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官最新章節列表 > 17. 御駕親征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7. 御駕親征討

“高三啊,你給朕盡心征討。”

就在皇帝期待時,當真是事遂心願:

九重宮闕處,京西監軍院的人,騎著馬過中渭橋,抵達玄武門,高聲疾呼:

“汲公在朔方黑水處,對叛亂党項取得大捷了,斬首近萬!”

“逆賊拓跋朝暉已坐困白城子,被我唐將士團團圍定,土崩瓦解之勢已成定局!”

欣喜萬分的皇帝當即坐在金鑾殿當中,召見數位翰林學士,激動地對他們說,平羌在即了,你們速速草擬慰勞的制文,去送給高卿。

當翰林學士們領命而退後,皇帝又宣入內庫弓箭使霍忠唐,同樣告訴他,朔方黑水大捷了。

霍忠唐頓時也歡喜到落淚。

“你自大盈瓊林庫中支出二十萬貫激賞錢,速速送往前線去。”

同時,恰好今天為王公、命婦、大臣們雲集光順門前,向皇帝問候起居的日子。

從涇州百里城趕來的普王,聲稱有要事向陛下稟告。

“什麼,御駕親征?”金鑾殿內,當普王單獨對自己說出這個想法時,皇帝最初是愕然的。

但很快,就好像有幾百只螞蟻在他周身和心頭爬動齧咬,是癢癢無比。

普王果然會投自己所好。

趁著這大捷的同時,朕還不順勢上去,藉著這股東風,君臣兩開花,豈不美哉。

不過皇帝還是有點害怕,他囁喏著問普王,“征討党項的是朕所設立的御營各軍沒錯,不過高嶽臨行前,朕曾答應他,連各路監軍使都不得對戰事指手畫腳,前線各方都由你都統長史負責,如朕御駕親征,高嶽他不高興的話,為之奈何?”

普王就說:“汲公雖在黑水取得大捷,可党項依舊在白城子負隅頑抗,這時陛下親臨,我軍士氣必然大振,一鼓作氣攻陷城池,這也是得蒙陛下您的威靈之福啊!”

這麼一說,皇帝頓時覺得朕對於整個戰局太重要了。

況且高嶽曾經和自己問對時,也答應過,對叛羌掃尾時,朕是可以御駕親征的嘛。

看著皇帝走來走去,焦躁不安,普王就再進一步,說和汲公的交涉便交給小王我了,旬日內必給陛下好消息。

“且慢,朕要是親征的話,這京師和政事堂......”

“太子如今已是壯齡,可以監國了,況且還有董中郎和陸門郎兩位宰臣留後,陛下何憂之有呢。”普王這話,讓皇帝立刻喜笑顏開。

對啊,就此讓太子鍛鍊下實際的政務,也是好的。

“嗯,朕也曾是天下兵馬元帥,那過去的戎馬歲月時時刻刻激盪在朕的心底,便傳話給汲公,只說朕想要登統萬城南山處,憑軾觀軍校、兒郎們圍獵叛羌。”

好幾百裡外的統萬城,沿著奢延水、無定河的河畔和山谷,唐軍營壘漫山遍野,宛若魚鱗般密集,其中高嶽在城北的空曠地,要求士兵掘出三處炮壘來,共架設大銅炮三十五門,每日自不同角度,交叉轟擊統萬城平朔門兩側的城牆和角樓。

沉重的炮彈不斷射中在統萬城高聳的角樓上,可這名城的堅固程度真的不同凡響,往往只是飛濺起一些白色的粉末煙霧,炮彈便墜落下來,打了數日,直到把事前所攜帶的炮彈打完,也未能轟塌任何一段城牆來。

同樣的,神策決勝軍在統萬城南面“朝宋門”,架設的八門火炮,所遭遇的局面也是如此。

“暫且不用轟下去,讓張保百帶一千兵馬,在契吳山上砍伐大樹,再運到營地裡來。”此外高嶽還派人,要他們從葭蘆山、米脂處緊急調運更多的神雷藥和彈丸來。

“逸崧,對此城還是要攻心策略為上啊!”杜黃裳建言道。

高嶽點點頭,說門郎此言僕受益良多,統萬城雖大,儲存糧食充裕,但畢竟有限,承載不了近十萬的平夏部族人,拓跋朝暉已開始往外疏散,其實說是疏散,在我唐圍城營壘前和輕騎的遊走抓捕下,基本全都被俘虜。據我測算,整座統萬城站城牆守垛口、守敵樓,還有內城裡的預備軍力,統統加在一起,也不過一萬五千到兩萬人左右,下面便是攻心和奇襲的戰術了。

畢竟拓跋朝暉的小兒子在我們的手中。

杜黃裳退去後,高嶽回到帳幕的後庭處,隔著屏風,梳著男子髮髻穿著獵衣的阿藏也即是崔雲裳轉了出來,“姊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高嶽答應著,接著便和阿藏在屏風後,仔細交談了很長時間......

“聖主要來此御駕親征?”來日,當高嶽集合諸位於帳幕中議事時,賈耽、杜黃裳等無不色變。

“聖主只是說要觀獵且親手分發激賞錢而已,並沒說要指麾戰事。”高嶽寬慰說。

可眾人猶自臉色蒼白,內心不安。

“那逸崧你?”賈耽如此詢問高嶽的態度。

“其實聖主來此觀獵督戰也好,一來可落敵膽氣,二來激勵三軍將士,三來白城子陷落後,聖主可親臨大河,威震塞外(指回紇),順便將德陽公主送嫁,並讓武義可汗出大軍,配合我唐隨後光復河隴的大舉。”高嶽居然贊同御駕親征,另外他還敏銳指出,這樣還能震懾下關東那些蠢蠢欲動圖謀不軌的方鎮,可謂一舉數得。

“那國事奈何?”杜黃裳便問。

畢竟先前出軍討伐統萬城,就一下子出動了三位宰相(高嶽、賈耽、杜黃裳)級別,和拓跋朝暉作戰,可謂“三相一天子會戰”。

現在我唐天子也要摻和進來,那可就是“三相二天子會戰”了。

那朝堂可就空了,整個國政、國計,難道就指望陸贄嗎?反正沒人指望董晉的。

“太子聰敏仁愛,可上奏聖主,以太子監國。”高嶽當即說出來,意思就是要看賈耽和杜黃裳的態度。

賈和杜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

這樣很迅速的,京西的神策護軍中尉西門粲,就將“白城子前線的宰相們一致同意,並希望聖主車駕親臨朔方,以此激勵將士用命平叛”的訊息,傳遞到了長安城。

皇帝開心到幾乎昏厥,當時就把霍忠唐來喊來,說二十萬貫的激賞錢不夠,給朕加到五十萬。

霍有些為難,說今年鹽利大損,在支百官俸祿、軍隊花銷後,朝廷三司都要蕩家底了,要不是西南西北各方鎮支援,這仗都難以支撐下去,陛下您的內庫也不富餘啊,全激賞出去,以後成了定規,再減可就難了。

“讓中官持朕的敕令,去關東、東南再宣索!”皇帝徹底不要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