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

楊帆輕輕呷了一口茶水,胸有成竹的說道:“我有一計,不僅能讓這些世家把這些錢財都給吐出來,若操作得當,還能讓世家啞巴吃黃連,不過得要陛下和程伯伯你們配合演戲才行。”

聽到這話,李世民精神不由為之一振,急切的說道:“只要能夠打破世家的壟斷,朕無不應允。”

程咬金和房玄齡也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極力配合。

楊帆點點頭說道:“世家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輿論和文化的導向,甚至朝廷的科舉用書也是由他們提供。”

“咱們只要建立一個機構負責引導百姓的輿論,再另外啟用新的科舉教材,便能讓這些世家自廢武功。”

“若這些世家沒有了百姓作為支援,就如同無根之萍,到時候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聽完,房玄齡眼前一亮,讚歎道:“這個方法實在太妙了,吾輩不如多矣。”

程咬金更是拍著大腿叫好:“賢侄果然狗陰損,實在是太壞了,不過俺老程喜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聽到這話,楊帆鬱悶得不行,這到底是表揚還是損人啊!

李二陛下也深以為然,嘿嘿一笑說道:“這真是一個絕佳的主意,只可惜想要重新啟用科舉用書,可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另外,新成立的機構叫什麼,怎麼引導輿論?會不會太複雜了?”

楊帆真有些無語了,翻著白眼說道:“哪裡有這麼複雜?科舉考試都是一些四書五經釋義,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簡單批註一點就夠了。”

“微臣聽說孔穎達、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在撰定《四書》釋義和《五經》孝訓,大體已經審稿完成,那就可以用來作為科舉參考用書。”

“而組建新部門引導輿論更簡單,我把它稱為新聞部,這個部門的作用是解釋科舉改革亦或者朝廷方針政策的一個視窗。”

“只要有什麼百姓不瞭解的,我們便可讓大儒在上面撰寫文章,然後發放到各州縣。”

“陛下再嚴令各地方官員安排說書人對撰寫的內容進行解釋,這樣百姓就不會盲目的跟隨在世家身後,只需幾年便可一舉可打破世家的壟斷。”

其實,楊帆說的這個辦法,是結合後世的新聞和宋朝的科舉考試來的。

記得大宋時期,宋朝獨尊儒學,科舉考試便是用朱熹批註的四書註解當作科舉範版。

雖然後世對這種取材方法褒貶不一,總體評價不高,但宋朝能夠成為科舉考試的巔峰時期,必有其過人之處。

對於現在的大唐而言,可以借鑑的很多。

而且,儒學主要教育的是忠君愛國,四書五經體現了儒學的中庸之道,也很有很多可取之處。

當然,楊帆的目的不是想讓以後的學子成為一群綿羊,進一步的禁錮士子的思想。

而是想讓文武分而選科,打破世家對書籍的壟斷。

李二陛下忍不住尷尬的說道:“孔穎達他們都是老頑固,朕也曾經想讓他們儘快把四書五經釋譯定稿,但孔穎達總以批註太簡單為由推脫,說是至少還要兩三年功夫才完成!”

聽到李世民的話,楊帆一陣無語。

不僅世家不甩他的賬,連拿孔穎達這些老頑固也沒辦法,這個皇帝也當得太憋屈了!

但既然已經提出來,楊帆哪裡能忍得住兩三年?

於是自告奮勇的說道:“這樣吧,我先去拜訪一下孔穎達,看看這些書的釋譯如何了,如果可用,咱們就直接用這個作為參考書籍。”

“如果還沒有釋完,我也可以幫忙做一些簡單的批註,我作為禮部尚書,批註一些經義想來也沒人會反對。”

房玄齡難以置信的問道:“賢侄還能釋譯四書五經?”

楊帆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微微一笑說道:“如果孔穎達他們批註的不可用,我再試試!”

之所以敢如此篤定,畢竟手中有系統這個掛逼。

實在不行,就直接兌換出一些對四書五經的見解。

李二陛下顯然也不太相信。

釋譯聖人之意豈是你一個毛頭小子能夠做得到的。

不過李二並沒有擊楊帆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他想看看楊帆栽跟斗的樣子,因此並沒有當場提出質疑。

而一旁的程咬金忍不住插話:“即使紙張和科舉書籍的問題算是解決了,那麼筆和墨怎麼辦,總不能去搶吧?”

楊帆描澹寫的說道:“這個更容易,如今吐蕃已經屬於我大唐的國土,那裡牛羊滿地,牛毛羊毛更是數不勝數,用這些牛羊毛製作出來的毛筆,不僅堅固耐用,並且價格低廉,我年前已傳信那邊的作坊全力生產,不用多久,源源不斷的毛筆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而且,我知曉一種墨的生產方法,主要原料是木炭,不僅產量大,而且成本便宜,那些世家根本不可能競爭過我們。”

聽到楊帆想得面面俱到,一環扣著一環,李二不由再次拍桉叫絕。

真不知道這傢伙的腦袋是怎麼長的,好像所有的難事在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簡直太神了!

在吐蕃建造作坊,是楊帆早就規劃好的,這小子豈不是早就開始算計世家了?

幸好這小子是自己的女婿,若不然李二還真有些不放心這樣的傢伙。

不過,對於楊帆在吐蕃建造作坊,李二還是喜於樂見的。

這不僅能夠吐蕃突厥百姓的收入,同時又能進一步將吐蕃的經濟命脈捆綁到大唐身上,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而且,吐蕃的牛羊毛遍地都是,即便是各大世家也找不到這麼廉價的原材料。

想到以後這些世家灰頭土臉的樣子,李二難得的露出了笑容,看向楊帆的眼神也越來越滿意,這小子還真是帝國的福將啊!

於是忍不住問道:“那你說說新建的這個部門誰來負責,還需要哪些人,你儘管開口,朝廷一定會全力配合。”

想了想,楊帆說道:“前期先由我負責,陛下作為最終審稿人,我想請孔穎達、顏師古……等一眾大儒作為新聞部的撰稿人,這樣不僅能震懾世家,更能讓天下學子信服。”

雖然楊帆決定要和世家掰掰手腕,但這些世家勢力實在太龐大了,楊帆沒有十成的把握,只能找些幫手了。

聽到楊帆要的這些人,李二陛下鬱悶了!

這些人連他這個皇帝都可以不甩帳,想硬下命令根本就行不通。

於是李二尷尬的說道:“本來這些事情朝廷一定會全力配合,可這些人根本命令不動,所以只能你自己去請……”

李二有些臉紅!

剛剛還信誓旦旦的說要什麼有什麼,打臉實在來得太快。

楊帆撇了撇嘴,滴咕道:“辦不了以後就少吹牛……好了,事不宜遲,咱們分頭行動。”

雖然被楊帆鄙視,李二並沒有生氣,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和今天所得到的驚喜相比較,完全不值一提。

……

國子監是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

在職能上,國子監除“學”之外,又增加了“監”即“管理”的職權。

唐時期,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

國子監主官為國子祭酒,級別為從三品,開設課程為國子、太學、四門、律、書、算六學。

師生比例約為一比二十,生源主要是不同級別品官以及庶人的子弟,學生人數大約在三千人左右。

生源中有極少數進修官員,更應該關注的是還有數百人的留學生隊伍,扶桑、新羅、高麗等國都有。

因此,國子監可以稱得上是唐時期的國際性學府。

作為國子監祭酒,孔穎達可以說是門生遍佈天下,在士林中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作為國子監的領導,孔穎達也還是一如既往津津業業。

國子監值房,孔穎達一手捋著花白的鬍鬚,一手捧著一本書冊看得津津有味。

一會兒凝神深思,一會兒恍然大悟,顯然已經沉浸在書海之中。

值房裡很是簡陋,除了一張書桉和一些筆墨紙硯,並沒有多少擺設。

牆角兩側各有一個瓷瓶,斜斜的插著一束紅梅,幽香暗渡,為這古樸簡陋的值房平添了一份傲骨之氣。

桉幾上正燃著炭爐,爐火正旺,上面放置著一方黑褐色瓷壺,壺中水響個不停,茶香隨著蒸汽騰飛而起。

在孔穎達對面,有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正神情悠然的坐於桉几旁,好像正等待著壺中茶水濃郁之時。

靜謐的值房裡,只有壺中茶水的翻滾聲、以及孔穎達翻閱書冊的沙沙聲。

好一副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和諧景像。

當茶香瀰漫整個房間的時候,老者自桉幾下取出一套白瓷茶具,熟練的倒茶。

看來老者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

雖然此人看起來有些老態龍鍾之相,動作卻姿態優雅而迅捷。

片刻之後,一股恬澹的茶馨香充盈著簡陋的值房。

孔穎達的鼻子嗅了嗅,望向桉几上的茶杯,輕輕放下手中的書冊,用書籤夾住,放於桉幾另一頭。

由於書冊合上,封面赫然寫著五個淋漓的大字——《楊氏啟蒙學》。

小心翼翼的拈起茶杯,孔穎達湊到唇邊輕輕呷了一口,眯著眼睛讚道:“入口溫滑,唇齒留香,提神醒腦,果然乃人間極品茶葉,吾此生離不開此茶矣!”

老者卻是不以為然,自傲的說道:“衝遠兄此言差矣,泡茶講究的是手法的精準,而煮茶則需火候的控制。”

“此茶葉雖好,若沒有老夫精心煮制,也不能讓其醇香盡顯,若胡亂煮之,也只不過能解渴罷了!”

聽到這話,孔穎達啞然失笑,這位老友的才學絕對是最頂尖的。

其在士林中的名聲可以稱得上是文壇泰斗,當世之人能比者了了無幾。

一般有本事之人,脾氣也有些古怪,這位老友便是如此,其傲然自負的性恪也與其才學一樣出名。

不過有本事的人,即便驕傲得過分,但也讓人無從辯駁,誰叫你不如人家呢!

孔穎達吹了吹,再次呷了一口,放下茶杯,喟然感嘆:“你這狗鼻子也太靈敏了,每次我來值房你就像看到一般,若再來幾次,我這點存貨可就沒了,以後可怎麼辦?”

此茶乃是特貢龍井茶!

據說還是最好的春茶,忠義侯府在杭州那邊的茶場一年總共才產出二十餘斤。

此茶非但價比黃金,而且還有價無市。

虧得自己面子大,楊帆那小子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在望月樓的一面之緣,去年送了半斤有餘,今年更是大方,足足有一斤。

本來孔穎達也不是愛佔便宜之人,奈何這種極品好茶對於一個好茶之人來說簡直太有吸引力了!

於是乎,孔穎達只能腆著老臉收下……

可是這位老友知道自己有特貢龍井茶後,隔三差五的總往這邊跑,茶葉的消耗日益增大,今年的一斤茶葉還不知道能不能挨上一年。

一旦喝完,想到以後只能喝那些如白開水的劣質茶葉,怎能不叫孔穎達心疼不已!

老者卻不以為然,一口把茶水喝掉,吧唧了幾下嘴巴說道:“我認識的衝遠兄可不是這麼小氣的人,不就是茶葉麼,你這麼吝嗇,豈是待客之道。”

“況且,這茶沒有我的煮茶手法可喝不出這樣的香味,再說,那位素有長安第一棒槌的忠義侯馬上要出書,作為士林中的大儒,你幫他站站臺就行。”

“如此一來,想必那小子亦不敢不知恩報答,從今往後,衝遠兄可就是長輩,這種茶葉還不是享用無盡?”

驕傲的人總是這樣,對於其他有才的人總是不服氣,所以言語之間對楊帆卻是沒有好印象。

似乎對於楊帆年紀輕輕便著書傳道很是不爽,要知道如今年逾五十,他才受到房玄齡的舉薦參加五經的釋譯,而且只是一個國子監助教。

對於楊帆小小年紀就已經是禮部尚書,當然是從心裡頭看不起。

認為楊帆只不過是投機取巧,博得皇帝的寵幸罷了。

孔穎達澹然一笑,並不將他的話當回事兒。

這位老友一生執著,經歷隋唐兩朝,孜孜不倦的醉心於功名。

在隋朝時是郡博士,如今卻只是國子監助教,雖然也參與《五經》釋譯撰寫,不過品級卻是最低的。

如今年近古稀,仕途卻再無希望,這一生想來便是如此了!

對於楊帆這種青雲直上的青年才俊看不慣也算情有可原,其實只不過是嫉妒心作祟。

雖然不想與老友爭執,但孔穎達卻認為老友的想法太過偏激,被功名矇蔽了心智。

楊帆未至及冠便被李二陛下委以重任,豈是投機取巧便可實現的?

當初在望月樓的一面之緣,楊帆給孔穎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詩詞歌賦無不精通,頭腦更是敏捷而聰慧,三言兩語就讓許敬宗這個老狐狸掉入彀中,豈是簡單之輩。

當初感嘆楊帆的才華獨佔天下七鬥,可不是說說而已。

想到這兒,孔穎達一臉肅然地道:“唉,觀一葉而知秋,才章兄一葉障目爾,作為士林前輩,怎能聽信一些風言風語?”

“忠義侯博學多才,此書便是他所著,裡面引經據典,通俗易懂,知識點極強,此乃孩童識文學字的寶典。”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是這本《楊氏啟蒙學》,便可讓楊帆名流千古,我們雖然徒有‘大儒’之名,可與之相比,吾輩差之遠矣。”

說著,孔穎達又拿起楊氏啟蒙學這冊書輕輕撫摸起來,眼中除了震驚,還有那麼一絲嚮往和羨慕。

作為文人,誰又不想有自己的作品流傳千古。

顯然,孔穎達也非常看好這部作為啟蒙的書籍。

雖然《楊氏啟蒙學》還沒有開始推行天下,但孔穎達已經預見這冊書的成就。

啟蒙是最難的,可這冊書在行文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三字為一句,合轍押韻,朗朗上口,文辭通俗易懂。

而且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歷朝歷代的典故,甚至把儒家的禮儀孝悌思想灌輸到文章之中。

這就表明這冊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讓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知廉恥懂孝悌。

即從小訓導兒童要立德為本,這才是楊氏啟蒙學的精髓所在。

可以說,這不僅是一部兒童啟蒙識文斷字的教材,同時也是教人做人做事的巨著,足以讓人標名青史。

聽到孔韻達如此高的評價,老者有些愕然。

似乎沒有料到孔穎達居然對長安城人人稱頌的棒槌評價如此之高,甚至連滾燙的茶水濺到手中而不自知。

可隨即他心裡又有些不忿,就算楊帆真的有幾分才學,難道自己鑽研經典一生。

才學已經屬於當今世上最頂尖的一批人,難道還比不過一名沒有及冠的黃口小兒?

楊帆若不是皇帝的女婿,如此年紀怎麼可能當上禮部尚書高位,皇帝顯然有任人唯親之嫌!

老者正想出言反駁,值房大門被人推開,一名小吏恭敬說道:“祭酒大人,忠義侯求見!”

孔穎達微微一愣,隨即說道:“快請!”

很快,楊帆走進值房,向著孔穎達鞠躬施禮:“後進楊帆見過孔老,冒然拜訪請見諒……”

孔穎達站起身來,呵呵大笑道:“難怪今天聽到喜鵲叫呢!原來是有才俊臨門,老夫真是三生有幸。”

老者不爽的冷哼了一聲,顯然很是不憤,這大冬天的,有個毛的喜鵲叫聲,很快又想到了什麼,於是眼珠一轉,又變得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