專案已經在手,至於能不能實現溼法蝕刻技術,何時成功,沒有人知道。

但是,沈度不成功的話,這世上也就不存在這一技術。

換言之,被光刻機制約不會發生在沈度身上。

不考慮最上游技術,往下延伸的話,沈度希望儘量多的掌握高階技術。

日國之所以錯過信息時代,也恰恰是米國打壓所造成的。

沈度很清楚,接下來幾年,電子行業快速發展,這將是電子行業黃金時段。

一旦企業效益好了,如記憶體等關鍵門類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想收購也很難物色合適的企業。

“屬下明白了,務必拿下該企業。”

約瑟夫也不過是打預防針,萬一預算超支,怕不好交代。

“另一件事,併購部已經完成對灣島企業國光電子製造的收購。其實,類似這種小型製造企業,在東南亞有很多,可選擇的餘地很大。選擇這家小企業,主要因素在於,便於完善北方製造集團上下游產業鏈,屬於專家組指定要完成的任務。”

北方製造集團內部有一個專家組,他們對北方製造集團的整個產業鏈做出了規劃,並下達給併購部所需要的併購明細。

國光電子製造是一家晶片製造企業,也是北方製造集團計劃好的目標之一。

道理很簡單,假設沈度這邊有能力進行晶片設計,若沒有製造企業,還是受制於人。

沈度反復強調上下游產業鏈完整性,也是專家組首要完成的任務。

呵呵,一家企業就想完善整個產業鏈,是不是有點兒痴心妄想?

是不是痴心妄想不清楚,反正沈度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根本不考慮花多少錢。

用沈度的話說,錢的事,我來解決,剩下的事情交給你們,用錢給我砸出一個完整產業鏈。

“非常好,併購部要繼續努力,在今明兩年完成主要收購專案。”

沈度為何急不可耐?

因為現在是一個時間空檔,必須儘快完成他的佈局。

沈度不缺錢,缺的是製造技術、專利。

九十年代啊,多好的機會。

雖說高新技術日新月異,技術大爆炸才剛剛加速,距離高潮還有一段時間,此時下手,恰好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一段時間裡,隨著新生產線上馬,緊俏的手機產品也有所改善。

從國內市場上看,愛立信產品幾乎被排擠出去,北方製造集團一家獨大。在低價戰略下,可謂寸草不生,除非賠本賺吆喝。

即便是國際市場也沒有愛立信的生存空間。

不得已之下,愛立信產品降價五百元,企圖挽回市場地位。

但是,沒有鳥用,產品外觀、內部配置不佔優勢,價格還比別人高,消費者憑什麼選擇他們的產品?

至於計算機產品,北方製造集團也是攻勢凌厲。

至少在歐洲市場、亞洲市場佔據著主導地位。

哪怕是北美市場,儘管北方製造集團故意限制出貨數量,那也是供不應求。

如果真的敞開供應,估計也沒有別人的活路。

沈度不想過早刺激美國人,溫水煮青蛙,慢慢來吧。

低價格銷售也是一種戰略,迫使對手沒有活路,不也是讓自己更好地生存嘛。

如果沈度採取高價位戰略,短期內他可以賺很多錢。

同樣,IBM、英特爾也會活得很舒服,這不符合沈度的長期戰略。

沈度心裡清楚,人工成本低廉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國人收入也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增長,必須充分利用這段寶貴時機,達到某種目的。

如果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低成本就是核武器,讓敵人沒有活路。

而北方製造集團達到滿產階段,也就是釋放產能的大好時機。

到那時產量全部是放出了,管你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統統都要倒下去。

高科技產業必然是高投入,一旦北方製造集團產品全力以赴投入市場,在超低價格面前,他們除了倒閉沒有別的路可走。

當然,沈度這種戰略別人無法複製,沒有那個公司在成立之初有用不完的錢。

告我傾銷嗎?

北方製造公司在國外售價要比國內高得多,怎麼可能是產品低價傾銷?

開什麼玩笑。

目前所有產品都集中在北方製造集團名下並不是長久之計,太刺眼。

只是最近事務太多顧不上而已。

接下來沈度要對其架構進行調整,將來北方製造集團只負責製造,至於最終產品則需要分流。

類似於代工,又有所不同。

總之,沈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具備強大製造能力的電子工業支撐體系。

至於品牌,旗下商貿公司佔有一席之地,也可以讓上官家族、伍氏家族佔有一席之地。

這樣做的好處,表面上幾家公司各行其是,實際上是一群狼。

舊的格局要打破,新格局需要在打碎原有勢力劃分的基礎上才會誕生。

愛立信、摩托羅拉必須落幕。

至於IBM、英特爾等,能不能擊垮他們,現在說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