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私人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476 裝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76 裝配

所謂的‘老年俱樂部’其實就是這些老頭老太太吃飯的地方,年齡、職務、技術帶來的差異化,讓很多小年輕都不適應。

尤其小年輕吃飯時都是聊一些比較休閒的話題,比如說銀槍蠟頭陳老師、毀人不倦倉老師等等,先不說這東西能不能和老家夥們聊,單說這些老一輩逮到機會就灌輸一些思想,光是這些就讓這些小年輕吃不消。

於是才劃分出老頭老太太專門吃飯的地方,美名其曰——尊重。

沒帶上那個吳姓老頭子,老頭對戰老太太,老頭子的戰鬥力還是差了點,主要是被當場抓到痛腳了。

午飯也沒太多講究,管明比較吃好這邊的羊雜湯,加上一點點胡椒麵,味道挺爽。

本來也有別的老頭子想過來和管明聊聊天,是關於技術方面的探討,畢竟管明還是管明,技術方面還是很值得信任的。

不過都被周萬里和朱曉光給擋回去了,很明確的跟這些老家夥說他們有事。

這幫老家夥心裡也是明鏡的,也不多問,說兩句話就走人了。

自從從去年開始被上頭關注,別的不談,光是從上面稽核申請材料的難易程度上來看,這裡面絕對有事,而火箭基地居然還租給管明一塊地皮……

“小管,這個仿星器什麼時候能安裝好?”聲音壓低一些,哪怕周圍沒有人,周萬里還是很小心,只不過面對仿星器,即便是他一大把年紀了,也壓制不住好奇。

說起核,周萬里絕對是外行中的外行,也就這幾個月時間集中突擊,才瞭解了一下這部分的東西,還都是些非保密資料的訊息。

從目前已知的資料來看,國內重點關注磁約束核聚變中託卡馬克裝置,美國重點在慣性約束,也就是鐳射約束核聚變。

而仿星器的話,全球也就德國和前北極熊出名,至於現在的北極熊是不是在仿星器上下功夫,那就不曉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仿星器有優點也有缺點,上頭大力支持管明,自然也是稽核過利弊,不過權衡這個專案的重點因素,還是在於管明這個人。

很不客氣的說,在國內,能說動國家動用資金來研究仿星器而非託卡馬克裝置的,已經沒幾個人了。

如果不是管明展現出超強的科研能力,或許這種報告連讓巨頭過目的機會都沒有。

“光是安裝的話,可能要五到八天左右。”用筷子劃拉嘩啦碗,可惜羊雜都吃光了,就剩湯了。

“雖然機器人,但是仿星器的安裝很麻煩。”管明順帶再說兩句,沒有仔細解釋,否則要從為什麼等離子體全部依靠外場約束一點點解釋,估計一天都解釋不明白。

點點頭,朱曉光說:“那倒是,仿星器的話,外形的確很不規則,跟麻花似的。”

管明一聽,樂呵呵地說起一根大拇指,說:“喲~還是您老年見多識廣啊!”

“少來,這東西,我們能不關注麼,不說我,老周肯定也沒少看資料。”朱曉光用手指點了點管明,暗指他耍滑頭,順口把周萬里也拉上,雖然剛才的話沒毛病,但如果想自己挑理的話,還真能說出來點什麼。

而周萬里也是矜持地頷首,示意他還真有看資料。

“說起來,你對這次實驗的結果有沒有什麼預期?”朱曉光脾氣直,也沒什麼虛頭巴腦,直接問道。

“預期的話……”管明琢磨了一下,繼續說:“能成功執行一次,對我而言就算是勝利,畢竟還要安裝、點火等等。”

就好像幹dota一樣,總不能一次都沒玩過呢,就預期著五殺六神堵泉水。

……

周萬里和朱曉光就像是長在管明身上似的,透過繁複的安檢後,才進入到管明‘租’下的地皮。

說起來,上層建築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平房,考慮到管明未來可能會經常過來,上面這建築外表很普通,內飾倒是奢華一點,因為無論是地上建築還是地下建築,實際上管明是真有掏錢,只不過大頭都是國家拿的而已,仿星器的原材料可不是隨隨便便能買到、能加工好的。

上層作為管明來火箭基地的休息、健身的地方,未來管明來火箭基地,他的休息場所基本上就固定到這了,起碼安保級別就上升了好幾個高度,哪怕這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畢竟這裡是火箭基地。

而地下的話,則是核聚變實驗所。

搞科研雖然是一項腦力活動,但身體越好,能工作的年限自然會長,無論是管明還是上頭,都希望管明能活的久一點,哪怕管明真的是懶得去健身。

“咱們不下去看看?”地上,一個很大房間中,周萬里看著前面的顯示屏牆壁,有些坐立不安。

實驗所密佈攝像頭,可以進行無死角觀看,一部分是人為的劃定心裡安全線,一部分是為了縱觀全域性。

只是隔著一層,周萬里總覺得還是差了點。

以前重大項目的時候,都是有領導親自督戰,然而這次專案的實施者卻是機器人,不存在偷懶和馬虎的情況。

“不用下去了,下去一趟也是麻煩得很,在我的預想中,下面除了運輸材料外,基本不對外開放了,有機器人在,很多事情都可以遠端操控。”管明端著杯開水,坐在座位上說著,同時眼睛也一瞬不瞬地看著螢幕。

如果這裡完全由管明掌控的話,他甚至會在下面建設一個小型的零件加工車床,保證一旦有什麼零件損壞可以即時更新。

不過即便是這樣,機器人與超算都是這次核聚變實驗的最低硬體需求。

充電樁拼裝了3個,超算拼裝進度超過了一小半,遠比當初管明手工DIY超算要快得多。

機器人可以保證100%精度,根本不需要再重複檢查安裝過後的東西,而且速度也比人要快很多,更重要得是,機器人除了在充電期間不進行活動外,其餘時間都可以一直工作不疲倦。

只不過,看著實驗所周圍的一堆零件,即便是管明,也覺得頭大。

仿星器的零件雖然都是按照管明設定的規格來製作的,但重量和不規則形狀,即便是管明,也會覺得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