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唐朝工科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一更)

長孫操不知軍事,讓他去邊疆,是為了做人形圖章,然後主抓經濟。外朝推舉走完流程之後,陽翟郡公郭孝恪調任涇州做刺史,薛萬徹薛萬鈞兄弟二人同樣調往隴右,駐地分在肅州和沙洲。

侯君集罰俸一年的同時,命其整肅軍紀,嚴禁擾民。然後李勣受命西進隴右道,做了一回隴右道罷黜大使

朝廷一連串的人事任命,看的張德眼花繚亂,但心頭卻還是噗通噗通的亂跳。李董這是逮著個蛤蟆攥出泡尿,玩死吐谷渾也就罷了,恐怕還琢磨敲平諸羌。

論起來,漢羌一體,祖宗源流相同。但漢羌互毆也是一直在搞。

強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對手是匈奴,然而在匈奴體內消耗的精力,遠不如諸羌。持續一兩百年,就特麼在諸羌體內時而大力時而緩慢聳動,簡直酸爽。

然而羌胡在寫歷史的那幫人的筆下,無非就是某某年,某將軍斬首多少多少,俘獲牛羊多少少。或者就是某某年,某某太尉平羌,數月乃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總的來說,如果沒有漢朝,諸羌絕無可能像隋唐時期這麼弱雞。當然隋唐結束後,諸羌之一的党項部還是在歷史長河中泛起了一點點漣漪。

為什麼李董老琢磨把公司搞的比大漢帝國有限公司更大因為大漢是真牛逼

憋了幾年把劼利這大傻逼搞的脫肛,李董離千古一帝就差兩三步了。這時候,陡然發現朕口袋裡的錢。和漢武帝的不一樣,咱們經常有收入啊。

然後李董就心裡噼裡啪啦打著小算盤。一個月兩萬貫,一年二十萬貫。李靖不小心多走了幾百裡路,伏允現在躲鄯善不回來。朕投個二十萬貫本錢,青海辣麼多鹽,年回報率百分之二十,這買賣不幹不是傻逼麼

於是李董跟五個四大天王溝通了一下,連尉遲日天都覺得,鹽鐵之利,國之根本也。

青海食鹽好真的好青海食鹽勁真的勁他有白羊毛白羊毛我有大橫刀大橫刀

連老實人馮盎都知道歌頌的事情,毫無疑問可以搞。

於是皇帝下詔。反正就是青海東的諸羌部落,他們都是朕的子民,和中原百姓是一樣的。他們現在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朕怎麼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朕貴為民主,當然義不容辭。

在民主的感召下,唐軍進駐青海的同時,著名義商華潤號,帶著工部那些職稱比較高的老師傅,一同前往。

漢羌雙方。深刻交流了意見,並且達成了戰略伙伴關係。

諸羌認可了民主這個概念,而且表示會為此而戰。

操之,這水泥太貴了吧。

李思摩前幾天還在被皇帝罵。一萬五千壯勞力也敢拐賣,你狗膽包天然而今天已經開始琢磨帶著懷遠城突厥施工隊前往青海修建鄔堡

老張再三勸說,讓他不要去。畢竟上了高原,很容易死人。

然而懷遠郡王一臉責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為了天可汗,為了仁義。山高水遠,義不容辭

張德很想吐槽這條瘋狗,但忍住了。他知道一旦他吐槽這條瘋狗,他就輸了。

李思摩在反人類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輕快,越走越熟練,而且非常善於尋找弄死自己族人的先進方法。

突厥施工隊剛入青海,一個人都沒死。但契丹奴死了三十餘人,被思摩一把火燒了,然後立了個碑,上面寫著一行字:忠骨冢。

總的來說,死了連名字都沒有。

搞歷史工作的人記錄這段歷史,肯定也是感慨各族人民團結在偉大的皇帝陛下周圍,發揚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青海修建起了一座座鄔堡。

水泥終究是不夠用的,而且高原燒製水泥也是傻逼行為。

青海雖然比不毛之地要好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不過青海以南有個資源非常不錯,那就是火山灰。

根據上輩子的經驗,這裡的火山灰顆粒度小就不說了,而且非常容易開採,表層保守估計在十萬噸級。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不容易運出去,普通騾馬根本無法在這裡勞作,走上十里山路可能就會出現體力透支。因此,這地方原始運力最好的方式是人。

當然,如果有犛牛的話,那就不是問題了。

可問題又來了,犛牛大部分都在吐蕃諸部手中。

所以,當張德跟李思摩說,有天然水泥可以用,就是運力不夠的時候,李思摩呵呵一笑:這也算個事兒

鄔堡在高原最遠修建到了紫山以北,這一路,什麼都沒幹,就死了接近兩百契丹奴。到開始開溝挖渠,一人工作極限只有一個半時辰,再幹下去,就直接跪了。

忠骨冢的規模在擴大,到四月底的時候,忠骨冢的無名英雄數量張德保守估計在兩千人

他也不想的,可是攔不住李思摩這條瘋狗啊。

唉,每每想到這裡,老張的良心就遭受著拷打,第二天早飯都會少吃不少。

高原反應終究是要解決的,張德自己是沒問題,但唐軍作戰,肯定是受影響。於是老張找到了甄立言和甄權,跟他們提到了此事。

甄權雖然是神醫,卻也不瞭解這個,表示無能為力,然後就跟老張推薦了孫思邈。

然而傳說中的藥王依然在山裡搞研究工作,基本上找到人。

當然張德並不是問甄氏兄弟方法的,而是給他們提供方法

這個甄公,在下偶遇一吐蕃義民,告知吾一妙法,能治瘴病。

噢竟有如此忠義之士,當啟奏朝廷,重重嘉獎

噯,此人淡泊名利,視財富地位如浮雲,若是嘉獎,實乃侮辱。張德連忙打預防針,然後道,此法在下已經試過,甚是有效,奈何價格不菲

說到這裡,張德眼睛睜的大大的,看著甄權和甄立言:不便宜啊。

倆老頭身軀一顫,然後正色道:人命關天,焉能憐惜些許錢財。

醫者父母心,兩位德高望重,真是令人欽佩。張德一臉感慨,那吐蕃義民雖然不喜錢財,然則吾輩卻不可不仁。在下思忖再三,有一拙見,還望兩位指正。

操之但說無妨。

長安少年,操之仁義無雙,眾人皆知,只管說來。

兩位當世神醫,天下萬民一視同仁,不分漢胡羌蕃。不如在下籌備一所藥房,一年所得,兩成利用於補貼無錢治病買藥貧苦之人,不分漢胡,一律一視同仁,如何

醫者父母心,說的好啊。

甄立言感慨萬千。

藥房新建,人手不濟,還望兩位老前輩,捨得手下小輩出來歷練。炮製發售,總是需要幫襯的,在下於醫藥一道全然無知,還需兩位老前輩多多提點

操之仁心,令老朽汗顏啊。如此義舉,焉能少了老朽

甄權輕撫白鬚,一臉正色。

不知這藥房可有名號

甄立言問道。

老張呵呵一笑:醫者父母心,既然萬民一視同仁,不如就叫同仁堂吧。

甄氏兄弟輕撫鬍鬚,笑而不語。未完待續。。

: 更新晚了點,抱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