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殘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九章 書生萬戶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九章 書生萬戶侯

“茲命左季高為徵北大將軍,統籌湖廣全域性,望爾用心任事,克忠職守。”

北伐將是光復第一重任,所以周曉峰把徵北大將軍排在了四徵之首。

漢制,常設將軍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徵(東南西北)將軍、鎮(東南西北)將軍、安(東南西北)將軍、平(東南西北)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及右將軍等。

同時,驃、車、衛及諸徵、諸鎮將軍資格身深厚的人可進號為大將軍。如驃騎大將軍、衛大將軍、徵北大將軍,鎮西大將軍。

位及大將軍,就有了討伐四方的權利,亦或是有了開疆拓土的名義。

周曉峰把這些將軍簡化,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及右將軍取消了,而又增設了元帥與大元帥作為最高軍銜。同三公虛懸一樣,元帥這一稱號也不過是激勵諸將繼續努力的目標。

至於這大元帥嘛,他這位楚王自然是當仁不讓了,掌控軍權,乃是維護王權最重要的手段。

在中國,漢語元帥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年的春秋時期,其名源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

晉國名將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當時只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

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

唐李淵入關後,設有左右元帥。唐代還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統帥。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以前曾擔任過“西討元帥”。

宋靖康時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金侵宋時亦設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多由親王任職,權位極重,非定職。

元代外省和邊疆常設有都元帥、元帥府或分元帥府及置達魯花赤、元帥等,為地區軍事長官。元末地主武裝首領也多稱元帥。

到了明代,在樞密院之下設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征戰。

不過元帥一詞用以表示最高軍銜則是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1559年,法蘭西二世首次授予高級將領以元帥軍銜稱號,至拿破崙時代,法國先後有數十人人被授予這一軍銜。

繼法國之後,元帥軍銜先後被許多國家所採用,有的國家將元帥區分為不同等級。元帥級別設定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設有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軍兵種主帥和軍兵種元帥各級。前蘇聯的“蘇聯海軍元帥”和“蘇聯元帥”平級,“海軍元帥”與“陸軍大將”、“空軍主帥”、“空軍元帥”平級,軍兵種主帥比軍兵種元帥高半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的國家還將元帥區分為不同種類。一般分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和空軍元帥三種;前蘇聯還在陸軍中又區分為炮兵元帥、裝甲兵元帥、工程兵元帥、通信兵元帥等。

....這算得上是中西結合了。(未完待續)

“大....大將軍?!”

臺下的左宗棠已是激動莫名,因為緊張而渾身發抖,口乾舌燥。書生而成大將軍,從此大權在握,鐵馬冰河,揮斥方遒,那是何等的意氣?

穿過歷史的塵煙,他彷彿看到了兩千多年前淮陰侯韓信登臺拜將的場景,又彷彿化身破匈奴的衛霍,滅突厥的衛公李靖,何其相似爾!

“請大將軍登臺受封!”

周圍文武百官和將士們也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眼神,各種羨慕嫉妒與嚮往,這位王上最為信重的臣子,果然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地上位了。

大將軍有專伐之權,在這個以光復中華、開疆拓土為主要任務的體系中,作為方面主將比起內閣大臣來權力要重得多了。

旌旗十萬,精兵如雲,猛將如雨,想想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想必日後北伐成功,亦不失公侯之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在這一刻,左宗棠想到了名曰‘知己’的玄妙感覺,臺上的那個人,真的是號準了自己的脈,讓他在某一瞬間甚至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蠢動。

儒家於中國之影響深遠,安貧樂道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而腹中承載著這般文化底蘊的人們,必有一股“高士氣”,本能地恪守自家操守,嚴謹地鑽研自家學問,對政與權敬而遠之。

然而,另一些知識分子,在天地換了面目之際,憑了熱情與執著,手捧古卷,而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作為一個向來有理想有抱負自視甚高的讀書人,一個傳統觀念中的“書生”,他曾被林文忠公寄託以厚望,夢裡也曾無數次想見沙場殺敵。

現在,夢想終於與現實,相遇。

“臣,領命!”

在萬眾矚目之下,左宗棠慢慢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一步步登上那座高臺。

.....

“茲命黎錦輝為徵南大將軍....韋昌輝為徵東大將軍....周文遠為徵西將軍....陳開為橫江將軍....丁九為東海將軍.....此詔,天下兵馬大元帥,周。”

平衡無處不在,為首的四位大將軍也是照顧了各方勢力,黎叔代表了南洋軍方勢力,韋昌輝上位則是為了籠絡太平軍降將。

至於周文遠(鳳山),雖然才華不算特別出眾,也算是周家文字輩義字輩中傑出人物了,兼且正當壯年,比周曉峰也大不了多少,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

而且周家數十代經營,在湖廣四川和雲貴等地都有人脈,加上完備的參謀制度和一眾精兵強將為依仗,作為主將只要不犯大錯,穩打穩扎攻取雲貴川黔等地應不在話下。因為太平軍主力過江往西北,長江以南的清軍大部被抽調,西路壓力算是最小的。

前期黎老三出力甚多,本來是可以位列四徵將軍的,但是有黎叔這位大哥在前,他也只好擔任鎮東將軍之職了。而陳開那個橫江將軍和丁九的東海將軍,還有靳雲亭的南海將軍則都屬於雜號將軍,不過能夠得到等同正二品總兵的軍職,他們也沒有什麼好不滿意的了。

按照周曉峰新制定的軍制,武將等級同樣是九品十八級,超品為元帥,正一品為大將軍。

大將軍往下為從一品將軍,包括了鎮將軍、安將軍與平將軍等有自主征伐權力的高階職位,相當於上將或者中將。

周曉峰不怕在名位上太大方而導致諸將失去發展空間,現在只是授銜而不封爵,他們想要進位公侯,還有得好等呢。

更何況,他對所謂永遠不稱霸這樣畫地為牢作繭自縛的做法向來嗤之以鼻,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是沒有稱霸的野心,那才真是白來了這一回。中國人口佔這個世界人口的四成,而經濟實力接近五成,如此底蘊,要是挖掘潛力,超越列強並不是難事。

這是最壞的時代,卻也充滿了機遇,比如,即將到來的克里米亞戰爭,在列強狗咬狗的時候,不正是乘虛而入的好時候嘛?

如果能打下足夠大的地盤,周曉峰甚至願意給有功將士以王侯之重賞。

.....正二品軍職包括了各地鎮守將軍以及一些雜號將軍,相當於軍分區司令或者是艦隊司令,統兵數千人至萬餘人,約等同師旅長。

再其下則是副將、參將、遊擊等低階將領,目下可以分派統兵一至五營兵力。

將官之下各校尉人數太多,自然要等各將軍自己去向部下通告了。

“末將參見大元帥,參見各位大將軍,敬禮!”

看到四位新鮮出爐的大將軍和周曉峰一齊站在臺上,一眾將官齊齊敬禮,以後,臺上這四位就是軍方的最高長官了。

“今日名位已定,望眾文武戮力同心,精誠團結.....有功將士,寡人當不吝王爵之位.....待來日,加爵封王,圖畫凌煙閣,諸君努力!”

“臣等誓死追隨殿下!”

.....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民族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直到把敵人徹底消滅,金龍旗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戰馬嘶鳴炮聲隆!兄弟們,整齊步伐奔向勝利的方向,兄弟們,整齊步伐奔赴遠方的邊疆,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從勝利到勝利,中華雄起東方!”

歌聲嘹亮,一隊又一隊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新成立的政府文武百官展示出最威武雄壯的風采。

刀槍如林,人馬如龍,有如此精兵在手,怎不叫人豪氣幹雲,意氣風發。

一場閱兵式,更加堅定了在場文官武將的信心,而被邀請前來觀禮的南洋各大姓大家族代表則是有許多人激動不能自已,淚流滿面。

漢家衣冠遺失上百年,現在終於光復有望了。

至於那些諸島土著頭人和族長則竊喜者有之,震驚者有之,惶恐者有之.....南洋的勢力看來是要重新洗牌了,在權衡之後,許多人改變了初衷。

....是夜,文武畢集,置酒高會,十數萬人提燈夜遊,開國慶典進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