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保安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九.一八之實力比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九.一八之實力比較

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奉行軍事優先的原則,培養了大批職業軍人。對於職業軍人來說,從軍戰爭就是他們的生命和飯碗。面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嚴峻的經濟形勢,日本的有識之士為節約軍費,削減軍事開支,不斷裁軍。日軍軍費191年為7.億日元,而到了190年則減少到了5億日元。裁減額達40%。大部分的日軍常設師團都不滿編。191年9.18事變前,日本全國共有常備軍14個師團,0餘萬人(滿編制應為0萬人)。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中國同時期軍隊總數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國民黨中央軍規模的二分之一弱。再拿裝甲部隊來說,195年,日本陸軍決定成立坦克部隊,雖然決定成立兩個戰車營的編制,但全國只有16輛歐洲國家淘汰下來的落後坦克,還不及中國同時期擁有的坦克數量。但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在海軍上傾注了其全部的力量。為了維持海軍世界第三的地位,不惜勒緊褲腰帶,哪怕“造一艦窮一年”也強撐著每年至少造一艦!在海軍上,中國是遠遠不能望其項背的!作為新興的兵種,191年月,日本全國共有空軍作戰飛機約00餘架,這在當時是亞洲僅次於中國空軍飛機數量的第二大空軍。但日本航空隊全部是作為從屬兵種配備給陸軍和海軍的,並沒有單獨的空軍!

這就是當時真實的日軍實力!可以說,如果中國團結一心,全力抵抗的話,那麼將小鬼子趕出中國應該不是四面難事!但也許是甲午戰爭戰敗的影響還是震懾於日軍強大的艦隊,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畏日如虎,一味的妥協退讓。將全部精力用在了內鬥、圍剿紅軍上!結果就是先後將東三省、華北拱手送與日軍。

“9.18事變”後,日本充分利用了從中國獲取的資源和市場,國力迅速增長,工業技術、產量飛速提高!到197年“77事變”前,陸軍規模相比於191年擴大了約倍,增加到4個師團(滿編制),坦克數量比191年擴大了15到0倍,作戰飛機數量比191年擴大了10倍。“畏敵如虎、養虎遺患!”這就是國民政府必然要承受抗戰乃至丟掉政權的後果!

為了化解國內經濟危機,日本急於要實施“滿蒙戰略”,打破國內揭不開鍋的局面。為此尋找藉口就成了一個緊急的急務。對於軍隊尤其是陸軍部來說,大規模裁軍引起了軍人們的強烈不滿。裁軍開始後,職業軍人一下變成社會上多餘的人,最好的學生不再報考軍事院校,一些飯店甚至拒絕穿軍服者進入。失業的職業軍人們滿是失落感和焦躁感!不滿的軍人開始秘密集會,形如“一夕會”、“天劍黨”等,臭名昭著的黑龍會也摻合其間,與軍人秘密會社一起喧囂戰爭。在“一夕會”裡不僅有東條英機、岡村寧次等名人,還有號稱“日軍之腦”的日軍侵略戰略的規劃者、理論家。日本思想家、政治家,軍國主義鼓吹者石原莞爾。正是這個一肚子壞水的傢伙提出了日本“滿蒙生命線”的理論,要將滿蒙變成日軍的大後方基地,全面指導了日軍關東軍的東北行動。“中東路事件”中,見識到了東北軍實力的石原莞爾狂妄的叫囂:對付張學良,都用不到真劍,只要用竹刀揮舞一下,就能把他擊退。順便說一下娛樂大家:這孫子由於太好顯擺,為了彌補瘦弱的體形,於是就找了一把比誰的刀都長的“傳家寶刀”成天掛在身上拖來拖去,特別扎眼。190年在關東軍參謀任上,一次下馬不小心被那把好長好長的“家傳寶刀”的刀柄在檔部扎了一下,把那個“寶貝”扎壞了,引起尿道撕裂,後導致膀胱癌,所以他早死而且無後。終身也享受不到日本女人的騷情了!送他一句話:真是“天妒英才,活B屌醜啊!”

從199到191年夏,關東軍參謀部先後四次以“參謀旅行團”的名義在東北各地系統搜集情報,擬定各種計劃方案,為即將爆發的戰爭做準備。在皇姑屯事件被東北軍低調處理後,張學良又突然宣佈全東北易幟,接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導。更加急壞了日本上下。看來外交部和緩派的做法實在是來不及解決問題了,於是軍部跳上舞臺,主張用武力控制,造成既成事實,促成東三省脫離中國。而處於第一線的關東軍尤其興奮,在關東軍特務機關機關長土肥原賢二以及石原莞爾中佐,板垣徵四郎大佐,花谷正少佐和今田新太郎少佐的策劃下,於190年1月完成了“滿蒙事變”的全部計劃!

191年4月,原駐日本寒冷地區仙台的第二師團輪駐遼陽;為對付沈陽城堅固的城牆,日本又從東京調運兩門四十五式4釐米榴彈炮,配屬給日軍駐瀋陽第二十九聯隊兵營,在瀋陽的關東軍司令部院裡架設完畢。炮口預先瞄準北大營和飛機場;7月,又從本土增派一個師到朝鮮,準備隨時渡過鴨綠江參戰。同時,日本還將熟悉中國情況,擔任張作霖顧問多年的本莊繁調任關東軍司令官;將一直從事於策劃進攻東北,主持制定過多份解決滿蒙問題大綱的參謀本部情報部長建川美次少將調任作戰部長;石原莞爾以及坂垣徵四郎等人調至關東軍參謀部任職。石原又透過朝鮮軍參謀神田正種(陸大1期,石原是0期)串通了朝鮮軍司令官林銑十郎大將,無視軍法,擅自將朝鮮軍調至邊境,隨時準備越境支援關東軍。9月18日有兩個大隊(營)於當天晚上已經越過了邊界,而林銑十郎是第二天才向上邊報告的。可見這些日本軍官的膽子多大吧!竟敢私自調兵!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藉口來到!

4月發生的“萬寶山事件”和6月的“中村事件”由於被國內強令壓著,關東軍一時不能作為開始作戰的楔機。面對著國內派出了戰部次長建川美次(陸大1期)來奉天阻止關東軍亂來。急火上房的關東軍不惜來了個“賊喊捉賊”,上演了一曲“柳條湖事件”。造成開戰的既成事實!以“下克上”的手法將日本拽上戰車!

———————————————————————————

不少歷史學家將石原和板垣準備進行的這場“九一八”豪賭,看做軍事學上的奇蹟!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實在是沒有成功的希望!

當時的關東軍只有10600人。而東北軍是44.8萬,其中正規軍6.8萬,編成步兵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駐在平津一帶的精銳有11萬左右,駐在奉天的精銳有6萬左右,對關東軍佔絕對優勢。兵力懸殊,不是單靠武士道可以彌補的!看完了兵力,再看裝備。

東北軍擁有全國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和制炮廠(含槍彈、炮彈廠),191年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建立,由丹麥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在庫房西側,修築有站臺,鋪設鐵軌,火車可直通廠內。總辦韓麟春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很有才能。據說1式步槍(號稱東北人的毛瑟步槍)的防塵蓋是由他設計,因此該槍又被稱之為「韓氏七九步槍」。到198年底,又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有機器8千餘部,槍,炮兩廠,為初建時之7至8倍,擴建完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到199年,能日出1式79步槍10枝,槍彈41萬發,全年出17式輕機槍00梃,1式重機槍50梃。工人達到17,000名。191年,試製10發自動步槍,已生產樣槍,試驗成功。到事變前,東北兵工廠生產力相當的高,在東亞都可以排的上號,每天的產量就可以武裝一個營!可以說,在武器上從來不缺!

從技術兵種上看,東北軍空軍共5個航空兵隊。東三省航空處積存有00架飛機(其中戰鬥機150架),飛機主要從法國和捷克兩國購買,基本可以用於戰鬥。為了彌補中東路戰爭的損耗,張學良特地剛從法國進口大量新式飛機。戰前100多架均為最新式的!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艦隻1艘,.萬噸,艦隊官兵00人。主力艦“海圻”號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其餘還有“海琛”、“鎮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戰艦。此外,還有一個大隊的坦克部隊,裝備法國雷諾FT-17型戰車6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具體到事發當天的北大營看,起手進攻的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還算不得正規野戰部隊,兵力也只有一個大隊(營級)500來號人而已!而駐守北大營的獨立第7旅王以哲部,轄滿編的三個團,8000多人。該部裝備有迫擊炮、平射炮、輕重機槍、車輛騾馬,甚至還配屬一批雷諾坦克,是東北軍中裝備最精良的一個旅,也是張學良的看家部隊。就算是後來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師步兵第旅第9團和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營到達增援,也是只有000多關東軍。獨立第7旅完全可以一戰!

而從整體看,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有第師團(1.05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計4000餘人)、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統共才1.5萬餘人;另外加上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總兵力約.7萬人。而東北軍光在奉天省內的軍力就達6個旅外加公安總隊(由原第0師改編)黃顯聲部計6-9萬人。還有黑、吉兩省兵力不計,還有關內的直隸、熱河以及山海關一帶有東北軍主力5萬也可迅速馳援。這仗怎麼打也是不會輸的!

50萬軍隊,110萬平方公裡土地,700萬東北“子民”,還有廣大的華北基礎。怎麼說張學良都大有本錢對日一戰。只要敢於下決心,估計將東北小鬼子連根拔起也不是什麼問題!可他偏能一槍不放的退出父輩辛辛苦苦攢出來的碩大家業,估計“黑手”老張張作霖能氣得從棺材裡爬起來臭罵這個不成器的不孝子!

再看看老張的個性:某次,張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來自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賞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出他的醜。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碩大“虎”字,然後題款。在叫好聲中,擲筆回席。那個東洋名流瞅著虎勢森然的大字十分欣賞,再看“張作霖手黑”幾個落款忍不住笑出聲來。隨從連忙湊近大帥耳邊提醒,“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哪知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俺這叫‘寸土不讓!’”

此話如同給日本人當頭一棒。在場的中國人恍然大悟會心而笑,無不揚眉吐氣,而日本人則個個目瞪口呆!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日本之手。時人皆稱:“大帥(張作霖)若在,必不至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