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私人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405 測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05 測試

目前雙星的計算量很大,但相應的,它要分配出很大一部分去進行科研。

無論雙星助手也好,雙星導航也好,甚至到未來不知多少年會面市的人腦晶片,都是資料的收集、上傳端。

等到管明未來的衛星網絡布控完畢,或許就有足夠空間來將這些資料儲存。

一個人每天坐車的方位移動,一個人的上網習慣以及網路資訊,乃至一個人的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會被記錄。

從某種角度來說,管明就像一個惡魔,而雙星則是一扇聯通人間與地獄的大門,而這大門,正在有序的一點點開啟。

因為計算量的緣故,雙星很少去儲存雙星助手和雙星導航上傳的訊息,從這方面來看,歐美之前判定管明這邊有安全漏洞還真不是冤枉他。

只可惜,技術的斷代,很多東西也只能依靠朦朧的猜測,無法給出確鑿的證據。

……

不需要雙星操控,管明用手機連線車載導航進行定位。

定位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很常見的地標類,比如說到XX大廈,比如說到XX小區等等。

第二種是手動定位,在地圖上選定一個點,導航會根據起始點與終點來判斷行進路線。

沒有把駕駛位變成小床,管明一邊在手機地圖上瞎點,汽車也即時的進行轉向。

不看資料的話,從目前行駛的感覺上來預估,還算不錯,只是視覺上有點不適應。

車子地盤不高座位高,多少還是有些居高臨下,而前臉變薄了,在這種空曠的地帶或許感受不明顯,但管明知道,如果是市裡,差別應該是很大的。

管明上輩子開過轎車,小時候也坐過公交司機邊的蓋子上,所以他對這方面還算印象較深。

不過好在是無人駕駛、自動駕駛,這些差異都有內部的程式來控制,不會出現不適應。

車子裡面有導航系統,可以直接投影到擋風玻璃上,不同與之前銷售的那種安裝式導航,而是正面擋風玻璃內側,都可以進行2D視覺化。

管明可以透過投影來看車子目前的資料,包括行進速度,耗油量、電量等等。

可惜的是這車子頂速是80KM/時,目前正以50KM/時的速度行駛,速度上來說不快不慢,感覺剛剛好。

其實無人駕駛最應該出現的還是在高速公路上,遠途開車容易疲勞駕駛,這種無人駕駛會極大的降低安全隱患發生機率。

但有些東西無法強求,甚至連這個無人駕駛汽車也都是在爭議中研發出來的。

民用講究一個安全,這種安全有相當一部分是被輿論所監管的。

在部隊中,或許因為某個失誤,而造成傷亡,輿論會譴責,會惋惜,但不會禁止,因為大家都知道,訓練是戰爭的一個專案,而戰爭是保護國民的手段。

但如果一個民用商品、行為出現傷亡,那就不只是譴責和惋惜了,更多的還是會被禁止,比如說食品安全隱患,比如說交通隱患等等。

目前國家法律還沒有針對無人駕駛汽車這一塊有規定,無論是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臺,還是去年07年的修訂,都沒有提及過無人駕駛汽車,這是法律的空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安全和不安全,在管明提及要研究無人駕駛汽車之後,便成為科技版塊的寵兒。

即便十年之後,在個人電腦幾乎人手一臺的情況下,人們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還是相信紙和筆,對機械的不信任,對未知事物的謹慎,是人類共有的態度。

當然了,沒人會懷疑管明研究不出來,但可能是幾年,又可能是十幾年,甚至只是在現有汽車上進行部分改造,又或者是推翻所有車型,重新設計一款。

中間的利益,讓無數人心動,而在管明說出要研究無人駕駛汽車之前,汽車行業最吸引大眾目光的研發方向,大概也就是電動汽車了。

法律的空白,是一種放縱,畢竟上屆滬市大佬知道管明要研究這個,甚至說願意牽線搭橋聯絡國內國產的汽車廠商,上頭有人比明文規定更讓管明放心。

更深層次的來看,大佬當初應該是有意而為,因為之後,管明也著力於軍方科研,無人駕駛汽車如果成功研發,先不說市場問題,起碼有很大機會轉為軍用品,在現代化戰爭中,可以少死很多人,可以多出很多不懼生死的戰力。

大概也是有上屆滬市大佬頂住了壓力,管明這邊的研發,一直都沒有遭到外界干擾。

滬市三月已經春暖,也有花開,只不過管明所屬的這片區域,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地。

雖然是泥土地,但地面很平整,感覺不到起伏。

雙手按在方向盤上,管明雖然不想未來綠草長在頭上,但他現在的確踩在綠草頭上。

方向盤、油門等都是可以隱藏與突顯的,但轉換的速度不同。

由無人駕駛轉變到人工駕駛,預設為十秒鐘中間有3秒鐘為彈出時間,其中除了方向盤之外,駕駛位也迅速歸位,靠背與坐墊的鈍角不超過120°,剩餘七秒鐘為準備時間,比如說拉好褲門什麼的……

在最後一秒鐘,駕駛系統會進行判定,透過油門、剎車、離合的壓力來判斷駕駛員是否準備好架勢,最重要的是要判斷方向盤上有沒有手,如果沒有手,就算是把前面仨都給踩碎了,也依舊不會轉換成人工駕駛。

“真是秋名山上行人稀,常有車輛較高低啊~”管明輕聲嘀咕了一聲,然後在方向盤中間點了兩下,猛打方向盤。

車子雖然比普通轎車要高,但因為很多裝置都塞車子地下,所以重心較低,沒感覺到車子有飄的感覺,一個U形轉彎,輕而易舉的出現了。

檔位是按鈕形式,在方向盤中間靠上的位置,而喇叭則是在靠下的位置,方向盤和普通的方向盤不同,中間部分是不能旋轉的。

相對於車子外形上的改變,內部的傳輸結構改變的更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車內系統更加全面與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