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殘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梅山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三章 梅山蠻

“壯士,你怎麼想起來當兵啦?”

“我早想當兵了,天生一副好力氣,扛得起公牛,打得死野豬,有個外號叫‘蠻牛’的,這些年走街串巷販賣山貨非我所願,還是當兵是條出路.....大哥你們還要人嗎?我們峒民個打個都是響噹噹的勇士,寨裡還有相好的兄弟,要是收,我這就回去拉他們過來。”

“梅山蠻呀?”

新化、安化一帶,向為漢蠻雜居之地,自古稱“梅山蠻”。

相傳,這裡的居民乃盤古氏後裔。春秋戰國時稱“荊蠻”,漢稱“長沙蠻”,隋稱“莫徭”,唐代以後稱為“梅山蠻”。

這一帶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澗和山洞,幾乎與外界隔絕。“梅山蠻”長期居住山林,勇猛頑強。他們不害怕猛獸的兇狠,也不懼怕官府的殘暴。

北宋以前的歷代統治者都想用武力征服他們,但都沒能成功。北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後,派兵進攻梅山,俘斬峒民數千,激起峒民的反抗。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領扶漢陽率領下,攻打北宋邊界。宋太宗令客省使翟守素調潭州兵鎮壓,俘斬峒民兩萬,仍未使“梅山蠻”屈服。

宋仁宗時開始改變對“梅山蠻”的政策,慶曆年間,潭州知州劉元瑜派人入梅山,招撫峒民四百餘人。後有益陽知縣張頡向朝廷建議開拓經營梅山,取消不準峒民耕種與益陽接界之地的禁約。宋神宗時,湖南轉運副使範子奇奏請朝廷,對“梅山蠻”“宜臣屬而郡縣之”。主張對“梅山蠻”“使為士民,口授其田,略為貸助,使業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宋神宗採納臣下的意見,決定對“梅山蠻“實行懷柔政策,派專使進山言和。

熙寧五年(107年),潭州知州潘夙、湖南轉運副使蔡煜等受命和平解決梅山問題。他們又委託武岡縣尹郭祥正等,分別與梅山各峒首領磋商,終於取得大部分首領的默許。六年,梅山正式歸附北宋中央王朝。

北宋在梅山築二邑,上梅山築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築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

這便是新化與安化兩地的來歷,地名一直沿用到後世。因為漢苗瑤等族雜居,民風向來彪悍,習武尚武,多有人從事護院押貨這等類似於僱傭兵的行當。

這倒是不錯的兵源,軍官暗喜。

“蠻牛,你拉一個功夫和你差不多的過來賞你一斤肉,你要是拉一棚人馬就讓你當棚目,一哨就讓你當哨長!”

還有這樣的好事?

“好來!我這就回去!”

許大力大喜,他將核桃車都留在了招兵點,一陣風就跑了。

因為周家在湘中名聲確實不錯,做生意向來童叟無欺,災年常有救濟鄉民之舉,還與各峒關係交好,並不因漢苗瑤不同族而有所歧視。

在安化新化一帶豎起招兵旗,很快就有許多漢民、峒民來投。兩三日間就有各峒扶、蘇、向、蘭、青、趙、卜、許、陳、鄒、劉、羅等姓峒民數百人應募。

過了幾日,來投軍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是山民與貧苦農家子,他們每日山裡打獵,土裡刨食,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兩銀子。

每個月二兩的餉,一石米的糧食補貼,還有每天三餐飽飯,已是想都想象不到的豐厚待遇了。而且一旦合格入伍,馬上就發給五兩銀子一石米的安家費,當真誘人。入選的壯丁拿著糧米一回家宣傳,安化一地立刻就有數千人要投軍。

這天,周武俊正在讓新兵排隊入營呢,後面浩浩蕩蕩來了一隊峒民,他們推開前面那些人,為首那人嚷嚷道:

“軍爺,我們報名來了。”

周武俊看了他一眼,眉毛一掃,呵斥道:

“都到後面排隊去。”

“排隊?”

那大漢說道:

“軍爺,縣裡招兵的把總答應我的,招滿一哨民勇就讓做哨長的,我帶了寨子裡一百多條漢子來報名,往後大小也是個官了,排隊還是免了吧。”

“不守軍紀的,要你入營何用?”

周武俊鄙夷的看了看他:

“就你這群新兵蛋*子,也敢在本千總面前喧譁?軍營重地,哪個再敢鬧騰大板子伺候!”

聽到要打板子,老實本分的峒民不敢隨意亂動了,老老實實地排起了隊。周武俊看著滿意,叫過一位文書,吩咐道:

“胥先生,他們單獨排一隊,辛苦你給他們登記吧。”

這位文書先生正是胥致遠,他收了周家的聘書和定金,安排妥當子女,這才上路來到賢童鎮湘軍大營,做了一名書記。

每個月五兩銀子加一石祿米的聘金,不僅解決了他的生計,更是讓他一家六口生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為此,他真心感激周家的深恩厚澤,做事相當盡心,深得同僚誇讚。

這漣水大營建在漣水河東面一處高臺上,名曰高車,面積有數千畝,東面還有一條數丈寬的高車河。這裡地勢平坦,地形險要,三面環水,只有一處與外界相通的道路。

除了習練陸戰,這裡還能訓練水戰,只要把守住陸路通道和碼頭,外人無法窺視,修得如同一座城堡般堅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湘中各族四處招兵買馬,東到湘潭,西到麻陽,南到永州,北到益陽,到處撒銀子發糧。數日內便招募了近萬民壯,其中光是梅山一帶新化、安化兩地就有三千多峒民入募,此外還招攬了不少讀書人。

湖湘之地人才輩出,象胥致遠這樣落魄困頓的讀書人不在少數。因為開出的條件高,心動的不在少數。

只是各地遠近不同,人流還在源源而來。好在周家現在財大氣粗,從廣東運糧運錢銀過來的車隊沒有阻礙,錢糧足用,便是再來幾萬人也支應得起。

....

“殺敵!殺敵!殺殺殺!”

肅殺的校場,略顯混亂的隊伍。

一隊隊新徵來的民勇,穿著藏青色的大布軍服,雙手握著長槍,一步一步往前邁進。在廣東過來的‘老兵’帶領下,倒也初步有了些模樣。

看著不到十天,大營就有了鼎盛氣象,周曉峰暗暗點頭。

“精氣神倒是不錯,以這樣的兵想要在一個月內破敵,卻是痴心妄想了。”

左宗棠這幾天一直在觀察,每天粵勇的操練,街市上軍士的行事,無論紀律還是待人的態度,與綠營與八旗的風氣確有不同。有朝氣,有進取心,但就此還不足以解長沙之圍。

“你我的約定,可只有不到二十天了。”

周曉峰卻是早有計劃,心裡篤定。

“季高兄,你還是等著老老實實給我做幕僚吧。”

騎田嶺大捷之後,快馬飛報廣州,自葉名琛、柏貴以下都是歡欣鼓舞,對粵勇更加關照有加。而為了周曉峰的安全與自己的前程,潘仕成早就安排後續人馬出發了。

藉著剿匪之威,宵小遁走,路上沒有阻礙,又不用運糧,速度比車隊行速快。估算時日,後面大隊三五天之內也就跟上來了。

“五千人馬,足可破長毛。”

.....

*****

第一更送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