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華娛科幻之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五章 《疑犯追蹤》的彩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五章 《疑犯追蹤》的彩蛋

《疑犯追蹤》那長達6分鐘的預告片其實是陳景行親自拍板敲定的。

可以說是相當的大膽和新穎,因為此前沒有任何預告片是這樣的,長達6分鐘本身就很罕見了。

更罕見的是這版預告片還是個情節連續且完整的短片,《地心引力》的預告片也是電影最開始的部分,但仍舊有剪輯,否則預告片怕是要整十分鐘。

通常影視劇的預告片要麼就是流水賬的剪輯,幾乎要把故事的主線交代一遍, 要麼就是不明覺厲的一通亂剪,跟音樂配合好節奏,突出一個熱鬧和激烈,至於劇情觀眾是看不出來的。

《疑犯追蹤》的預告片其實就是電視劇中後期某一集的內容,陳景行將其單拿了出來直接作為預告片。

從背景設定來看,《疑犯追蹤》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原始碼》的一部衍生劇,選取了《原始碼》中的一個平行世界作為背景。

《原始碼》中男主角經歷了十幾次回檔,除了最後一次外每次回檔只有八分鍾而已, 在最後一次關閉了“原始碼”, 男女主相擁一吻後展開了新世界,這個時候觀眾才突然意識到原始碼機器回檔的“記憶”其實根本就是平行宇宙。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原始碼的每一次回檔,每一個八分鍾都創造了一個平行宇宙,這也是《原始碼》上映後很多深度解讀的影評提到過的細思恐極的細節。

《疑犯追蹤》的背景就設定在《原始碼》中的某一次失敗的讀檔創造的平行宇宙之中。

《疑犯追蹤》中的男主角之一,由潘越名飾演的方奇就是連續親身經歷了列車和魔都兩起爆炸襲擊的倖存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才促使他下定決心開發出了能夠預測KB襲擊和犯罪的“機器”,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陳景行之所以將《疑犯追蹤》設定成《原始碼》的背景倒也不全是為了蹭電影的熱度,《疑犯追蹤》本身的故事,涉及到的科幻概念乃至社會議題並不弱於《原始碼》,甚至猶有過之, 哪怕不蹭任何熱度,這部劇也一定會成為不下於《訊號》的神劇。

與《原始碼》聯動其實主要是出於故事本身的考量。

原版《疑犯追蹤》中要表達的一個主旨其實與《一九八四》稍有類似:監聽與控制。

但是陳景行這一版自然要把主旨從監控挪開, 挪到更加宏大的命題, 那就是信息時代中人的自由與隱私。

原版中著重強調看得見的監控裝置, 馬路上的,公共場所內的, 但實際上當社會進入移動網際網路階段, 網際網路對人類資訊的記錄要比明面上的監控更加強大,考慮到前世位面原版《疑犯追蹤》是2011年推出的,那時iPhone4剛剛推出,移動網際網路起航不久,編劇將重點放到監控探頭是情有可原的。

當有這麼一個神奇的機器能夠獲得許可利用所有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預知”KB襲擊與犯罪的時候,緊隨其後的“犯罪前”干預就能順理成章的引出所謂的“利用先知預防犯罪”的哲學命題。

當你嘗試去干預一個將來時的犯罪事件時,真的只會產生好的結果嗎?一個人的行動真的可以透過大資料預測出來嗎?

更進一步的,當這樣一個機器其實是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慧,他獲得了近乎於人類社會的資訊的“全知”,那麼隨後表現出的就是“全能”。

人類親手創造出了上帝。

在這樣一個層層遞進的科幻故事中,自然需要有一個反派,增強戲劇衝突,否則這就變成了一個科幻哲學故事。

原版中的反派中是有政府的,但在陳景行這一版的故事中,官方的角色是能夠模糊意識到“機器”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但為了能夠制止KB襲擊,不得不以最小心的態度開啟了魔盒的一條縫,而且還設定了重重封印,甚至不得不因此站在主角們的對立面。

因為官方對這個“潘多拉魔盒”的“封印”中的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機器”只能提供“有關名單”,即與KB襲擊有關的人員名單,而其他“普通”犯罪事件的“無關名單”會在零時直接刪除。

而主角團想幹的事就是對“無關名單”進行干預和追蹤,因此主角團與官方的碰撞並非正反派之間的碰撞,而是正面角色間為了正義與更大的正義之間的戲劇衝突。

那麼真正的反派要從哪來呢?

既然主角造出了“上帝”,而官方又不能製造出“魔鬼”,那麼真正的“魔鬼”就要由真正邪惡的反派來創造了。

KB組織就很合適這個反派的定位,而且必須是一個不明覺厲吊炸天的KB組織。

《疑犯追蹤》本身的科幻概念與故事就逼格就很高,反派當然也要遵循整體的風格。

既然需要不明覺厲吊炸天的KB組織,《原始碼》中塑造的半遮半掩的神秘的KB組織就很合適了。

這樣一個KB組織能發明出原始碼機器,降臨其他平行世界搞事,那麼製造出一個與主角方奇設計的“機器”同樣層次的“強人工智慧”也就很合理了,甚至陳景行還打算讓原始碼機器也在《疑犯追蹤》中出場呢,當然那起碼也是第三季或之後的劇情了。

至於這個KB組織為什麼要搞這麼多事,也不是前兩季能交待的內容,這種高大上吊炸天的KB組織的搞事動機並不難設定,甚至都不需要邏輯嚴密的具體動機,隨便想一個看起來神經病一樣的高大上理念就足以交待了,不夠神經病都顯得不夠高大上。

而且也未必要交代清楚,《原始碼》的故事背景有很高的重複利用價值,不只是世界觀足夠有延展性,關鍵是還能規避掉很多敏感的東西,什麼邪惡的計劃和反派都能一股腦扣到這個跨越無數平行世界搞事的神秘組織身上。

既然決定將《疑犯追蹤》定義為《原始碼》世界觀下的一部衍生劇,那麼這部劇中肯定就會涉及到《原始碼》中的劇情部分作為整個故事的起源,畢竟《疑犯追蹤》的男主角方奇就是在列車與城市爆炸事件後才決心設計出“機器”的。

所以男主角方奇的這段回憶是實打實請來《原始碼》的男女主,胡戈和萬倩重拍的。

透過實拍加後期特效實現了用另一個視角重新展現《原始碼》中這一段回檔的劇情。

這也是夢工廠想要給觀眾製造的一個彩蛋和驚喜。

外界都不知道《疑犯追蹤》與《原始碼》的關係,也不知道胡戈與萬倩客串了《疑犯追蹤》,如果知道了《原始碼》的男女主客串了《疑犯追蹤》,很多閱片量比較大的影迷八成就能猜出來這部劇的背景了。

而積攢多時的彩蛋就被陳景行透過一個預告片直接引爆了。

畢竟《疑犯追蹤》不是上星劇,哪怕在此時,網播劇的檔次和製作已經提升了很多——對此《黑鏡》可以說居功至偉——網劇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也比網路大電影高了很多,但是和上星劇,或者說網臺聯播劇仍舊差了不少。

夢工廠的第一部電視劇《訊號》是在芒果衛視獨播,一個超一線衛視的宣傳力度和覆蓋面不是此時的網絡平臺能比的,或許至少還要過一兩年,網絡平臺對電視劇的宣傳能力才能超過一線衛視。

也幸好夢工廠的品牌讓大眾對於網劇根深蒂固的看低並沒有體現在《疑犯追蹤》上,但是光靠網絡平臺按部就班的宣傳也很難達到上星劇的熱度。

陳景行自然要“搞事”了,夢工廠本身就是網絡營銷高手,倒是經驗豐富,經過與宣傳部門的溝通後,他才決定把本來要給觀眾的彩蛋驚喜提前透過預告片放出來。

當然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就是《疑犯追蹤》有點慢熱,跟《訊號》與《黑鏡》第一集就放大不同,《疑犯追蹤》開始是相當於單元劇破案的敘事節奏。

即便這個“破案”有點特別,是潘越名這個著名網路技術公司的大佬僱傭了段毅弘這位因故離開警隊的老刑警去干預或者說阻止“將要發生的罪案”。

這個創意是有新意,但對觀眾的刺激遠不夠《黑鏡》“強烈”,也不如《訊號》涉及到“時空”的高概念時髦,跟時空有關的科幻概念先天就高大上一些。

而且《疑犯追蹤》開始的案子也沒有《訊號》的一些案子來的驚悚和苦大仇深。

這部劇的能量是慢慢提升的,等到暴露出“機器”後劇情算是真正達到了高能狀態。

等到第一季末尾,“機器”並非一個死板的大資料運算計算機而是一個人工智慧這一層揭開後,才算進入了更高的概念,整個故事開始真正的科幻了起來。

再等到KB組織製造的“無道德”的“幽靈”出場,掀起與主角一方的人機大戰甚至與“機器寶寶”的機機大戰,這部劇方真正進入了巔峰。

因此整個第一季其實都算是一個鋪墊了。

為了能在故事相對“低能”的狀態下維持觀眾的期待度,先把第一季的一個大彩蛋放出來製造出熱度並吊起觀眾的胃口就是很好的一個辦法。

而且效果好的有些出乎陳景行和夢工廠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