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私人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465 科技競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65 科技競爭

“人們總會低估十年後的科技發展,不是人們的想象力不夠,而是隨著時間的積累,科技的發展是在已有的情況下倍增,幾百、幾十年前的科學理論將會在短短幾年間爆發變成現實,那麼,如何在未來十年中瞭解究竟會有什麼新科技擁有改變社會、經濟形態,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專門的理論科學家,僅僅以我個人的角度,我對未來十年後具有改變時代的科技有如下三點判斷。”

“首先,未來十年後,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大機率會出現機器人,比如說照顧小孩、老人的機器人。”

“其次,未來十年後,人們有機率擁有一件或者一類能進行現實與虛幻無縫連線的裝置,這裡不是我公司推出的AR眼鏡,而是基於腦電波一類的那種,只需要‘想’而不需要用手勢來控制,甚至可以進一步到能完全潛入的裝置,讓人們完全投身與虛幻世界,就好像《黑客帝國》。”

“最後,未來十年後,人們有很小機率獲得一款提升思維速度的一種科技產品,比如說基於人腦研發出一款嵌入人腦式的晶片,能輔助人腦提高對問題處理速度以及對資料儲存的一個東西。”

站在講臺上,雖然講桌上有演講稿,但這東西只是防止忘詞,管明沒有一次低頭看演講稿,而是很認真的看著前方的聽眾。

今天來的人不多,甚至還比不上管明一次新品發佈會來的人多,但架不住下面人級別高啊!

20國首腦,外帶他們手下的路人甲乙丙丁,再帶上一些官方媒體等等,管明不知道有沒有一千人,但他的腿是真有點哆嗦。

好在雙手可以撐在講臺上,不至於讓他當眾出醜。

在這次峰會中,管明是所有發言人中年歲最小的一個,倒數第二小的那人年齡也是40+,甚至管明的年齡也只比現場一些安保人員大一點。

歲月與經歷對一個人的視野面影響很大,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成為人類焦點的夢想,但人數一旦多起來、分量一旦重起來,有些夢想就如同肥皂泡,只是陽光下五彩斑斕的易碎品。

管明上輩只是個技術宅,在人際交往方面一點都不強,上輩子他除了初中當過小組長外,也就在單位偶爾帶帶新人罷了。

管明不知道其他穿越者前輩是如何做到上輩子宅男,下輩子魅力四射、內心強大的,但慫慫的管明表示,他這時候嘴能不打哆嗦,就已經是這幾年好不容易歷煉出來的。

要知道,即便是這樣的管明,早晨還被不放心的穆曉曉加持了一個‘愛的擁抱’BUFF呢。

“科技產業化是未來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當地球變成村的時候,距離、語言就都不是限制你我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在於如何快速地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科技將會讓人們更智慧,以資料來真實模擬實驗,不只是節省海量科研經費,還是更安全、高效的一種科研方式,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擁有一定量的人口,大基數的人口中,才能誕生出更多的天才,而去除掉種種限制,即便不是天才,也能迸發出天才般的表現。”

管明用詞不算簡練,但卻把自己的意思給說到位了。

之前管明本來想大談未來世界中,娛樂產業一定會更加繁榮,因為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在物質基礎不斷前行的時候,精神文明也會不斷提高,最明顯的來看,就是影視作品票房不斷走高,幾億美元的大製作每年都有,甚至連遊戲競技也都不再是以情懷為初衷的年代。

而國內的話,人口基數大,再加上未來會有針對影視作品的盜版打擊,可以說國內是一個超級大而且很有潛力的市場。

不過很可惜,這個被上面否決了。

20國領導人的峰會,你上來就跟他們談娛樂?還是說你想被娛樂一下?

這種場合,單一的行業整頓並不重要,各國領導人不是某一行業的直接負責人,他們更關心大局。

如何能激發出這些國家對某些高消耗尖端行業的重視,同時又能耗費心力地努力去做,最後還比不上國內速度,又能讓這些國家多多在意國內的態度。

很大而化之的問題,但也卻很符合國家利益,而這就是管明的任務。

雖然有20個國家參與,最後大家肯定是有妥協讓步的情況發生,但你一開始不要個高價錢,最後肯定賣不上高價錢,畢竟不是所有的鴨都是全聚德。

於是,和上面溝通過的管明,很快就理解上面的意圖,同時炮製出一份合情合理的發言稿。

管明提到的三個產品,機器人被國內上層小範圍知曉,人腦晶片除了管明和穆曉曉外,也就雙星和大黃知道,但這兩個都屬於已經出現的產品。

至於第三個產品,管明雖然現在還沒有思路,但這並不重要,做不出來都沒關係,因為他這是在釣魚。

看到真實的產品後,對真實產品進行語言描述,給人的感覺必然是真實的。

當年美國一個太空競爭,直接把北極熊給坑到死,管明這次的科技競爭,雖然不期望能坑死幾個國家,但大多數國家都會掉下去。

以管明的身份說這些內容,即便臺下很多人並不從事科技領域,但也都仔細認真地聽著,生怕漏掉什麼。

在雙星助手出現之前,所謂的語音助手更多還是只存在夢裡,尤其是雙星助手在邏輯判斷和語音識別方面有如此優秀的表現,更是讓這些人為之側目。

理論科學家大多都會根據資料來推測某些事情,而實踐科學家更多的是從實際角度上來看待問題。

就好像理論物理學家說宇宙中一定有在常溫下的超導材料,但實踐物理學家卻累死累活都找不到,他們會把目標放在一個比較低的條件中來進行推導並實驗,比如說某某超導材料的溫度上限為100K等等。

但有些東西,並不像管明說的那麼美妙,或許研究個幾十年,耗費幾十年的人力物力,結果可能是沒有收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好像某些高溫超導材料一樣,若是這超導材料有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