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唐朝工科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奧杜之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奧杜之杖

罐頭開發對張德來說只是小事情,當然對統治者來說,加強軍隊的作戰深度廣度,是必需品。產業鏈不用擔心不能回本,唯一要操心的,就是整個過程中,能拉攏多少饕餮進來一起吃大餐,然後還能不被李董陰一把。

範陽盧氏血淋淋的教訓啊。

在十六歲的夏天,老張忙碌在滄州的田間地頭,指導著當地窮苦的百姓人家提高兒童蛋白質攝入量。

操之公,這竹籠竟然還能捉長魚

戴著斗笠的老農,赤足而立,手中握著一把鐵釘耙。老農不是滄州本地人,而是來自淮南道的,口音重的很,因為淮水出了點問題,逃難到了河南。結果河南來了很多去年逃難的河北人,於是沒辦法,正好華潤號鄭氏白氏都在招募農夫,結果就去了河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說的長魚,便是河北所言常魚,也有說羅魚羅鱔的,其實就是黃鱔。

老翁且看著就是。

張德也是半赤著身子,露出了結實的肌肉,蜂腰猿背古銅色,那些個田埂做些零碎的年少農婦,頓時輕笑偷看,眼熱不已。

新修的官道上,停著一輛馬車,車廂用幔帳遮掩,裡面卻也不悶熱,帶了冰甕出來,著實舒服。

車內白潔依然繡著花,好奇問道:姐姐,阿郎怎麼還有這等技巧

也不知道哪裡知曉的,連這泥裡打滾的本領都有。

鄭琬給一面團扇壓著邊,銅製的扇骨比劃了之後,她放下了手中的夥計。小聲道,聽說前幾天。有個京城來的殿下,問阿郎討要你我。好在阿郎不是個沒勢力的。回了那位殿下,否則,怕是要落在虎穴狼窩裡去了。

那些個王子,最是喜歡遊歷,在洛陽時,不堪其擾。

白潔應和了一番,就聽到灌渠那邊一陣驚呼,兩個娘子頓時掀起一點點窗簾,看了過去。

只見張德手指掐著一條嬰兒手臂粗細的巨大黃鱔。得意洋洋地拎起來向四周展示,那些個精壯農夫,都是歎為觀止。

操之公,這這當真是巨物啊。

又粗又長,好生碩大

好大,真是好大,竟是這般的粗壯

張德非常高興,這條又粗又長的黃鱔,估摸著能有一斤二三兩的光景。絕對算得上巨物。

你等看著如何這竹籠,只需蛐蟮若干,夜裡下籠,起早出水。多少總是有的。不拘是溝渠河道,就是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的池塘,亦有鱔魚出沒。然後張德又道。鱔魚雖是個醜物,朱門人家多半不愛吃這個。不過卻不是什麼壞東西。

是個滋補畜生。

老張笑呵呵地將黃鱔塞到籠子裡,然後道。這裡一片竹林,做上百幾十籠子,便是糧食不濟,還差點肉食,這鱔魚,比那牛羊還要精妙些。

因為防病防疫的緣故,華潤號和各家農莊田莊山莊的農戶,都知道寄生蟲很不好搞,所以那些愛吃魚生的漁家,如今也是不吃的,都是吃熟食。

黃鱔的寄生蟲不少,這月份出沒的鱔魚,多的是螞蟥吸附在上面,而且腸子裡,也必然有各種小小細長的寄生蟲。宰殺起來,也要細心一些。

不過黃鱔大補卻不是假的,所謂小暑黃鱔賽人參,對虛弱的婦人和成長的小孩來說,就是個滋補一番的好物。比不得豪富人家,卻也是個辦法。

為了提高自己賬面上工農家庭的人口質量,老張除了給補貼之外,還要讓他們自己也掌握豐富餐桌的方法。

如今抓捕黃鱔的五百畝地,是由在弓高的農莊莊戶伺候的,這個農莊是新修的,還有家禽家畜集中飼養。莊戶大多都是淮南道人,他們山高水遠的過來逃生,人生地不熟,自然不敢和本地人一樣偷雞摸狗,這也是用人的道理。

為了抓黃鱔,張德讓人給田地挖好了灌溉溝渠,還設了水門和唧筒,缺水的時候,可以直接從河道中抽水。而黃河一旦氾濫,水門關閘之後還能朝外面排水,對提高黃鱔的生存環境,有很好的幫助。

當然順帶著,還能保障農田的收成。

除了這些,為了製作竹子黃鱔籠,張德在農莊種了不少竹子。這些毛竹勉強能過冬,所以竹子種類很多,還有一些是河東牽過來的特殊品種,加上江南的三種竹子,五種竹子因為成林速度不同,能保障每年不間斷的產出。

竹子用途廣泛,滄州興修水利之後,河道上普通人家用竹排也能往來各縣。加上竹篾能夠製作涼蓆竹塌竹炭竹籃竹簍等等日用品,可以說大大地降低了生活成本。

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家禽家畜集中養殖,需要大量的雞舍豬舍,用大型木料來製作,實在是有些浪費,竹子物美價廉,而且加工容易,對張德來說,最合適不過。

而且按照老張自己的計劃,今年河北道的桑蠶養殖就要鋪開,過冬用的暖房,很快就要用到大量的竹子,竹子速生林的這點量,其實還不能完全做到自給自足,需要從淮南道江南道進口。

因為養殖業上的客觀大量需求,所以今年明年的竹筍,是沒希望讓農戶們享受了。

給農戶們展示了如何抓捕黃鱔豐富餐桌文化之後,老張又展示了他抓捕黃鱔的最新裝備。

這是薊州石城鋼鐵廠新出的產品,它首先,是一根鋼絲

釣黃鱔很有樂趣,但是釣黃鱔的工具,卻需要不斷地摩挲,經過一系列的失敗之後,才能從無數廢品中,找到一根合格的產品,然後透過簡單的鉗工工藝,加工成黃鱔鉤。

要在貞觀年製作一根鋼絲,張德首先要解決鋼材縱切,當然這個不算太難。然後是去磷,如果可以的話,老張當然想要選擇高壓水衝,很顯然這不科學,所以張德就選了一個土辦法,他用竹子柳枝迅速鋪在熱鋼上面,然後爆裂去殼。

當然效果如何,其實他也只能從成品中才能看出端倪,如何控制量,這就需要時間的摩挲。

解決了這些,就是一次拉伸,要趁著鋼材滾燙還能延展的時候拉伸,從粗鋼筋變成了細鋼筋。

光這個過程,張德就得用上優質卡榫,還有絞盤。而且絞盤還得儘量勻速,所以目前選擇的是人力或者畜力。

最後細鋼筋可能有大量的廢品,有的可能很脆,有的可能是熟鐵,有的可能孔洞不少,篩選後,將合格的產品二次拉伸

千挑萬選之後,一根熱處理鉗工作業後的鋼絲硬鉤就誕生了。然後串上一根合適的蚯蚓,用這根直徑兩三毫米的黃鱔鉤,塞到黃鱔洞前打水,要把握好要領,初次釣黃鱔的新手,要鉤尖向下,這樣黃鱔出洞一張嘴,就能被勾住下顎。

如果鉤尖向上,鉤尖勾的是上顎,很容易脫鉤,新手往往會因為黃鱔逃脫而被打擊信心,從此喪失了釣黃鱔的勇氣。

當然對老司機來說,鉤尖不需要向下,平方即可,黃鱔張口咬鉤的瞬間,鉤子往黃鱔嘴裡一鬆,然後旋轉九十度,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迅速勾住了黃鱔的下顎,然後一根新鮮的黃鱔,就這樣勾了出來。

操之公,真是太厲害了

又粗又長,好大

比之方才,又粗大了許多。

真乃巨物也。

張德低頭看去,欣慰地笑了,這又粗又大的物事,還在扭動著身軀,頭顱昂揚不屈,充滿了鬥志。

又是一條巨物,老張估計也有一斤五六兩光景,這樣的巨貨,著實不多見。

為了釣這根大黃鱔,雖然付出了數以千計的人工,還有大量的廢鋼,還有大量的燃料消耗,還有大量的廢水排出,但是看到這條堪比奧杜之杖的粗壯黃鱔,老張笑的很欣慰。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