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官最新章節列表 > 9.兵臨石頭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兵臨石頭城

當日,旭日東昇,大江南北,渚口山崖,蔚為壯觀。

歷陽梁山上的小城江燧上,率先燃起了煙火。

不一會兒,對岸博望山的姑孰小城烽燧,也燃起了回應的煙火。

此兩座山,一北一南,隔江相對,望之如門,便是長江上大名鼎鼎的“天門山”。

煙火互相應答完畢後,齊集在歷陽橫江浦處的武毅軍士卒,列好了陣勢兵馬,脖子稍微有點歪斜的郭再貞,在軍禮後,才立在貔貅旗下的土臺上,告訴全軍真實的出擊方向:

“鎮海軍節度使李,殘人虐道,以致境內盜匪蜂起,生靈塗炭,衛國公多次訓誡,李卻不思悔改,怙惡不悛。現在對岸採石軍明順逆之勢,願迎接我等兒郎,代表衛國公征討李,眾位可一往無前,由此渡江後,猛擊石頭城、京口,還宣潤越十五州個安寧。”

隨後郭再貞舉起一把佩劍,高呼“這便是衛公所賜雲浮劍,可斬兇頑首級,解救黎庶!”

“斬兇頑首級!”所有武毅軍的將士們憤然待發,願意集合在衛國公的戰旗下,捍衛王道。

隨後在天門山兩岸不斷升起的烽煙裡,歷陽、採石的大小船隻往來如梭:許多宣州當地百姓商賈,早就憤恨李的暴政,便主動搖櫓划船,載運武毅軍的士兵、彈藥、戰馬和火炮,整個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博望山頂,王棲也立在其上,他的三千五百採石軍上下,全都願聽命於衛國公,而他本人也自號為“鎮海西面行營招討使”,願為討伐李的先鋒。

等到武毅軍過江,便和採石軍合流,越過當塗的東北界,開始迅猛往石頭城推進。

宣州刺史劉贊、歙州刺史潘逢時、婺州刺史柳冕全都表示“保境安人”,不但不抵抗武毅軍,還暗中動員百姓,成群結隊給武毅軍、採石軍提供米、茶,而百姓們聽說淮南衛國公來捕拿李了,也是興高采烈,無不踴躍供軍;

而整個宣歙境內的茶梟、鹽寇,足足數千武裝,也都來自願給高嶽的武毅軍打頭陣、充輔翼,江南多山澗野渡,這群人全都立在“排筏”上,這些排筏號稱“青龍”、“輕騎”,行駛如飛,帶著茶梟鹽寇們自各條水路匯聚到丹陽湖處,而後他們便佔據湖面,給武毅軍是運糧、運茶葉、運草藥,同時還結為義勇隊伍,往石頭城處探哨偵察。

石頭城的李麾下,得聞此劇變,無不驚駭,趕緊往東通報於京口。

李也嚇得是目瞪口呆,坐在床幾上,足足一刻鍾不發一語。

他手下的那群平日裡拍馬溜須的幕僚們,更是嚇得在府院內亂竄亂跑,驚叫不已,有的要據守丹徒京口,有的則要出戰石頭城,還有的要先彙報給朝廷皇帝,等待裁斷。

關鍵時刻,老將柏良器排闥而入,怒聲對李說,如今朝廷已罷黜高嶽,而王棲則引武毅軍亂我宣潤地界,兵鋒已威脅到石頭城,可節下你為何如此默然?

“韓晉公在時,淮南、徐泗的宵小,如何敢如此輕視我鎮海軍!”

這句話是真的刺激到李,他忽地站起來,大呼說:

“高嶽這是困獸猶鬥......我鎮海軍願為天下先,討伐高嶽!”

“高嶽自恃有攘除西蕃、平定淮西的大功,包藏如王敦、桓溫般的禍心,他先遣人犯我宣歙,是想翦我右翼,隔斷朝廷和我鎮海軍的聯絡。請節下不畏艱難,自京口出軍,往石頭城處親自征討。”柏良器請求說。

接著柏良器又說:“有我丹陽軍守護側翼,節下請安心!”

一聽到“丹陽軍守護側翼”,李隱隱有股寒氣升起在前後背,但又說不清道不明。

此刻幾位心腹幕僚捱到李的身旁,提醒如此如此。

其實隨著王棲反叛,現在李也開始猜忌柏良器。

他若是帶著牙軍前往石頭城,柏良器的丹陽軍便留後造反,迎對岸揚州的其他武毅軍來,那該如何?

可是我若領牙軍留守,派柏良器丹陽軍去石頭城,能不能打得過高嶽的兵馬暫且兩說,萬一柏良器也叛離,帶兵投向高嶽方,又該如何?

這會兒,韓時代另外兩位頗有資歷的牙將,丘岑和丘遲兄弟倆上前進言說:“高嶽現在完全是孤注一擲,節下並不用急於將進犯石頭城的賊軍擊敗,不如出師,耀武於上元石頭城以東,深溝高壘,只要等朝廷對高嶽的處置下達,賊軍必將不戰而潰,我方再行追擊,可得全勝。”

如此李下定決心,讓柏良器的丹陽軍為先陣,自己統制挽硬兵和蕃落兵則居於中陣,又以公孫領四千鎮海牙軍士卒居後,趕赴石頭城。至於京口,則交給自己的四院隨身子弟把守。

待到各位軍將退下後,有幕僚勸李說,宣歙的刺史雖然沒有明言,但實則和王棲一樣,等於投向高嶽方,那麼潤州京口東面,常州、蘇州、杭州、湖州等大郡的動向也非常可疑不穩,要是這幾位刺史忽然對我們背刺的話,不但會失去富庶的財賦地,還會腹背受敵,潤帥您千萬不可忽視,可遣送軍將領輕兵,速速撲向常州、蘇州,斬彼處的刺史,以震駭壓服浙東人心。

“這件事我也擔憂,然而我是國家設在此地的節度使,哪來的理由隨意猜忌同為朝廷委派來的刺史?更別說隨意加以殺戮。”

李拒絕了幕僚的建議,他認為只要能在石頭城擊退高嶽的軍馬,整個局面便會安穩下來。

很快,京峴山一帶烽火飛揚,李的大軍開始往西而進。

圍繞著金陵石頭城,淮南和宣潤這兩大江淮雄鎮,終於由政治上的鬥爭,延續到了武力衝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明面上,朝堂鬥爭,李這方的裴延齡、李齊運,藉助自己和皇帝的特殊關係,徹徹底底擊垮了高嶽這方的杜黃裳、陸贄。

然而當高嶽決心動兵的那刻起,牌局的博弈似乎又推倒重來了。

軍事上的勝負,瞬間開始反過來決定起朝堂上的起落來。

武毅軍的獨走,先是震動到了淮汴間的宣武、武寧兩個藩鎮,董晉和張建封頓時不知所為,接著山南東道的忠義軍節度使於,和鄂嶽武昌軍節度使嚴震,也是驚愕莫名。

隨即便是忠武軍、東都,一線往西,訊息一段接著一段,瞬間接力到了長安大明宮。

金鑾殿中,裴延齡抖得和篩子似的,對皇帝說,高嶽起兵謀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