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半仙文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五章 半智慧機器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四五章 半智慧機器人

050年的5月中下旬,世界上有些熱鬧,首先瑞士的太空之鏡建設完畢,足足.5萬平方公裡,讓瑞士全境都過上了沒有黑夜的生活;剩餘的地方都是一些高山峽谷等等實在是不利於生存的地方。

而當瑞士歡呼的時候,美國俄國還有德國巴西四個國家幾乎不分先後的宣佈,完成了自己國家的電磁軌道炮試射。而四個國家選擇試射的地點就是月球。當天晚上,幾十億人透過現場直播等等再一次見證了軌道炮威力。四顆一千克重量的彈丸,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四個直徑百米的隕石坑。

這一刻,標誌著世界再一次進入了一種詭異的平衡,強大的華夏終於不再是唯獨擁有軌道炮的國家了。

而不到三天,英國和日本、印度、伊朗、法國等國家也宣佈軌道炮研發成功,但不會試射。

而就在同一天,高手公司宣佈開始為德國建設太空之鏡,預計需要建設萬平方公裡,就算是如今進入爆發期的高手公司,也依然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運輸能力跟上了,但是太空作業人員依然不足。

更別說,隨著太空之鏡建設的越來越多,太空遮陽計劃也必須要執行了,否則引發地球陽光照射能量失衡,後果也有些嚴重。首先第一點,能量富集後,風暴會增多。

不過現在這所有的資訊都不能讓高手公司高層們去關注了,因為高手公司期待已久的研發任務終於見到了曙光。

智慧研究在日積月累的探索下,終於完成了!不過,確切的說是完完成了一半。真正的智慧研究依然任重而道遠,而現在研究團隊卻研究成功了一種半智慧:具有簡單地邏輯處理能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智慧研究不是什麼輕鬆簡單的事情,加上了方青山和劉妍霞,添上李長興和黃菲菲四人,加上張敬元時不時的開小灶,依然進步坎坷;而這裡的直接主要負責人向允東和高手實驗室當初的核心成員,那些當初就已經有四五十歲的老學者、科學家們,經過十年的廢寢忘食,終於成功了——一半。

“老師,您辛苦啦。”張敬元看著向允東,六十多歲的人了,就算是張敬元給開了小灶,終究是太老了;而這些年來研究更是耗費了太多的精力,頭髮已經全部花白。

科學的進步,除了那些偶爾一閃的天才想法之外,更多的是大量的科學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獻,讓那些天才的想法在一點點的最佳化、完美、昇華,甚至在一點點的豐富曾經的科幻假想。為此,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啊,科學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獻、摸索;有的時候甚至要承受那些不解的目光和難聽的言語。

當普通人在享受科技的時候,卻往往不會考慮到那些科學工作者夜以繼日的艱苦努力。有時候,為了精益求精,甚至需要將曾經的研究推倒重來。

而現在的向允東教授,就已經為了手上的智慧研究專案,付出了幾乎全部的精力。

原本,向允東僅僅是研究“能”方面的專家和教授,但是隨著張敬元那種利用磁場計算的芯片組誕生後,向允東帶領著當初高手實驗室的專家團隊開始了對新的智慧進行攻關研究。利用的是十維十進制技術,利用的是新的磁場技術和原理,模仿了人類思維過程中的磁場、電場活動與變化。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新興的領域,都是極為細微的領域,需要耐心的、反覆的研究和考證。

“哈哈,不辛苦不辛苦,作為科研工作者,能在有生之年研究成功人工智慧,這一輩子也滿足了。”向允東格外的開朗,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解決一個世界難題,領先於整個世界,也許就是最大的榮譽。哪怕有些技術無法公開,只能做無冕之王。

跟隨者向允東,張敬元來到了實驗室內部,第一眼就被一個兩米高度的模擬機器人給吸引了。

這個機器人現在還沒有蒙皮,只有閃爍著幽光的金屬架子,全身的結構和人類幾乎相似,只是都格外的粗大,腰部也不是只有一根孤零零的脊柱,而是一些類似於板甲一樣的結構,胸口的位置安置了大理的電池和控制系統,而大腦中安置的就是一個用6枚鑽石晶片製作的芯片組,可以看到淡藍色的光芒閃爍,這個機器人其實正在工作中。

周圍的科研工作者正在進行測試,而作為負責機械機構的王慶偉同樣在場。

“老大,我們做到了!”看到張敬元,王慶偉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我們研究成功了關節軸承驅動機,研究成功了智慧核心,研究成功了。

關機軸承驅動機扭矩在藉助了超導線和6000伏電壓後,可以達到1000公斤的扭矩(不科學的表示法,僅做參考);1000公斤啊,都可以用來驅動汽車了!”

“哦,我看看。”張敬元來了興趣。先前智慧機器人有兩個方向卡住了高手公司的研究,一個就是智慧程式設計,另一個就是關機軸承驅動機。

傳統的機器人動作,都是透過電機產生驅動力,然後透過皮帶、齒輪、液氣壓傳動、連桿等等帶動關節動作。

但是這樣的機器人傳動系統無法滿足高手公司高階的指標。高手公司的機器人可不是簡單地機器人,將來是要向傳說中的機甲進步的。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驅動!傳統的驅動不僅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反應遲鈍——這一點在軍事上絕對是要命的事情。

現代已經有的機器人要麼是小型的,反應很快速,但是力量不夠、動態穩定性差;要麼就是大型的,反應就很慢了。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讓各個國家列裝機器人武裝的夢想一直無法實現。

高手公司要求的驅動系統要:簡潔、高效、可靠、精巧、大扭矩、便與維修更換等等。透過這些,要讓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自由的活動、能夠抗衝擊、反應要比人類更靈活。

很明顯的,傳統的機器人電機、伺服驅動器等等,就已經無法滿足高手公司的需要。所以,高手公司的機器人技術,其實已經是另闢蹊徑,提出並立項研究一種全新的機器人技術。從控制系統軟體到動力系統和傳遞,都完全的不同。也許,與傳統機器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依然需要電力。

眼下的機器人正在進行測試,工作人員只給了它一個命令,走到最前面,其餘的就不再去管。剩下的全都需要自行判斷。尤其是這個機器人使用了超過78個關節軸承驅動機,能耗高達每小時000度電。尤其是關節在瞬間啟停、轉向等,都需要爆發強大的電力。

這邊王慶偉在驕傲的介紹自己的發明,關節軸承驅動機採用的是十字交叉滾子技術作為外套,裡面是一個相對應的半球形高強度磁鐵,一端有一個伸出去的連桿。帶有軸承的外套中,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線圈,填充在軸承的空隙之間。一個拳頭大小的關節軸承驅動機,竟然有上萬個這樣的小線圈。這些線圈會將電流轉變成強大的磁場,和包裹中的半球形高強度磁鐵發生作用,產生一種電機的驅動效果。

僅僅這樣的一個關節軸承驅動機竟然有6萬個零部件,最高持續輸出扭矩可以達到1000公斤,足以驅動眼下的機器人。另外,為了滿足機器人的極速運動,這種驅動機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瞬間可以爆發高達萬斤的扭矩,但是為了不燒燬驅動機,只能維持0.秒,而後需要一分鐘左右的冷卻時間,讓驅動機降溫。

“哦哦……”這個時候旁邊竟然傳來猛烈地歡呼。

張敬元扭頭看去,也是驚訝了。原來機器人測試的時候,特意沒有充滿電,而現在機器人竟然自己拔出插頭,要給自己充電!最重要的是,現場可是有十幾個插座,只有一個有電,這需要判斷。而現在機器人竟然知道挨個試試,直到找到那個有電的。

“慶偉,這已經是智慧機器人了啊,為什麼老師卻說只能算是半智慧?”張敬元不解。

“哈哈,我來回答,”李長興的導師王巖剛正好聽到了張敬元的話,這個可是曾經負責電子方面的教授,“之所以叫做半智慧是因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旦斷電,系統就會重啟,雖然資料會累積下來,但是系統本身已經是另外的狀態。

第二,現在的核心僅僅具有簡單地概念思維模式,這種模式低於人類的抽象思維;它更像是本能的一種升級。

第三,它雖然具有學習能力,但是卻沒有人類的那種舉一反三的思維,只能簡單地透過大量的計算去辨別。這依然是一種建立在計算基礎上的智慧;而不是人類所具有的那種智慧。

因為有了這三點,所以才被說成是半智慧。當然了,眼下的情況已經很不錯了,而且為了防止那什麼機器人反叛的情況,我們也就只能去研究半智慧,而不會去研究真正的智慧,那是對人類的不負責任。尤其是,半智慧已經足以滿族人類的需求。至少在可以預見的百年內,足夠了。

機器,不需要太聰明,真正的思考,應該有人類來做決定。至少,現在情況下,我是這樣認為的。去研究真正的智慧,出力不討好。”

“謝謝老師,這個顧慮很對。任何有智慧的生命,都會有追求自由的想法。所以,真正的智慧,真的是不能去研究。”

“譁譁譁……”響亮的掌聲響徹這個研究室,原來機器人按照竟然真的自己前進到了終點。研究室中,用桌椅擺放的通道很複雜,而現在的機器人除了雙眼,別的所有的感應元器件都沒有安裝,甚至除了基礎軟體外,別的軟體同樣沒有安裝,而機器人卻自發的完成了這個運動;最重要的是,檢查核心發現,機器人竟然自己完成了一個簡單地程式設計,是如何翻越障礙的。

“逆天了!”向允東微笑著評價。

研究是空前成功的,在慶功會上,張敬元甚至比喻成超越了太空梭的技術。而接下來,機器人研究室要分成兩部分:產業機械部分和高手公司野望已久的:機甲技術!

這兩種技術同樣重要,產業機械是基礎,而且可以預見,未來太空中必然是自動化產業機械的天下,人類在太空中生存條件太苛刻,成本太高;另外機甲就是武裝力量了,這是安全的保證。至於如何拆分,張敬元當然不用去管,負責這裡的方青山和向允東等人決定就行。

但是機器人與智慧的研發進度,必然會促進高手公司再一次騰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