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人在南宋,開局救了柔福帝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險之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險之地

遼陽府西南六十裡出的唐王頂,山腳處靠近官道的鶴柱館和鶴野縣,如今已是人聲鼎沸,伴隨著中軍掌號喇叭聲響起,剛梳洗用飯完畢後的戰兵,輔兵和炮灰們忙著穿戴甲冑,整理行裝,給戰馬調整好鞍轡,為車輛套上騾馬……

驛館後院的一間廂房中,早已披掛上甲冑的朱雲放下喝的乾乾淨淨的海碗,打了個飽隔,用絲絹抹了抹嘴。

“又要發財了”

伸了個懶腰,扭動著脖頸,朱雲想起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臉上泛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但是一想到各種情報反饋的關於遼東大地的現狀,朱雲忽然又皺了下眉頭,眸中的色彩黯淡了幾分

遼末金初,塞外之地大都經歷戰火的“洗禮”,不少地方城池被毀,民多逃離。

宣和五年,出使金國的宋使許亢宗目睹東北大地的風土人情,回國後便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成書,提及榆關以東的許多州縣“經兵火之後,愈更蕭然”。

哪怕是遼河以南最為富饒的遼陽府,方圓百里之內的各處縣城,也早已不復當日大遼治下的盛況。

就拿最近的鶴野縣來說吧,鼎盛時期足足有一千五百戶百姓!!!

什麼概念?

遼南地區號稱“井邑駢列,最為衝會”的蓋州,鼎盛時期的人口也才兩千戶!

然而等待山海軍攻佔鶴野縣後,才發現這個昔日的人口大縣,也僅有堪堪四百來戶百姓,人口不足昔日的三分之一。

遼陽府的破敗可見一斑,周圍縣城的百姓最多能有三千戶就不錯了。

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這些人口銳減的城池,為山海軍提供了現成的落腳之地,無須在野外風餐露宿。

“管他娘的,先把遼陽府方圓百里內弄成無人區!”

搖了搖頭,朱雲拿起桌案上的頭盔,推門而出。待到走出後院,不絕於耳的人馬嘶鳴之聲在耳畔響起,朱雲在親兵的護衛下走出了驛館。

“各人都收拾利落了,身上傢什,一樣不能少了!”

“戰兵和輔兵都上點心,若是少帶了一樣物事,到時候軍法從事!”

“跟來發財的人也不要大意,盔甲刀槍一樣都不能少,這可是關係你們性命安危的!”

……

各個大隊,中隊的長官都在扯著嗓門,著步向士兵們大吼著。

不論是戰兵,輔兵還是炮灰,都在各自長官們的督促下,整束著各自的裝備。

瞧了瞧鶴柱館和鶴野縣外喧鬧的景象,朱雲微微頷首,覺得不用自己操心了,便帶著親兵們來到驛館右側五十步處一塊坡度長緩的小高地上。

屹立在小高地上,朱雲雙手叉腰,望著聳立在自己面前的兩座山峰,半晌後又讓吳大威將地圖拿來,仔細端看著。

紅日初升,兩座山峰沐浴在晨曦之中,滿山紅葉,層林如染,陣陣秋風吹來,百鳥和鳴,清新之氣沁人心脾。

“就是這裡”

放下地圖,朱雲抬起頭來,望著眼前這兩座扼守遼陽府南部門戶的山峰,眼中泛起一絲漣漪,唇邊溢位四個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鞍山驛堡!”

眼前的兩座東西相對形似馬鞍的小山,分別喚作安山和唐王頂。

前者因為其所處的險要地理位置,所以遼國時代的百姓認為誰佔了此山,就有了遼南,就平安,所以又稱安山。

後者則是因為昔日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時,相傳曾曾登此山頂,故名“唐王頂”,又名“唐王山”。

在明清時期,這兩座山又分別喚作東、西鞍山,後世在明穿網文中頗有存在感的“鞍山驛堡”,就坐落於此。

安山和唐王頂的海拔高度並不高,最高也不過三百來米,兩座山的東西綿延二三十裡。

鶴柱館和鶴野縣的位置,恰好坐落於兩山之間東西鞍山之間咽喉處。

“遼陽府南面的門戶呀!”

朱雲叉腰望去,但見這兩山的山勢陡峭,怪石嶙峋,給人挺拔巍峨之感,忍不住感慨道。

這兩座山與東部千山山脈成垂交,西臨遼河衝擊大平原,山勢由東向西展布,綿延起伏,堪稱遼陽府南面南部的天然屏障,扼守遼南古道要衝。

“天險之地”

朱雲摩挲著下巴,臉上若有所思,明白若是金軍要從遼陽府南下,前往遼南征討山海軍,就必須要經過此地。

至於東面……東西寬百餘里的遼澤天險,河網沼澤眾多,人煙稀少,車馬難行。

那些在鶴柱館救出的帝姬和嬪妃,宮人就曾向朱雲提及她們當日渡過“遼澤”,不僅要面對是接連不斷的涉水與被溺,最難忍受的應是夏秋時節沼澤草叢中蚊虻的叮咬。為此押送他們的金兵想了個辦法,用布帛做成類似褡褳的大兜子,搭在馬背上,讓這些女人坐進布兜裡,由馬馱著渡河。水澤連天,驛路慢慢。時間久了,她們還是被河水浸透了衣裳,一路走來,潮熱難耐,只好等涉過“遼澤”後再晾曬溼衣。

換句話說,只要朱雲能將兩山口之間的這條狹窄通道牢牢握在手中,就等於切斷了遼陽府同遼南的聯絡。

從遼陽以北趕來的金軍,也會被朱雲堵在安市和唐王頂以北,無法繼續南下半步。

金軍若是想要有所進展,要麼猛攻夾在兩山之間的鶴野縣,與山海軍在這條狹窄的河谷,正面交鋒。

要麼待到入冬後,遼東一帶進入枯水期,降水稀少且氣候乾冷,遼澤不僅會明顯收縮,而且河流封凍,地表乾涸硬結,到那時就可以在遼澤一帶暢行無阻。後世的大明,這一地區的蒙古人,就經常在這個時間突破邊牆,入寇遼東。

也就在朱雲思考著未來能否在此與金軍進行一場野戰的時候,掌號喇叭在山間迴盪開來,隨即又有哱囉聲吹起。

看著鶴柱館和鶴野縣外集結完畢,整裝待發的山海軍,朱雲從容的帶上頭盔,從容走向鶴柱館,眼中泛起一抹殺機。

今日,就讓遼東大地再度狼煙四起,遍地烽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