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卦帝劉封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知己知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3章 知己知彼

方伯居的到來,對於劉封確實是個好消息。

他的侄子方宏以前經常到沃沮人那裡進行貿易,跟沃沮人的金水部和銀水部非常熟悉,跟這兩個部落的人,也很有些交情。

這兩天,劉封把訓練的事情交給蘇飛,自己就跟方伯居、方宏、何照、陳三狗這些瞭解沃沮情況的人,在一起研究情報。

“金水部和銀水部,如今雖然是沃沮人,但他們原來都是漢人。”

方宏說道。

“都是漢人?”

這倒是出乎劉封的意料之外。

“對,他們都是前些年被沃沮人、濊人和高句麗人擄掠去的漢人。一是他們在風俗人情上,跟沃沮人始終有隔閡,二是沃沮人對他們也不放心,所以他們時常遭受排擠,也有心迴歸漢地。只是因為人數較多,高句麗人和沃沮人看的緊,始終也不敢輕舉妄動。”

還有這種情況?這倒是可以考慮利用一下他們之間的矛盾。

“這些漢人跟那些蠻人不合,這是其一。那些蠻人之間,也並非鐵板一塊。”

“沃沮人主要有五個部落,分別是黑水部、紅水部、藍水部、白水部、黃水部。黑水部最大,有兩萬餘人。黃水部最小,只有兩千來人。”

“白水部住的最高,在蓋馬大山上,有五千多人,跟其他部落來往較少。也比較淳樸和善,輕易不與人為敵。一般也不到漢地來燒殺擄掠。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跟外界貿易,也比較講究公平交易。”

這是可以爭取的物件。

“紅水部、藍水部、黃水部,一般都是脅從,時常要受黑水部欺壓。他們一般不主動到漢地來擄掠,多是被黑水部逼迫而來。”

“來了之後,一般只搶劫財物不搶人,也不放火燒房。”

“黑水部最為強大,也最為暴虐無道。貪婪成性,心狠手辣,極為惡毒。他們經常來漢地擄掠。人口、牲畜、糧食、財物,見什麼搶什麼。拿不走的,不管什麼東西,就放火燒掉,地裡的莊稼也給毀掉。至於人口,除了婦孺兒童,只要是男丁,就一律殺死。”

這就是最主要的敵人,這次就要叫他們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黑水部之內,是否還有分部?”

“大致分為三部。一是木龍部,這是三部中最大的。二是火龍部,三是土龍部。這三人是三兄弟。都是三老。三兄弟之上,還有他們的父親金龍。不過金龍目前不太管事。”

“木、火、土這三兄弟,也並非鐵板一塊。無事的時候,他們三兄弟之間時常爭鬥,誰也不服誰。有事兒的時候,三兄弟之間就暫時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管哪一部,最後都要聽命於大人。”

“大人?”

“就是高句麗人。”

對了,沃沮人現在臣服於高句麗人,這些大人就是沃沮人的太上皇。

“高句麗目前有多少人在這裡?”

“黑水部有三個大人,其餘各部各有一個大人。一共十個大人。紅、藍、白、黃,加上金水部、銀水部,每部一個頭人,黑水部三個頭人,外加一個總大人。每個大人手下有兩什共二十人護衛。”

“這些大人在這裡,主要是徵收賦稅,收繳貢物,收攬奴僕,調節各部的糾紛。”

“沃沮人跟高句麗人之間,相處是否和諧?”

“時好時壞。”

“這是為何?”

“高句麗那邊好的時候,收的賦稅財物少,雙方關係就好一些。搜刮多了,關係就差一些。”

“沃沮人上交的貢賦多麼?”

“也不少,其實不比他們在漢地人管轄的時候少。在樂浪郡之內,徵收貢賦徭役,總有朝廷法度。高句麗人,只管一味橫徵暴斂,說多少是多少,沒有法度,全憑自己喜好。”

沃沮人的這個處境,他們自己有責任,高句麗人也有責任。

看來高句麗的因素,佔了很大成分。

從這一點來看,公孫康攻打高句麗,還是很有道理的。

“如水先生有何破敵良策?”

劉封請教方伯居,一是出於禮貌。

他是屯有縣的名士,管寧舉薦了他,此次又是代表涼茂來的,自己應該有這個姿態。

第二點,他也確實想從方伯居那裡得到一些有益的建議。

來到三國之後,劉封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漢代的這些文人名士,跟後來宋明的文人名士頗有些不同。

首先就是還具有一定的文人風骨和獨立人格。不像後來的文人那樣,都被皇權壓的喘不過氣了來。

不少的時候,即使是皇帝徵召,他們不想去的時候,也不去。

其次就是這些文人名士,不僅僅是死讀書,讀死書。很多人都精通實務,能幹具體的事兒,不少人甚至是文武全才。上馬能提槍打仗,下馬能執筆寫文章。

三國的軍師謀士階層,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

“太白既然相問,我也就不客氣。其一,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先殺了那些高句麗人,斷絕沃沮人和高句麗之間的聯絡,讓他們兩家心生嫌隙。”

這個也是劉封的計劃。

殺了那些高句麗人,一是斷絕了沃沮人的幻想。二是公孫康那邊進攻高句麗之後,他們很可能也無暇顧及沃沮人這裡。

沃沮人的人財物斷絕之後,也是對高句麗人的一個有力削弱。

“其次,分化瓦解,分而擊之。”

殺了高句麗人之後,就要對各個部落的頭目採取斬首行動,尤其是黑水部落的父子四人。從而摧毀他們的指揮系統。

黑水部落罪大惡極,必須進行堅決打擊。

摧毀了他們的指揮系統,既可以使他們陷入混亂之中,也可以有力地震懾黑水部和其他各個部落。

“再次,對金水部和銀水部進行策反,至少讓他們袖手旁觀。如果將軍信得過,老夫願意跟侄子親自前往金、銀兩部。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他們前來歸降。”

“只是歸降?”

“自然不能僅僅如此,總要進獻一些東西的。剿滅黑水部之後,金、銀兩部就是這裡的主要力量,世上哪裡會有那麼便宜的事情,盡是撿現成的。”

“不過,這還只是我們一廂情願。將軍目前只有三千人,竊以為,將軍的兵馬還遠遠不夠,目前還不宜輕舉妄動。待到襄平侯破了高句麗之後,有了兵馬增援,將軍再動也不遲。”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原地。

我倒是希望多些人馬,可是哪裡有人啊?

公孫康能不能給我兵馬且不說,就算是他給了,也至少是半年之後的事情。那個時候是他破了沃沮,還是我破了沃沮?又怎麼能顯示出來我的本事?

沒有本事,憑什麼在遼東出人頭地。

“如水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沒有更多的兵馬,我就以三千人馬,一舉平定沃沮。”

“殷鑑不遠,太白萬萬不可草率行事。”

“無妨,如水就留在此處,且看我如何破敵。保證讓如水眼花繚亂。”

“好吧,老夫就拭目以待。”

唉,到底是年輕啊,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區區三千人馬,又是烏合之眾,哪裡能是沃沮人的對手?只怕是要有不少人白白送死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