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回檔一九七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紅燒肉(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紅燒肉(上)

李默先是客氣地打了招呼,然後說:“去年我與爸談話時,曾經用宋朝的人收入與現在的人收入比較了一下,相差了好幾倍。”

“宋朝人豈不是活下去?”六斤問,現在夠窮的了,再窮上好幾倍,六斤都不敢想象。

李默不由樂了:“六斤大哥,你想反掉了,不是宋朝人更窮,而是我們更窮,人家人均收入是我們現在的收入好幾倍。”

幾個人一起愣住,那可是萬惡的封建古代,怎麼可能更富呢?

李默也不多做解釋,繼續說道:“宋朝一個小炒能賣上十幾文錢,相當於現在的四五分錢,但上市菜很貴,有人便用方法,讓瓠子提前一個月上市,一根瓠子往往能賣一貫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三十塊錢。”

這個早瓠子真不算什麼。

如果李默說北宋京城有一個酒樓叫樊樓,吃一頓飯需幾百貫錢,摺合起來,需現在的人民幣好幾千塊錢,就是這樣,到了晚上,五座飛樓坐不虛席,估計大家更不相信。

“這麼貴,有人吃嗎?”一起又震驚了。瓠子是農村常見的蔬菜,不值錢,一根不過兩三分錢。

“我說過,人家比我們富,吃的就是上市那個味,真到了瓠子大規模成熟時,又不值錢。”

“怎麼才能提前一個月呢?”李強好奇地問。

“這就是我要說的紅繞肉,其實是一門技術,說不定能讓大家幾十年內年年受益的技術,它叫大棚蔬菜。”

李默看史書,只知道宋朝早熟瓠子一根賣過一貫多錢,至於怎麼催熟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可以用這個事例來說服大家。

他又將與父親的談話說了一遍,又說道:“但有許多困難的地方。”

幾年後推廣大棚蔬菜沒有那麼多麻煩了。

現在就想上大棚蔬菜,無疑會有不少困難。

首先是成本,現在農產品價效比高,可工業產品價效比極低。不是化肥,而是塑料薄膜,其次就是化肥。想要莊稼變成一枝花,必須肥料來當家。莊稼如此,大棚蔬菜想要長得好,所需的肥料更加驚人,這意味著成本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別看在座的幾個人大多數比李家富,那都是固定資產,論現金還未必有李家多。

錢馬上就會成為一個最大的難題。

李默也有辦法。

大夥按一個手印,上報大隊,再由大隊上報到公社,成立一個真正的互助組。

正好這時候政策明朗化,公社急需要樹立一個勞動致富的典型,與好心無關。公社裡也許有心地不錯的幹部,但就是有,數量也比大熊貓稀少,反正李默記不得了。

說壞心,也沒有幾個,這也是這時代大多數幹部的寫照。貪就不提了,有什麼可貪的?只能看他們是否真正關注民生,或者將百姓當成了魚肉,兩個極端的人都很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能撈了一些油水,但撈得不多,大多數忙著開會,做表面工作了。

他們也不想做表面工作,沒有真正的現實例子,只好做表面工作,但有了大棚蔬菜,等於有了一個現實的例子,他們會不會重視?

並且與販買販賣有所不同,這比養豬還要妥當,是真正從泥巴裡摳來的錢,至於販子,現在大家觀念裡,他們多少有著一些投機性質。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呢?

若能轉過這個彎,都不會發生一畝田產萬斤糧的笑話。

而且大家的要求也不高,希望公社開一個證明,稍稍提供一些貸款,以及化肥上的便利,對於公社來說,是能辦到的。

公社得知,必會一拍即合,馬上同意。

有了貸款,再稍稍向親戚們借一些錢,成本問題立即解決。

李廣平聽明白了,為什麼需要互助組,僅憑藉這一條,他自己就辦不到,得要李強李實布出面。

豈止如此。

比如運輸,連運輸都是問題,這時候肯定沒有個體戶在開運貨的汽車,如果沒有公社,就是這一條也會讓大家頭痛了,不過有了公社出面,它連是一個問題都談不上。

便利之處還有很多的呢,特別是在這個政策沒有完全放開之時。

接下來就是種子問題,蔬菜種子是有的,可暫時沒有適宜大棚種植的蔬菜種子。

其實就是這個種子將李默困住了,否則種上幾年雜交西瓜,他的稿費也差不多到手了,也不用麻煩的搞東搞西。但是雜交西瓜還有好幾年才出來呢。本土西瓜產量不高、味道不甜,也不好賣,更賣不上價,不適宜大規模種植。

這一條李默沒有說,省得打消大家的積極性。

雖沒有適合的種子,可以到相關的種子公司,根據說明書上的種子特性,尋找接近適合的種子。

李默說的第二個難題就是跨省。

推出反季蔬菜原因,主要還是想賣高價。

想賣出高價,省城都不行,必須去更富裕的蘇省,省會石頭城,錫城,蘇城這些富裕的大城市。

其中石頭城離曹鎮不遠,一百公裡,但只要跨省就會有許多麻煩。

也許一些倒爺開始大包小包地販運衣服、電子產品,但他們現在暫時還是不合法的,至少沒有明確政策鼓勵他們這麼做。

一個是包,一個是車,後者才會引人注目。

一群是頭腦靈活,能隨機應變的倒爺,一群是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如何好比較?

為了不出現問題,即便是蔬菜,需要那些手續,得要問清楚。當然,這是明年的,換成去年春天,想都不要想。

這可以諮詢公社,真不行,去石頭城問,反正要去石頭城先行打探一下情況。

許多物資也需要在大城市裡買回來,一些書籍,沒有大棚種植的書籍,但會有各種蔬菜種植技術的書籍。

如果是西瓜問題不大,李家種了十幾年的西瓜,躺在陳醫生家的病床上,李默想著如何讓家中迅速擺脫貧困局面,第一想到的便是釣黑魚與甲魚,成本低,見效快。第二便是西瓜,但一個種子就將他難倒了,這才轉到大棚蔬菜上。

前世李家沒有種過大棚蔬菜,不過83年A縣有人嘗試著種大棚蔬菜,第一年失敗了。次年才成功,規模也比較小,後來迅速推廣,成了華東七大蔬菜基地之一。但那時候市場經濟也全部放開,菜農直接到指定地點賣給菜販子,再由菜販子用汽車運回各大城市批發給各個小菜販子,根本不像現在這般麻煩。

前世時李家曾經動心,李默看過相關的書,也仔細地參觀過。只是後來李默進了城,離開李默,李廣平什麼也不要想了。做過一番研究,雖沒有親自種植,不算太陌生,不然他也不會產生這個想法。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沒有半點實踐知識就想上馬,弄不好就是笑話。

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是要補一補的,況且大多數理論知識他都忘記了。

然後是化肥,曹鎮有化肥,氮肥與磷肥,李默不知道現在中國有沒有尿素,但曹鎮還要過上好幾年才出現尿素,至於復合肥,那更晚了。

可缺少一樣重要的肥料,鉀肥!

前世還是李默的提醒,李家率先使用了鉀肥,莊稼獲得豐收後,第二年才有更多的百姓重視了鉀肥,許多蔬菜,比如黃瓜西紅柿,更離不開鉀肥。

那是好幾年後了。

現在更困難,因為中國鉀肥產量一直不高,特別是現在,可能全國一年總產量不過二十萬噸,一個省分不到一萬噸。

也就是蘇省那麼多農民,那麼多蔬菜大隊,能用的鉀肥只不過十幾萬袋。

況且是跨省的。

想要從中搶出八九袋鉀肥,是何等的困難。

還有更冷門的硼肥,油菜上也能用到它,大棚蔬菜更是離不開它,只好從石頭城想辦法。

以及一些罕見的農藥與薄膜,別以為曹鎮大,在曹鎮連薄膜都買不到。

有專門的種子,只好根據產量、耐寒力等特徵挑選將就了。

好了,困難又來了,不提跨省吧,雖到了大城市,物資齊全,關鍵現在買什麼都要票,化肥有化肥票,農藥有農藥票,薄膜可能也有薄膜票,將公社的領導搬到蘇省去,也弄不到蘇省的票。

第一次去是考察,回來後各家得商議好,你家種一畝,我家種半畝,合計好總數量後,再計算所需的材料,然後再派人二次去省城,將各個材料買回來,省得浪費。但在第一次考察時,必須打聽好,至於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只能到時候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