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明朝當暴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一章 賣國者,凌遲處死!(二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一十一章 賣國者,凌遲處死!(二合一)

“是宮崎君,是宮崎君出賣了我們!”

多田榮這時候神色激憤地說了一句。

且多田榮說後還看向滕野道:“只有他才知道我們在這裡做什麼,因為我們只安排了他在為我們望風,而現在東廠的人出現,沒有任何動靜,說明是他告的密。”

“這個日奸!真是該死!我真是白信任了他!”

滕野不由得咬牙說了一句。

“璫頭,就是他們!站在中間那位是滕野,左邊的是多田榮,右邊的是紀思聖,桌上擺的應該就是鋼鐵廠的資料!”

宮崎定這時候的確跟著東廠的走了進來,且指著在院中的紀思聖和滕野等人,說了起來。

多田榮因此大聲問了起來:“宮崎君,為什麼,為什麼要出賣我們?!”

“怎麼,只准漢人中的敗類,做為什麼士大夫的尊嚴而背叛朝廷的事,就不能讓你們倭人中的有識之士,信我興明社為天下庶民的理念,而出賣你們?”

東廠璫頭嶽彩這時候笑著問了一句。

宮崎定也回答道:“嶽璫頭說的沒錯,我其實本就是興明社的人,雖然我們都是倭人,但接受王化(特指漢化教育)後,我更願意擁護先讓庶民的尊嚴得到保證的觀點,我支援天下為公,這才是真正的儒道!為士者,是當為生民立命,甘願為其牛馬,而非是為其父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說著,宮崎定就朝滕野和多田榮躬身作揖道:“很抱歉!”

“混蛋!我要殺了你!”

多田榮咬著牙就要朝宮崎定衝過來。

砰!

砰!

這時候,嶽彩連開了兩槍,打中了多田榮的兩腳,多田榮直接摔在了地上,疼得齜牙咧嘴。

但多田榮依舊兩眼噴火地看著宮崎定。

滕野倒是冷靜很多,苦笑道:“果然,在個人信仰的選擇面前,一切都可以背叛,宮崎定,你真是好樣的!”

“你這話說的沒錯!”

嶽彩說著就問起了紀思聖:“紀思聖,你說呢?”

紀思聖怔了片刻,突然卻大笑起來,然後說道:

“你們別得意的太早!弱肉強食乃自然法則,這是當今天子所出《天演論》裡提到的道理,士者,乃強者也,豈會甘為人之僕?”

“如此之自然法則,太史公的話最對,善者因之,而非逆之,你們如此倒行逆施,即便殺了我,還是會有人前赴後繼要恢復士貴於民的社會的!你們阻擋不了的,連庶民也是願意接受的!”

“好一個自然法則!你真視自己同禽獸乎,只問強弱,不問善惡?”

嶽彩沒想到天子本意是要讓國民擺脫對堯舜禹湯這類古人社會的過度崇拜,而讓人們相信社會是在進步的,才出的《天演論》,卻變成了這些人想做他人主子的理論根據。

因此,他便回了一句,然後就將手一揮:“拿下!”

“你們東廠不過也只是帝王的家犬!等後世之君若欲恢復禮教,爾等東廠就會變成拿今日不拿之人!”

紀思聖這時候又說了一句。

而這時候,嶽彩麾下的東廠緹騎已將其捉拿,順便也將所有技術資料抄走。

一東廠緹騎還因此彙報道:“稟璫頭,的確是鍊鋼圖紙,以及管理手冊。”

“嗯,本璫頭會為弟兄們請功的!”

……

“非常好!東廠就得用盡全力保證大明內部安全,讓在經過國民教育、訓導宣教後還走入歪門邪道,背叛家國的叛徒無路可走!”

“這個紀思聖既心中無漢家,便開除漢籍,直接凌遲處死,九族流放,以後這種主動出賣民族的,就這麼判!”

“還有,要求其讀過的學校對此事做出表態,加強對自己學生的教導!校長免職!另外,滕野和多田榮這兩人,也凌遲處死!”

朱由校在得知紀思聖這種主動出賣朝廷機密的漢賊被抓後,非常高興,且因此下了新的諭示。

朱由校對這種背叛華夏的行為一向處置嚴酷。

因為這是他的逆鱗。

比藐視他這個皇帝還要讓他覺得可惡。

當然,朱由校也知道,只有這樣做才能震懾住那些不顧民族利益的自私者。

不過,人的本性就趨利。

所以,只為了自己更多的私利,乃至成為人上人,不顧什麼同胞關係,同族關係,同宗關係,坑蒙拐騙的數不勝數,乃至對孩童嬰兒下手的都有,也根盡不絕,且時刻挑釁道德和法律。

自然,這個時代的自私自利者,也無一日不想搞垮大明現有的統治模式,想挖空大明這個帝國的統治根基。

外夷想辦法用各種手段盜取朝廷官府控制的技術。

本國唯利是圖的商人和利己主義者,也在想辦法用各種手段盜取,乃至拒絕承認民族和國家概念。

誰讓這個世界一切的先進技術都在朝廷手裡,都被朝廷控制著。

但大明帝國有著龐大的官僚集團,成分複雜,良莠不齊。

即便有東廠和錦衣衛時時刻刻替皇帝盯著,也難免有心思不正的。

何況,東廠和錦衣衛也是靠人來執行的。

而只要是人構成的機構,就會有敗類,就會有被拉攏腐化的可能。

好在,人類的群居屬性,讓其也有從善之本性。

所以,極度自私者也還是少。

大多數人是有自己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也知道愛財需取之有道,不能壞了大規矩。

何況,朱由校還推行全民教育這麼多年,民智早已進一步開啟。

這也就使得,現在的大明帝國依舊是朝廷掌控著最先進的技術,最多的生產資料。

而外夷即便用各種手段盜取,也沒有到破壞大明根基的地步。

貪利的商人也是一樣,也依舊沒有到破壞大明根基的地步。

許多真心為了社稷的人,還是在竭力維護著大明社會現有的秩序和華夏漢人的利益。

“周工!你知不知道,我們大同機械廠的工人能免費讓名醫給我們看病,能免費讓好的先生教我們的孩子讀書,我們每年的分利跟昆山縣的縣太爺收入差不多,是因為什麼?皆是因為我們大同機械廠有技術優勢!是我們自覺把技術壟斷在我們自己手裡,可你呢,卻為了別人每個月多一倍工錢的好處,背叛工廠,要把你在工廠的技術教出去,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們嗎,對得起你孩子的未來嗎?!”

因大同機械廠的技術員周良被一商人收買而被發現給安排到全廠大會上接受批評時,已成為職工委員的戴愛國就在這時候斥責起了周良。

“就是!只是讓民間商人學了去也沒啥,就怕那些商人經不住誘惑,把技術賣給外夷!”

一大同機械廠的職工還因此附和起來。

周良自然是無地自容,表示甘願接受一切懲罰。

對於此時的大明而言,皇帝和有民族意識和大局意識的民眾,都在盡力維護著現有的社會狀態。

而秉持朱由校意志的大明海外殖民地的官員們,則在全世界擴張著這種社會狀態。

朱慈煒這裡率軍順利進佔了江戶。

進佔江戶軍事上倒是沒什麼難度。

畢竟現在的倭國對於大明而言,已如囊中之物,其頭,其尾,其腰皆被大明控制。

取江戶而徹滅其國如探囊取物。

要不然,幕府也不會主動遷去美洲。

對於朱慈煒而言,真正難的是,在佔領江戶後的分田工作和漢化工作,以解救這裡的普通百姓,而建立起大明現有的統治模式。

因為大明現在急需穩定而繁榮的商品市場,需要讓大量奴僕與百姓,成為有消費能力的人。

這種分田於民,剝奪貴族特權的統治模式自然是令倭國貴族不能接受的。

好在倭國幕府和一批倭國大貴族遷去了美洲,也就使得大明不用為了推行這種統治模式而需要用槍炮去消滅幕府和一些倭國大貴族。

但也有很多還遷走的倭國貴族沒有遷走。

因為大明要在倭國分田於民,所以這些佔據有倭國最多田產的倭國貴族,無疑會排斥大明對他們的佔領。

不僅僅是倭國貴族會排斥,擁有田地的普通地主階層也會排斥。

而商人階層則本來就是對大明排斥的,因為只從大明開啟倭國的國門,將商品大量傾銷到倭國後,倭國倭人在本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就已被奪走。

倭國商人如果不反抗,且想繼續從商的話,只能淪為大明的買辦,自己辛苦一年,只能掙些蠅頭小利,而大頭皆讓大明賺走。

朱慈煒也知道他接下來要想解救倭國百姓會有一番挑戰。

“倭國本土的貴族和士大夫目前是不能用的,他們雖然因為懼怕我朝國威,而選擇了歸順,沒有在兒臣率軍入駐江戶時而選擇抵抗,但他們肯定不會歡迎我們去解救倭人百姓!所以,兒臣需要調一批本土接受興明社教育的士子充任倭國官吏,進行改革!還請朝廷允准!”

朱慈煒因此在對大明朝廷發了這樣的公文。

大明現在士子過多,非常卷,正是需要往外溢位的時候。

天啟皇帝朱由校也就批准了朱慈煒的請求,且下旨將原有的長崎、東瀛二省,以及現在大明所佔據的江戶之地,列為一省,依舊用名東瀛,朱慈煒兼任東瀛總督,以便於朱慈煒在東瀛進行更徹底分田和漢化工作。

朱慈煒趁此機會便在大明朝廷調來一批士子來東瀛省立行政學堂接受培訓,而在安排為官吏之前,他還先從長崎、蝦夷二地,招考了一批士子,進入在江戶新設的東瀛省立行政學堂學習,進而以求儘快在倭國建立起統治體系。

在長崎、蝦夷的士子大部分是明倭混血,這是幾十年內大明對倭國這一帶的殖民造成的結果。

這些混血兒漢化程度很高,且多是帝國軍人和商人的後代,早就認為自己是明國人,故而對剝奪倭人貴族的田地分給百姓沒有什麼牴觸心理。

朱慈煒也就利用這一點,將這些混血兒進行培訓後,就任命到了大明在倭國已經佔領區的各處去擔任官職,利用他們對倭語的熟悉,而進行分田工作。

而隨著大明朝廷派來的一批士子到達東瀛後,朱慈煒在倭國的分田工作無疑有了更大的助力。

倭國貴族和士大夫們對於大明只用從長崎、蝦夷招來的士子為官,對他們這些人擱置不用,甚至寧肯調國內的人用,也不用他們的行為,自然是非常失望的。

“我們已經歸順天朝統治,且願為天朝效命,這些也在努力學習漢文,只求為天朝所用,可不知主公何時才願任本地賢才以用之?”

一個因通曉漢文化且成為朱慈煒幕僚,相當於顧問角色,為其統治倭國提供一些幫助,而漢名叫柳宗田的倭國文士甚至因此還主動詢問起朱慈煒來。

朱慈煒很想回答他說,自己漢人群體中,本就不缺讀書人,等著被分配官職的士子一抓一大把,哪裡還需要你們倭人中的士子。

但朱慈煒也不好明說,而使其心灰意冷,進而發動叛亂,也就回道:“現在還不是時候,這裡很多地方王化的還不夠徹底,得先把科舉制建立起來,你們幕府以前統御時,很不積極於科舉制的建立,可以說,漢化不夠徹底!你讓本官怎麼用?難道只用本地貴族?”

“殿下的意思是,還要用本地平民?”

柳宗田有些不安地問了起來。

朱慈煒笑了笑道:“若要用人,自然是唯才德是舉,自然不問出身。”

柳宗田苦笑起來:“殿下不知,東瀛土人不似明國漢人,大多愚昧不堪,聰明者皆已成旗本和御家人,即貴族也,故本地平民,皆不足用!”

“愚昧不足懼!吾皇會賜予這裡的民眾以智慧的,只要他們肯接受王化。”

朱慈煒回道。

柳宗田聽後不由得變了臉色,忙勸諫道:“殿下!我們何必理會那些如豬狗一樣的賤民呢?您這樣做,是會令還留在東瀛的貴族們不滿的!”

“因為,他們可以接受天朝的統治,但是他們絕對不會接受和賤若螻蟻的平民一起競爭,甚至可能被其統治!”

“而您若執意如此,只怕會影響天朝對這裡的統御!雖然我個人很欣賞您這樣偉大的舉動,而欲使我倭國人人有平等入仕的機會,但是我作為您的幕僚,我必須給您說出實話。”

朱慈煒則嘆了一口氣道:“聖皇陛下本就不只是貴族階層的聖皇,我若只顧及東瀛貴族,豈不違背了聖皇的意志?”

朱慈煒把這樣做的理由說成了是聖皇陛下的意志。

事實上,他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大明的工業化決定了大明現在需要這樣做,來擴大自己的商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