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李白的情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0章 李白的情敵

在今天,人們說起來時,王維的地位似乎不及李白、杜甫。但在盛唐之時,王維的詩名卻是遠在這兩人之上。

尤其是杜甫,當時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少陵野老,而王維的詩作,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唐代詩作中秀出叢林,歷代名家無不歎服。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讀詩,也說:“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

王維的五律,確是一絕,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遠遠不如。

“碧落風煙外,瑤臺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緣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裡發雲霞。

庭養沖天鶴,溪流上漢槎。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

這首《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詩,是大名鼎鼎的王維所作。

然而,這首詩並不是特別出色。尤其是和王維集子中的其它詩句相比,無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術語來烘雲託霧,非常謹慎恰當地恭維玉真公主罷了。

雖然王維才華橫溢,但在這應制詩的題材中,卻也縛手縛腳,大失才子本色。

當然,這裡特意錄出這首詩來聊聊,是因為王維和玉真公主之間,有好多不得不說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玉真公主的來歷。

唐玄宗有兩個同母妹妹,叫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她們都在很年輕之時,自願做了女道士。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是武則天的孫女,她的童年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

據說,玉真公主出生不久,就沒了母親。

當時武則天對自己立的太子從不信任,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兒子踢下臺。

武則天的婢女團兒,接受收買,誣陷太子的劉皇後和德妃,說她們經常半夜三更在屋子裡做咒蠱,詛咒武則天。於是,武則天就派人將太子的后妃殺死在後宮,然後拋屍。

竇德妃死時,唐玄宗李隆基才九歲,玉真公主當然更小,只有二三歲。懾於武則天的淫威,幼年時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

幸好他們手足情深,相傳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後改名為李憲,封寧王),就真心地推讓李隆基當皇帝。

李隆基對他也全無猜疑之心,下朝後和這些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不依君臣之禮,還是當初沒有當皇帝時的老樣子。

瞭解唐代歷史的人,都有這樣的看法,李旦的這些兒女之間非常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見的。

唐玄宗當皇帝後,多次探尋他們兄妹三人的親生母親德妃的葬身之處,都沒有結果。

金仙和玉真兩姐妹成長之時,恰好是宮廷鬥爭最錯綜最血腥的時候。最積極參政,最飛揚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場最慘。

可以想象,這些她們都耳聞目睹,又沒了母親的庇護,在宮裡更是處處留心,儘量遠離這些複雜的人事。

姐妹倆在年幼時,可能十一二歲,就開始慕仙學道,嚮往靜修的生活,寧肯放棄一部分公主的待遇,只求延命。

浮華生活是短暫難保的,還不如多活幾年,甚至長生不死。那時很多學道的人,都相信這一點。

金仙公主二十三歲左右,玉真公主二十歲左右,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

古代女子是很難挺到這個歲數還不出嫁的,所以有人推測,她們都曾嫁過人,但並不願意過婚姻生活。等到父親唐睿宗一當政,她們就立刻提出離婚,過她們幼時就願意過的生活。

皇帝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主要是怕委屈了兩位公主。但兩位公主很堅決,提出為“母親祈福”的理由。

這大概使皇帝想起了她們橫遭不測的可憐的母親,的確是孤魂野鬼,需要超度,就答應了。

然而,這樣一個修道的公主,卻讓唐朝的兩位大詩人為其爭風吃醋。

玉真公主不願意嫁人,自願出家為女道士,但大家可不要認為,玉真公主一當上女道士,就是“緇衣頓改昔年妝”,過青燈黃卷下的日子。

其實,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

少年時王維也是滿腔熱情,充滿理想的。他的筆下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純情,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豪氣,但這些詩篇幾乎全出於他的少年時代。

及第後的王維,雖然曾有被貶到山東濟州(現在濟寧附近)的經歷,但後來他的仕途還是相當平穩的,然而他的詩裡面再也沒有這樣的豪氣了,只有心灰意冷後的淡漠。

這是為什麼?

王維在妻子死後,孤居三十年不再續娶,這在唐代高官中相當罕見。

有人說王維學佛,但這學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樣,必須四大皆空。白居易不也是一邊誦經拜佛,一邊左手摟著“楊柳腰”小蠻,右手抱著“櫻桃口”樊素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維的弟弟王縉,雖然和王維一樣,受家庭影響,信奉佛教,但王縉奢侈過費,妻妾成群,和王維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徑庭。

這又是為什麼?

在唐朝開元十七年時,李白和玉真公主見面,為其作《玉真仙人詞》,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

玉真公主又叫持盈法師,道教在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間起了不少作用,兩人對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知識上,有不少的共鳴。

因此,當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之後,如同風箏遇上風,肯定會發生一些故事。

只是事不湊巧,開元十七年時,王維正好也回到了長安,而且很可能就是他回心轉意,要與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時候。

王維有才,有貌,精書畫,擅琵琶,少年得意,二十一歲高中狀元。

據說開元八年(720年),詩佛王維尚未進仕,但王維善於奏樂,因音樂而結識了歧王,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爺對他相當好,“待之如師友”。

歧王把王維介紹給皇妹玉真公主,王維替玉真公主彈琴。

玉真公主聽了王維演奏的《鬱輪袍》後,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換上華麗無比的錦鏽衣衫,然後置辦酒宴,安排王維入宴,坐在賓客的上首。

席間,眾人談笑之際,公主覺得座中王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不禁一再矚目,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當當的進士及第。

李白有個致命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在玉真公主那兒,必定也是美酒不缺。所謂貓改不了偷腥的德行,李白必定做不到有酒不喝。

時常爛醉如泥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眼裡,肯定漸漸不如與她花間彈曲、鏡前寫真、黃昏聯句、清晨畫眉的王維好。

於是,玉真公主漸漸把感覺超好的青蓮居士李白,晾在終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別館裡,不管不問了。

玉真公主貴為公主,住處自然不只一處,玉真觀、安國觀、山居、別館等,都是她的。

不管當年李白和王維相處得怎樣,如今他們在王者大陸重生,自然是不會給好臉色對方,非要分出一個勝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