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平凡苦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七章

這是一棟當年普通農家新建的房子,兩層,共三間。不過無論內牆外牆,都還是清水牆,只用水泥批燙過而已,沒有貼瓷磚或者刮膩子,應該是房子剛建好,還來不及搞精裝修吧,從這座房子可以看出,這戶人家在村上的經濟水平應該屬於中上。

“表哥,表嫂!你叫我們來苗圃場發苗,我們過來了哦,這個叫振雲,是我同學,我想我們兩個一起去做,好吧!”趙崇義走進他表哥家,見表哥表嫂都在家,就熱情地和他們打了招呼。

“你們來這裡玩就好了,還買什麼水果,這麼客氣。崇敏也回來了呀?你好久沒來表哥家了,女大十八變,越大越漂亮了哦。”趙崇義表哥見三個年輕人進家門,手上還提著一大袋水果,也熱情的招呼著他們。

“嗯!我得四天調休假,回來看一下我哥我媽。我哥說今天過來你這裡,我好久沒見表哥了,所以跟我哥過來玩一下。”趙崇敏說道。

這樣,你們先在這裡歇一下,我去墟上買點菜,等一下我們去到苗圃場再吃中午,我拿菜去苗圃場煮,跟那老闆一起吃,那老闆浙江的,挺好說話的。

………………………………

苗圃場所在的地方叫做葫蘆地,中國人給小地方起地名,都是很形象的,這個地方確實像個葫蘆,沿著楊梅村的田間小路一直往西進,走到山邊,只有一個入口,寬度約二三十米,就一條可以通拖拉機的鄉間小路可以進去,進去約一兩百米之後,裡面卻豁然開朗,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田地,趙崇義目測,裡面田地的面積起碼有60-70畝。

四面環山,只有這條路可以從楊梅村通進來。這四面環著的山還不是本地常見的不陡峭的土山,而是像石壁般陡峭的石山,山上只有低矮的小灌木和藤子。

“振雲,這地方,在這路口裝個大門,小偷來偷桔子都進不來了,要想從後面那些山上爬進來偷桔子是沒有誰能辦得到了,偷金子還差不多。”趙崇義看了這地形後,又和林振雲開起了玩笑。

“老闆倒不是怕人家偷桔子,人家之所以租這片地,是因為比較集中,又比較平整,容易管理,這片地都是我們村的,全部是沙子地,又不好要水,種水稻只能種一季,產量也不高,每家每戶在這裡都有兩三畝,現在穀子又便宜,大家都不願意種了,所以就全部租給老闆種桔子。”

趙崇義表哥因為瞭解情況,向三個人介紹道。

趙崇義仔細看了一下,只見這裡的地全部整理過了,各依地勢,搞成了長長的,一壟壟的長龍,龍背上,種上一棵一棵的“龍刺”,每棵“龍刺”的縱距,,大概是2米,“龍”與“龍”之間的橫距,約3米,每壟“長龍”中間,還有一條約半米深的排水溝,趙崇義看了一下,畢竟自己也是農村的,對於這些地為什麼會整理成這樣也大概知道是什麼道理,不過還是需要向他表哥求證一下:

“表哥,這些桔子,是什麼品種啊?是不是怕澇不怕旱啊?每壟中間都開這麼深的排水溝,就是為了預防春天雨水多,好排水對嗎?”

“是砂糖桔。不是的,據老闆說,這個品種是又怕旱,又怕澇。春天的時候,雨水太多,排水不好的話,會把砂糖桔的根淹了,會爛兜。秋冬的時候,又怕旱,沒有水,果實沒辦法膨脹,旱得久了,樹也會死。”

“噢!那這些黑色的管子,就是滴灌吧。”

“是的,這就是滴灌,上面砌有兩個大水池,你們看嘛,就一根大的50(cm)主管道下來,每壟再分叉用25(cm)的分管。每棵桔子的根部,都有一條小管從25(cm)分管接過去,管端布有滴頭,每條25管都布有開關水閥,可以有計劃地給桔子供水。

“表哥,那春天雨水這麼多,這些滴灌到秋天乾旱季節才有用咯。”趙崇義問道。

“春天也可以用啊,如果人家要給桔子施肥,直接把化肥放到水池裡融化,搞勻了,就可以透過滴灌管給每棵桔子施肥了。”

幾個人走到山底下,看見依著山腳建有四間小房子,有兩間是房間,一間是煮飯菜的廚房。還有一間類似於倉庫,放著農藥化肥和農藥噴霧器等各種勞動工具,一個約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正拿著根水管,在給門口的5-6畝桔子苗淋水呢。

“老馬,你說要找兩個年輕人來給你發苗,我給你找來了哦。”

“哦!你們好!你們好!歡迎!歡迎!老莫,你還給我找個美女來呀,我這裡可不要美女,只招帥哥。”

這個叫“老馬”的中年男人,見到一行四人,還有個大姑娘,跟趙崇義他表哥開玩笑地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馬,你想多了,這是我表妹,她說從沒見過大果園,想過來看看,過兩天人家又要回柳州上班了。”趙崇義表哥說完,接著又向三個人介紹道:

“這位是馬老闆,這些苗,果園,都是他的。”

“馬老闆好!”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叫道。

“老莫,你做菜給這幾個年輕人吃哦,我也還沒吃的。”老馬大概是見趙崇義表哥手上提有菜,向他說道。

“好的,我做菜!崇義,崇敏,振雲,你們可以在這裡走一下看一下,熟悉一下環境先。”趙崇義表哥向三人說道。

三個年輕人又在這個“桔子園”走了起來,其實當時這裡與其說是桔子園,還不如說是“荒田”,因為桔子都是剛種下去的,桔子樹的主幹只有人的拇指那麼大,高度只有人的膝蓋那麼高,60-70畝的田地,栽了6000-7000棵桔子苗,這些桔子苗之間距離又那麼遠,看起來顯得非常稀疏,單薄,一眼望去都是裸露著的泥土,或者低矮的野草,跟想像中碩果累累的果園差距甚大。

當然,三個年輕的農村男孩女孩也知道,植物的生長是非常快的,據說這些個砂糖桔只要管理得當,只要三年就能結果,三年後畝產可以達到五千斤,五年後盛產期時可以達到畝產八千到一萬斤。

桔子園大致的被分成了兩片,一片大,全部種上了沙塘桔,把地整成長長的,一壟一壟,有深深的排水溝的就是。

還有一小片,約5-6畝,也開出一壟一壟的,但與種植的桔子苗不同,規格可不是2?3(每棵桔子的縱距2米,橫距3米。)而是一個平方都植有30-40棵,密密麻麻的,看過去像花圃一般碧綠,這就是表哥口中說的“發苗”的苗圃吧。

趙崇義和林振雲都看得很仔細,包括滴灌怎麼佈置,水池建多大,主管用多大,水閥怎麼佈置安裝?安裝在哪裡?排水溝怎麼開,要開多深。等各種細節的都在心裡研究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佈置?

林振雲和趙崇義,趙崇敏走到了“發苗”這五六畝地這裡,只見趙崇義跟林振雲說:

“振雲,我聽說這些苗現在都賣2塊錢一棵哦,你估計這裡一畝能有多少棵?”

“我估計一畝起碼有2萬棵,就這一片起碼有10萬到12萬棵。”

“是呀,你看,人家外地的老闆就是會賺錢,就這些苗,嫁接好,挖起來賣出去,就值20多萬,我們這裡人十年都難賺這麼多錢。”

“那也要賣得出去呀?我們這裡的人,誰會買這些苗呢?家家戶戶都是種水稻,誰家要是種這些柑子,桔子,肯定會被別人笑,在我們這裡的人觀念中,只有種水稻才是正道。”林振雲說道。

“觀念也是可以改變的嘛!市場也是可以開發的嘛,我記得有一個故事,有個美國的生產鞋子的公司,叫兩個調研員去非洲的一個地方調研鞋子市場,有一個去調研回來給公司做報告說,那裡沒有市場,因為那裡的人都不穿鞋,每個人都不穿鞋,鞋子肯定賣不出去啊。

另一個調研員卻說,那裡的市場很大,因為那的居民都還沒有鞋,如果他們每個人都買一兩雙鞋,那銷量就會不得了……”

趙崇敏見兩個人說起這個市場的話題時,忍不住引用這個從曾仕湖那裡聽來的故事,說出自己的看法,接著又說:

“你說我們一個縣,什麼最多,人口肯定不多,一個縣絕對比不了柳州的半個區,工商業也不發達,工廠也不多,但是我們這裡,田多,地多,荒山野嶺多。既然人家浙江的老闆敢來我們這邊,投資幾十萬來種砂糖桔,那不用想,一定是我們這裡的氣候,土質都適合種這個東西,振雲,你知道我們縣有多少人口嗎?”

“大概25萬”林振雲說道。

“好,就算25萬人,但估計縣城的非農業人口5萬,那麼農業人口就有20萬,算平均數,一個人有2畝田,就40萬畝,一個人有三畝荒地,又60萬畝,一共有100萬畝的田地可以種桔子。一畝種100棵,有一億棵苗的市場容量,哇,哥!你們發財了,跟這老闆學會嫁接,學會育苗,自己回家發苗賣就好了……”

趙崇敏可能是當年讀書時數學學得比較好,在那裡紙上談兵,越說越興奮,好像看見了人民幣紛紛從天上掉下來了一樣。

“你這臭丫頭,這招紙上談兵不知道跟誰學的,誰不會算數呀,有那麼好做這個世界還有窮人,不過振雲,我覺得發苗是真的可以,我表哥說了,買一個砧木才5分錢,用一個砂糖桔的丫條嫁接起來,種一年後,卻能賣2塊錢一棵,化肥和農藥用得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個如果除去人工不算,幾乎是零成本的生意,我們那裡大把的田地,隨便用一兩畝來發苗,試試水,看賣不賣得出去。”

“可以啊,但也要先在這裡做一年,把技術學會先吧!”

“吃飯咯……”趙崇義表哥在那裡做好飯菜,大聲地叫道。

“兩個小夥子,剛才場地你們都看了,環境肯定是比較艱苦的,你們願意留下來做嗎?”在飯桌上,馬老闆向林振雲和趙崇義問道。

“願意啊!艱苦不艱苦不就這樣,我們又不是城市裡出來的少爺,農村的家裡條件也不比這裡好多少。”趙崇義說道。

“那就好!願意就行,以後這些農藥機,發電機,抽水機。這些東西怎麼用我都會教你們,也很容易的,你們這麼年輕,看一兩次都會了。還有這些砂糖桔苗怎麼嫁接,我都會慢慢教你們,只要你們肯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