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超級武大郎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7章 進兵大名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07章 進兵大名府

林沖、武松等人見柴進也入夥了梁山,心中都感歡喜,筵席上的氣氛頓時變得更濃了。

柴進身體尚未康復,不能喝酒,只坐在一旁喝著清茶替代。

柴進看著梁山聚義廳裡的眾多好漢,又看了看位於主座上的武植,想起兩人的今夕地位變化,心中不由的感慨萬千。

當初,糜貹受困於飲馬川,武植親自北上解圍,路過滄州柴進莊上時,雖交談了許久,但卻並沒有結下多深的友誼。

這並非什麼“君子之交淡如水”,實乃兩人對結交對方都是表現得興趣缺缺,都在有意無意的疏遠對方。

那時的柴進,其實對武植又嫉又恨情緒反而更強烈一些。

嫉妒的情緒源於武植身邊人才濟濟,實力日益增強,而柴進自己身邊卻基本沒有一個是本事出眾的。

那“恨”又是從何而來?

“白衣秀士”王倫受柴進的資助於梁山立寨,平時多有書信往來,孝敬也不少,完全可以算是柴進的暗中勢力之一。

事實上,像王倫那樣受柴進資助而建立的強盜窩,一直都不少,不過最後時實力都沒發展得有多大。

柴進說是前朝貴胄,但其實限制頗多,基本算是被圈養在了滄州這等蒼涼之地數代。

對於這種境況,柴進自是心懷不滿的。

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是怎麼來的?

他本出身低微,是柴進的先祖、周世宗柴榮一手把他慢慢提拔而起的,周世宗柴榮乃英明神武之輩,後周在他的帶領下開疆擴土,幾乎有一統宇內之勢,可惜最後卻是英年早逝了。

柴榮死時,皇子年幼,趙匡胤受命託孤,卻不學霍光、諸葛,反於陳橋黃袍加身,一舉奪了柴家的帝位……

柴進每每想起前朝往事時,心中都是悲憤無比。

故而柴進之所以會喜好資助人建立山寨、庇護刺配犯人,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出於那種“與宋朝作對”的心理使然。

受柴進所資助的那麼多山寨中,其實王倫的梁山已算是實力排在前頭的了。

柴進也常幻想著他有一天會去梁山接過寨主之位,然後起兵造反,重新奪回屬於他柴家的江山來。

在這種情況下,武植卻把王倫殺了,平白使柴進喪失一枚重要棋子,他又怎能不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以前柴進對武植又嫉又恨的情緒,現在已是變淡了許多。

當初,武植手下頭領不過十幾二十人,嘍囉不超三千,隨時都有被官府剿滅的危險。

而柴進則田產萬頃,家財無數,還有著前朝皇族身份加持,威勢比武植可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但到了現在,武植自封鎮東將軍,麾下有良將百員,轄地千里,精兵數萬,威震大宋,名傳域外。

反觀柴進自己,一個地方知府就把他弄得幾乎家破人亡,差點殞命,可謂是落魄之極。

兩人的身份地位,已然是有了天翻地覆的鉅變!

當人與人之間身份地位的差距,是能目測而出,且有希望趕超的時候,嫉恨的心理才會產生。

而若那個差距已大到根本無法企及之時,嫉恨的心思可能還會存在,但卻肯定會淡上許多。

當這晚的筵席將要結束之時,柴進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向眾人問:“不知高廉那廝的惡婦殷氏下場如何?”

朱貴答道:“那惡婦似是早有準備,在城破之前就逃走了,現在到了大名府梁中書家宅落腳,她與梁中書的妻子蔡氏似是表親關係。”

柴進聽後,遲疑了一下,隨後起身憤然道:“非是我一心想要報仇,實乃這婦人太過可惡。

我身上的傷全都是敗她所賜,最後她還差點害了我這性命,若不將此人除去,心中實在是無法解恨!”

林沖道:“北京大名府的梁中書作惡多端,為禍一方,為奸臣蔡京在地方上的一大爪牙,且與我梁山隔河對望,頗具威脅,不如發兵去將城池打破,順便也將那殷氏剷除了!”

武植聽後,不禁沉吟起來。

殺殷氏為柴進報仇事小,但打大名府為梁山除去一大威脅,卻不得不細細考慮。

大名府是宋朝的北京所在,駐兵不少,而且相距確實很近,從陽穀縣渡河北上,就是其地了。

在以往之時,每每朝廷發兵來攻梁山,大名府總會兵馬調動頻頻,意欲出兵渡河南下,配合朝廷的進攻。

幸而武植重視黃河水師的建設,大名府的兵力最後都被張順、阮小七成功的堵截住了。

雖說如此,但留著這大名府的兵馬在臥榻之側,確實是件比較惱人的事情。

武植主意稍定後,又向朱武、樊瑞等詳議了一番,最後才下令道:“林兄長說得不錯,這大名府的威脅,也是時候剷除了!”

眾好漢聽後,頓時都是一陣摩拳擦掌,戰意甚濃,柴進見眾人如此,心中自是一陣感激。

決定要出兵大名府後,武植便與聚義廳中的眾人商議起具體的作戰策略來。

這大名府不比別處,覺得不能輕視了,凡是都得仔細籌劃好才行。

日近中午,大小事宜都商議定了後,各好漢這才隨武植離開了聚義廳。

此時秋末冬初天氣,征夫容易披掛,戰馬久己肥滿,軍卒修養多時,又剛從高唐州大勝而歸,皆生戰鬥之心,正是有事為榮,無不歡天喜地。

隨著武植的一聲令下,梁山各軍卒都收拾槍刀,拴束鞍馬,吹風忽哨,時刻下山。

由於武植大力獎勵軍功,凡是出征立有軍功之人,皆可獲得錢財、田產、官職勳名等相應獎賞,故而梁山的士兵人人都不煩打仗,反愁無仗可打。

各路行進軍兵分撥已定後,翌日時各梁山好漢依次領兵而行,共出兵一萬二千,往大名府進發。

由於地緣關係的原因,大名府在梁山境內多有探子。

當梁山大軍行到黃河,準備在黃河水師的接應下渡河去大名府時,探子便飛馬向梁中書稟報了。

梁中書聽後,頓時大驚失色,連忙派人喚兵馬都監“聞大刀”聞達,“李天王”李成,兩個都到廳前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