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7章 遠古音樂,神奇樂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17章 遠古音樂,神奇樂器

李白微一檢視光的來源,才看出離地二十來丈處,懸著許多寶物。

單是徑寸的夜明珠,就不下幾十粒。其餘介貝珠玉,各色各樣的異品奇珍,更是不知凡幾,有發光的,也有不發光的。

間或也有世間常用之物,如鍬、犁、獵槍、釣竿之類,但為數極少,只七八件,懸的地方都在顯目之處。

大概物以稀為貴,雖只是世間佃漁畜牧中幾件不足為奇的營生致用之器,到此都成了貴品,與奇珍異寶等量齊觀。

這些寶物,每件都用一些不曾見過的麻縷,從洞頂系將下來,差不多每所房子頂上,都有那麼一件。

駝女向李白介紹這些珍寶的來歷,同時一起跟著小王歷階而上。

雖然這些小人奔走山林,一縱數丈,偏偏那些臺階每級卻只有兩寸多高,顯然是具體而微,李白覺得挺好笑的。

剛一到臺上,還未進屋,小王忽率兩妃回身,向李白跪倒。

立時鼓樂暴發,樂聲也格外奇特,比外面所聞,迥不相同。有的如同鳥鳴,有的如同獸吼,萬嘯雜呈,匯為繁響,又加聲音洪亮,襯著空洞迴音,越發震耳。

李白再次扶起小王、二妃,回顧四外臺的兩面,猛現出兩列樂隊,約有上百名之多。樂器式樣甚多,俱為平生未見,大多是竹木金石所制,大小繁簡不一,有的五六人共奏一器。

各處小峰短嶺,斷崖曲坂上的房舍前,不知何時出現了上千個小人,隨著樂聲,歡呼拜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個個都是頭戴六角方巾,身穿長衣拖及足後,渾身上下雪也似白。高高下下,疏疏落落,恭恭敬敬的站在那些峰麓山頭,危崖絕嶺之間,舉動卻是整齊不亂。

端的別有一番景象,令人歡喜不勝。

小王夫婦三人起身以後,便分拉著李白的衣角,扯了一下,由駝女留李白在外,朝當中宮室內緩緩倒退進去。

臺下左右的兩排樂隊,跟著又奏了起來。

………………

李白因見樂器多半象形,式樣奇特,問了駝女閔湘娃,才知就裡。

原來,駝女幼喜音樂,宮外所聞,乃駝女到後,按照古今樂器和當地的國樂,加以仿製修改而成。石臺的兩面,方是小人真正的國樂。

雖非大人上邦之地,也經小人歷代先王仰觀日月星辰之形,俯察山川草木之狀,耳聽風雨雷霆、千禽百獸鳴嘯之聲,博收萬籟,證聲體形而成。

一樂之微,往往不憚百試,務求與原聲相合,其中奧妙,一時也說它不完。

駝女初來時,也聽它不懂,只覺千聲龐雜,細大不諧,好似一味窮吹亂吼,怪聲怪氣,一些也難以入耳。恰巧她幼喜音樂,頗有根底,想將大人國的正始之音傳給這一班蕞爾細民。

三年後通了言語,她幾次力勸,可是老王別的都言聽計從,惟獨談到改動他的國樂,卻是一味搖頭。她知他固執守舊,多說無用。

仗著與小王交誼甚厚,恰巧不久老王死去,小王因見駝女將外面的東西傳到此地,全有了利益,果然一說便試辦了幾件。

等到樂器製成,排練熟了,小王先聽,不住誇好。日子一久,便顯出不甚愛聽的神氣。可是他對於舊樂,每遇祭祀大獵宴會,以及婚喪之事,奏將起來卻是百聽不厭。

駝女心中大忿,幾次詰問,小王只管微笑不答,卻讓她慢慢留神細聽,日久自知此間國樂的妙處。

並說傳聞他們萬多年前的祖先,也和世間大人一般。在幾千年當中,不但文治武功,禮樂教化,號稱極盛;便是起居服食之微,也是舉世無兩。

同樣和中朝一般,擁有廣土眾民,天時地利,真可稱得起泱泱大國之風。只是因為後世子孫不爭氣,風俗日衰,人情日薄,那自取滅亡之道,少說也有幾千條,以致國破家亡。

人種因耽宴適,萬種剝削,到了末世,休說像中古時代那種身長九尺多的大人沒有,便是七尺之軀也極少見。後來逐漸退化到今日地步,再不能與別的大國一較長短。

同時人種也受了許多殘殺壓迫,實在沒法再混下去,只得遁入深山。後來,經過了一些朝代,出了一位英主,苦口婆心,生聚教養,方才全國悔悟,發奮圖強。

雖然千百年來沒有多大進展,仍是局處山中一隅之地,可是到底還算是回到原始那一時代,穴居野外,個個身輕力健,能以群力追飛逐走。

不似初來時,個個和嬰兒一般,一旦受了禽災獸害,只知向天哭泣。

人種也一天比一天生育得多,據本族祖先傳的圖讖,若干年以後,只要眾心如一,仍能恢復以前冠裳文物之盛。

這些話,即使是小王本人,也是將信將疑。

可是,這裡的樂器,確實是從上古傳來的。

因為這裡的人聰明,又有好音樂的天性,儘管國破家亡,人微族寡,依然每代有改進,只要靜心領略,自能悟澈它的微妙。

………………

小王的這一席話,說了沒幾天,便值他們這裡祭天告廟的慶典乞復節。該節起源於亡國入山的那一時代,那時全國的人專務虛名,不求實際,競尚奢華,耽樂遊宴。

年輕的終日叫囂呼號,標新立異,看去彷彿激烈慷慨,其實是一味盲從,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專與自己為難,一些也著不得邊際。

要是叫他們更正去做,不但捨不得命,連一絲一毫的虧苦都吃不得。

年老的,則多半暮氣沉沉。

經驗閱歷稍微豐富的人,一則怵於少壯威勢,不敢拿出來使用;一則時危機蹙,那些比較穩妥一點的辦法,也只能苟安一時,並無多大用處。

這兩派人中,縱有幾個公忠謀國,老成持重的人,當不起滔滔天下,舉國如是,隻手擎天,狂瀾莫挽。

最厲害的是全國上下十有八九,口是心非,說了不算,一張嘴能在頃刻間說出無數種話語。

因為五官四肢、心思智慧,都不長於運用,只擅長於口舌,以哄騙一時,所以人身各部位都逐漸縮小短少下去,惟獨這片舌頭竟變成了雙料的。

幸好在國亡的前夜,有幾個明白點的人,帶了些孑遺之民逃到這裡,總算沒有真的絕了種。

可是這些廢民都是享慣了福的,荒山生活都要自己謀求,如何能過得了?出山又經不起敵國的殺戮,每日只好痛哭呼天,坐吃餘糧和山中天生的草果。

他們習慣已深,仍然不知振作,既懶得操作,又沒有多少現成吃的,舌頭依然,人種還是照舊小了下去。

直到過了好幾代,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才生出一個有作為的英主。

幸運的是,上一代的老王,以及這一代的小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些小人兒才有漸漸興盛的跡象。

此時,李白已經知道,之前他採摘的大枇杷,原來是小人王室禁果。

每隔三年,才成熟一次,比尋常枇杷大出十倍,食用後不但明目生精,輕身益氣,而且專解百毒,尤其是用來解毒酒之藥效,堪稱仙丹。

只是,此果僅有一株,結實不多,又不能貯藏,每當樹頭採果之時,小人傾洞而出,視為盛典。當日由當王的採了頭一枚,朝天供完列祖列宗之後,再一起享用。

因為數目太少,多時只不過上百個,除了王室尊貴和秉政有功之臣、國賓駝女等十來個人,各得分啖一枚半枚之外,餘者用一個絕大的石缸貯了清泉,將果連皮一齊搗成漿,和入水內,分給全體臣民同飲。

這些小人個個目明身輕,得此果之益不少。

李白剛剛來時,正值此果三年成熟之期,垂涎欲滴,竟然將所有果子拿走了,也難怪一開始那些小人兒都將他當成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