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章 代郡之爭(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章 代郡之爭(六)

隱藏在軻比能大營附近的那名將軍一身白袍,國字臉,劍眉朗目,雖然看起來頭髮有些花白,但依然不減風采,此人正是大漢右將軍、幷州刺史龐德。

原本龐德是駐守在上郡的離石,目的自然是為了防禦相距不遠的太原的郭淮,可是這一次龐德卻大膽的率領兩萬大軍,數百裡賓士來到廣武,原本是準備在此佈下伏兵,待得軻比能與步度根戰敗之後發動伏擊,可是後來卻得到了皇帝劉琦的命令,要求龐德先是靜觀軻比能與步度根之間火併,之後再乘機發動進攻,這樣一來便可以更加微笑的代價獲得此戰的勝利,並能最大程度的削弱對方的勢力。

最初龐德對於軻比能和步度根之間能否產生火併一事還感到懷疑,可是沒想到他們剛剛來到此地,便產生了軻比能殺死步度根這樣的事件,不由得對劉琦欽佩不已,立刻決定率軍對軻比能的營寨發起猛攻。

其實這一次劉琦之所以能夠判斷雙方會火併,除了對步度根和軻比能的性格有所瞭解之外,剩下的就是僥倖成分了,因為在他所知道的歷史上,隱隱約約記得這兩人曾經有過一次合作對抗曹魏的經歷,後來軻比能在戰敗之後殺了步度根,因為隨著他的到來,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就算是他也不是那麼確定,所以在給龐德釋出的命令中也是列下了兩種情況,也就是發生火併和沒發生火併,只是如今火併的一幕果然出現,龐德自然就忽略了劉琦關於沒發生火併的判斷,從而對劉琦如此精準的預見表示欽佩。

用“千里眼”看著不遠處亂糟糟的鮮卑大軍軍營,龐德知道現在是進攻的最佳時期,於是果斷的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只聽得嗖嗖的破空聲響起,漢軍將士們向這亂糟糟的鮮卑大營中射出了火箭,隨即便見整個鮮卑大營變成了一片火海,本來就因為變故發生而感到心中惶惶不安的鮮卑將士立刻陷入了更大的慌亂之中。

於是乎,滿眼都是驚走的馬匹和驚慌失措的人群,間或還夾雜著一些將領的斥責聲。

而就在這時候,鮮卑族的將士們忽然聽得馬蹄聲整齊的響起,隨後便見一支殺氣騰騰的騎兵持著長矛和戰刀,從西、南、北三面圍了過來,居中看見一員身穿白袍的中年將領,將手中長槍向空中一豎,大聲喝道:“白馬將軍龐德在此,爾等速速投降,可保一命,否則的話,我軍鐵騎過處,必讓爾等死無葬身之處。”

聽到了龐德的喊聲之後,周圍的鮮卑兵頓時嚇得腿都軟了,因為龐德在這十餘年間久守北方邊境,無論是個人的勇武還是統兵的水平都讓周邊的各族各部感到驚懼,現在這麼一個殺神一般的人物竟然來到了他們的面前,如何不讓他們感到害怕?

更何況那白馬將軍不只是喊喊口號而已,而且還率領著大軍向著營寨之內展開了瘋狂的屠殺。周圍的鮮卑士兵根本就抵擋不住龐德的那杆槍,只見長槍舞動,或如奔雷,或如細流,或如驚龍,或如靈蛇,每一次揮動都至少會帶走一名敵將的生命,這一輪衝鋒之下,僅僅是龐德一人就殺了上百人之多。

這時候軻比能的女婿鬱築革建自恃勇力,見龐德如此勇猛,頓時迎上前去,大聲喝道:“大膽龐德,竟敢無故犯我邊境,殺我將士,何其目中無人耶?休走,吃吾一槍。”

鬱築革建一邊說,一邊持馬刺去,等到他這一句話說完,早已刺向了龐德的胸膛,其實已經和偷襲無異。

但是龐德卻根本沒有一絲的慌亂,只見他輕輕側身閃過鬱築革建的一槍,然後用左手猛地抓住了對方的槍桿,與此同時右手中的長槍如同閃電一般刺出,正中對方咽喉,只聽的一聲悶哼,鬱築革建的屍體如同一灘爛泥一般,軟軟的摔倒在地上。

鬱築革建年方十八,一身勇力聞名整個鮮卑各部,乃是鮮卑族中有名的勇士,沒想到在旁的手下走了不到一回合就身亡,由此可見龐德的勇力該是如何可怕?

所以,見到龐德如此勇猛,那些鮮卑士兵盡皆失去了抵抗的勇氣,紛紛縱馬逃走,或者是跪地投降,一時之間只見整座大營之中人馬踐踏,死傷無數。

而龐德則是乘機大開殺戒,同時儘量收攏那些降兵,這些草原民族的將士們自小就生活在馬背上,控馬之術天下無雙,只要將他們加以約束整訓,很快便能訓練出一等一的精銳騎兵,有這樣便利的條件,龐德如何不懂得利用?

而軻比能在聞聽龐德率軍殺來,女婿鬱築革建身亡的訊息之後,便知道對方勢大,不可抵擋,早就乘著混亂,率領殘兵敗將悄悄離開了。

雖然這一次損失了近兩萬大軍,可那些大都是步度根的人馬,死不足惜,而廣武作為雁門的郡治,雖然險要,失去了也沒什麼可惜的,因為這是步度根的地盤,現在漢軍勢大,失去也是必然的,所以,只要他率領大軍逃回他的老巢上谷,就能夠休養生息,捲土重來。

可是當他的大軍剛剛進入代郡與雁門交界處的高氏山的時候,卻突然見他派駐留守老巢的弟弟前來,向他報告了一個非常不好的訊息,原來那範陽王曹彰率領五萬大軍猛攻普富盧的代郡,卻始終未能攻下,後來才得知,漢朝早已派名將霍峻率領一萬大軍協助守城,這霍峻乃是極其善於防守的人物,曹彰的軍士雖然精銳,卻也只能望洋興嘆,後來又聽說軻比能在雁門大敗,只好怏怏撤兵,而在撤兵之時,曹彰因為對軻比能和步度根的無能表示憤怒,順便率領麾下將士佔領了軻比能的老巢上谷郡,軻比能留守的將士猝不及防,又是寡不敵眾,被曹彰輕易得手,只有軻比能之弟等寥寥數人逃走。

軻比能聽到弟弟之言,頓時感到眼前一黑,猛的吐出了一口鮮血,恨恨的說道:“賊子曹彰,不說自己無能,竟然率軍襲我故土,此仇不報,我軻比能誓不為人。”

說完之後,軻比能遂下令,大軍連夜翻越高山,投奔盤踞在代郡北部的鮮卑首領拓跋詰汾。

卻說軻比能在投靠拓跋詰汾之後,在部族之中安安收買人心,準備吞併拓跋部的部眾,並且在兩年後下毒害死了拓跋詰汾,準備靠著武力強行吞併整個拓跋部,卻不料拓跋詰汾之子拓拔力微為報父仇,投降漢朝,並在漢朝的幫助下,率軍將軻比能的部眾盡數殺死,連軻比能自身也未能幸免。

到了此時,為禍北方的西部鮮卑才最終完全消失在大漢的版圖之上,大漢王朝為此將領土向東推進了近五百裡。

而這時候的曹彰也因為擅自進兵北方導致大敗而歸之事而受到了朝廷的責難,皇帝甚至聽了曹爽的諫言,降旨將曹彰貶為範陽郡王,憂憤之極的曹彰不聽楊阜的勸阻,再次興兵進佔代郡,結果反被漢軍攻下了上谷的潘縣、下洛、涿鹿三縣,頓時氣出了一場大病,不出月餘竟然身亡。

卻說坐鎮洛陽的劉琦聽了曹彰的死訊,頓時撫掌大笑道:“曹彰一死,曹魏之中再無人矣,呵呵,雖有曹休令人忌憚,然而此人也令曹叡忌憚,終此一生決計無法再掌兵權,而真正掌握大權的曹爽卻是個庸才,更兼對曹休防範甚嚴,曹休縱有管仲樂毅之才,也定然無力回天,諸公,我大漢天下一統的日子為時不遠了。”

曹彰的死亡何至對劉琦是個好消息?對於剛剛掌握軍政大權沒有兩年的曹叡、曹爽以及還隱在暗中窺伺的司馬懿來說,也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這些人表面上為曹魏失去一個名將而感到傷感,暗中卻是悄悄設宴,彈冠相慶。

而與此同時,曹爽因為自己的大權再也無人能夠威脅到,於是一改之前謙虛謹慎的做法,開始肆無忌憚,目無法紀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爽先是任命其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弟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這樣一來,曹爽兄弟四人完全完全掌握了京師禁軍;除此之外,曹爽還任命他的表弟夏侯玄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而之前被皇帝曹叡嫌其浮華而棄用的一部分毫無聲望的閒人,如任南陽的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等,也都被曹爽招為心腹,並擔任朝中要職,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且由何晏負責選拔官員;李勝為冀州刺史、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權柄;同時還下令,尚書奏事時先向自己彙報,由自己權衡輕重後再詢問司馬懿。到得後來甚至連詢問司馬懿對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由此開始自專政事。

但是這樣一來,便引起了曹爽與皇帝曹叡之間的矛盾,曹叡見曹爽日益專權,而且對自己的命令陽奉陰違,甚至有的時候竟然公然違背,不由得怒從中來,藉口自己已經年滿十四,完全有能力親政,因此要求將大權交給自己。

可是曹爽卻以皇帝尚未成年,不足以親政為由予以拒絕,同時又聽信了一個年輕的謀士桓範的計策,採取拉攏和打擊的雙重手段,脅迫董昭轉投到自己門下,這樣一來,曹叡的權力便被完全架空了,無奈之下只好向程昱求助,程昱乃提出重用曹休,制衡曹爽,可是曹叡又擔憂曹休會成為第二個曹爽,心中猶豫不決,不敢答應。

而就在這時,忽然傳來訊息,鮮卑東部首領素利與漢軍暗中聯合,想要奪取上谷、范陽等地,幽州刺史張郃率軍阻擋,因為舊傷復發,藥石罔效,於數天前病逝,曹叡忽然想起重用曹休之說,便乘機提出以曹休為幽州刺史,一方面是為了抵擋漢軍的入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曹爽,曹爽正嫌曹休在身邊礙事,又料想幽州貧困,更兼連年戰事,曹休就算去了也擋不了大用,便答應了下來。

而在曹氏君臣爭權愈演愈烈的時候,司馬懿卻是將自己置身事外,他為了等待時機,進一步凝聚反擊力量,甚至藉口生病致仕以迴避朝廷爭鬥。

曹叡見司馬懿在朝中還能對曹爽形成一定的制約,現在司馬懿一走,自己恐怕真的會成為孤家寡人了,便不準司馬懿離去,可是耐不住司馬懿苦苦哀求,無奈之下只好放司馬懿離去。

而曹爽早就看司馬懿不爽了,現在見其離去,更是樂見其成,但還是裝模作樣的勸說了一番,見對方甚是堅決,也就不再多說什麼,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宴會來歡送司馬懿。

兩個月後,恰好李勝被任命為冀州刺史,曹爽為了查探司馬懿是否真病,便命李勝前去拜訪司馬懿。

司馬懿是什麼人?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曹爽的用意,便來了一場裝病,他命兩個婢侍服侍自己,自己拿著衣服想要穿上,卻不料衣服落地,之後又指口說口渴,侍婢便送上來稀粥,司馬懿雙手無法握緊飯碗,稀粥流出,沾滿了衣襟。

李勝見狀,暗暗搖頭,然後嘆道:“大家都說明公風疾復發,真沒想到竟然如此嚴重。”

之後便說自己要到冀州赴任,司馬懿嘆了一口氣,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懿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兼領益州刺史,實在是可喜可賀。恐不復相見,以子師、昭兄弟為託。”

當時曹魏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依舊任命許多官員遙領十三州刺史,所以司馬懿故意裝作是聽錯,以“益州刺史”來打岔。

李勝笑著說道:“我是被任命為冀州刺史,並非益州刺史。”

司馬懿卻故意說道:“君方才說就任益州刺史?”

李勝又笑著糾正道:“當忝益州。”

司馬懿半晌無言,徐徐嘆道:“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拜為冀州刺史,盛德壯烈,好建功勳!”

李勝告辭司馬懿,便將司馬懿府中見聞盡皆告訴曹爽,然後說道:“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過了幾天又說道:“太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

曹爽等人聞言,心中大樂,對司馬懿再無防備之心,後來董昭屢次勸諫,曹爽卻根本不以為意,董昭見曹爽如此,知道他早晚會死於司馬懿之手,思慮了幾天之後,便暗暗投靠了司馬懿。

司馬懿見董昭來降,心中甚是高興,牽著他的手開誠佈公的進行謀劃,同時暗暗聯絡朝中對曹爽不滿的人員,尋找機會準備發起致命的一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