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蜀漢的復興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

西元257年,是蜀漢延熙二十年,曹魏甘露二年,東吳太平二年。這一年的五月,曹魏的都督揚州諸軍事,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揚旗。宣佈出兵討伐意欲謀朝篡位的司馬氏。

這是繼王凌、毌丘儉之後,壽春第三次揚起討伐司馬氏的大旗。也是忠於曹魏政權(這個倒也未必是終於曹魏了,更多的是終於自己吧)的地方實權將領的最後一次反抗。

這一年,距離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已經整整十八年了。繼司馬懿、司馬師之後的司馬昭接掌司馬氏的勢力也已經有了兩年。忠於曹魏的力量已經微乎其微,可以說,諸葛誕發動的這場叛亂,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但是,作為穿越者的關儀知道結局是怎樣的。這個時代的人可是完全不知道啊。諸葛誕的叛亂,對於日益衰弱的漢、吳兩國來說,無異於一針足夠分量的雞血!

距離曹魏的揚州(曹魏的揚州只有東漢揚州的北部一小部分)最近的東吳反應相當迅速,大將軍孫綝迅速派出原曹魏降將文欽、文鴦和東吳大將全鐸、全端等人率兵數萬在曹魏的雒陽朝廷討伐軍未到位之前,搶先進入壽春協助防守。同時東吳方面繼續徵調人馬,糧草準備和諸葛誕的叛軍一起迎擊即將到來的曹魏征討軍。

蜀漢方面,大將軍姜維在得知諸葛誕反叛後,再次強烈要求朝廷派發糧草甲仗,他要趁此機會再次北伐。

面對曹魏內部出現大規模叛亂的良機,原先堅決反對姜維北伐的諸葛瞻也無法淡定了。他不再堅持己見,而將皮球踢給了皇帝劉禪。

“嗯,侍中的意思,是讓朕來決斷麼?汝等就不能給個意見?”

“陛下恕罪。偽魏再次發生叛亂,確實機會難得。但國家連連征伐,府庫空虛,百姓困苦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所以,臣等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哎……中常侍,奉宗還是不能視事嗎?”

“回陛下,奴才昨天親自去了尚書令的家中,尚書令仍舊不能起身,所以……”

“…….哎”

劉禪很聰明,也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他非常清楚:這一次壽春大叛亂未必就能得到一個好結果。這個時候蜀漢出兵也不見得就能得得了好。但是作為自稱漢室正統的蜀漢來說,討伐曹魏本身就是其政權合理性的唯一證明。現在人家內部都發生那麼大的叛亂了,你都不派兵征討一下,那你還叫什麼漢室正統?

所以這個時候的劉禪無比懷念陳袛在的時候。如果是陳袛,那麼他一定會強烈建議再次北伐。即使北伐失敗,陳袛也會毫不猶豫的把失敗的鍋給背起來,對劉禪不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可是諸葛瞻這公子哥就太過分了,直接把球踢給自己——這哪裡是當臣子的態度?做臣子的不能為了愛惜自己的羽毛就不給皇帝背鍋啊!

“嗯,那麼諸位僕射的意思呢?”代理秘書長不稱職是吧?那朕就直接問各個秘書。

但是可惜,全都TMD的不開腔。

這都是一群什麼人啊!你們居然合起夥來把朕架在火上烤!

“召,大將軍姜維率兵北伐偽魏。須得謹慎用兵,反覆尋找破敵良機。”

…….

武都郡,下辯。蜀漢大將軍姜維駐節處。

“大將軍,朝廷的旨意下來了。允許我們出兵!”

“善,吾來看看……哎……”

“大將軍為何嘆氣?”

“休然(柳隱),你來看看陛下的這道旨意。准許用兵,出兵多少呢?後面還有謹慎用兵,反覆尋找破敵良機這句話……陛下這是要我們以穩為主啊。也就是說,兵是要出的,但取不到像樣的戰果不要緊,但一定不能出現大的損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陛下怎麼能這樣?這戰陣之上,哪有萬全之策?”

“陳奉宗病倒,陛下在朝堂之上……”

“大將軍,尚書令病倒之後,我軍的給養…….”

“我知道我知道。”姜維煩躁的來回踱步許久:“漢魏兩國國力差距越來越大,我軍人才逐漸凋零……再不在戰鬥中尋找生機,莫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我大漢還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哎,維也只有竭盡全力周旋一二。只是將來去了那邊見了丞相,我……”

“大將軍,雖然如此,可是我們還是要去做的,不是麼?”

“是啊,即便是完全沒有了希望,我們也要奮鬥到底!”

可以說,姜維的處境比諸葛亮時代艱難多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是蜀漢不折不扣的權臣:皇帝什麼的給我一邊去!其他顧命大臣什麼的也給我一邊去。軍事、民政、外交,統統都是我一個人說了算。要北伐,全國的人力物力都要給我轉起來。

可是姜維就完全不同了,他不是權臣。民政他參不上手,外交基本跟他沒關係——反正對曹魏的外交就是一個字:打!至於軍事,說起來他是蜀漢的最高軍事長官,大將軍。可是他能調動的也只有直屬於他的機動軍團,頂天不超過五萬人。這還是費禕那個和平主義者掛了以後的事情,以前他手裡的軍隊從來沒有超過兩萬!

所以諸葛亮時代,蜀漢北伐。曹魏得頃舉國之力來防禦。而姜維的北伐嘛,基本上一個雍涼軍區司令官就可以應付了。

蜀漢的衰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蜀漢建國時間長了,新的世家大族開始形成,開始侵吞國家的資源導致國家從農民身上拿到的越來越少,不得不進一步剝削可以掌控的自耕農,然後造成剩下的自耕農生活惡化,大面積破產——整個兒一惡性循環。姜維的北伐確實耗費了一定國力,但這種消耗和諸葛亮時代的消耗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姜維更多的是一個可悲的背鍋俠。

“不管怎樣,這是難得的機會,哪怕希望再小,還是要去努力抓住。休然,傳令下去,整理甲仗,清點糧草。準備出兵。”

“諾!”

“對了,還是派人去伯恭、元儉那裡,請他們十日之內率領本部兵馬前來會合。”

“呃……諾!”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蜀漢的機動兵團總的來說是一群理想主義者扎堆的地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就算這個充斥著理想主義的團隊,也一樣有不河蟹的聲音。

張翼,字伯恭,益州本地出身的將領。是益州派在軍方的代表。這位和譙周一樣,是堅定的反戰人士。對姜維經年累月的北伐極為牴觸和不滿。但是誰讓蜀漢能打的將領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老呢?相對而言,才五十多歲的張翼算是難得的年齡不大,領兵能力還不錯的將領了。而且,出於政治因素考慮,大漢北伐,怎麼能沒有益州人的代表呢?所以,每次姜維出兵,都要儘可能的帶上張翼。而張翼雖然滿臉的不情願,但也不得不跟著北伐。

至於廖化,這位老先生並不反對北伐。但是老先生對姜維的能力很不滿意:以前有費禕制約你,你的兵少拿不到什麼成績就算了。現在你是大將軍,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你,卻還是不能取得決定性戰果。充分說明你這個人不行——不如換我來算了。

雖然如此,但蜀漢的指揮官真的太缺乏了,所以姜維還得每次忍著廖化的白眼和嘲諷,把這個人瑞給帶上。不管怎樣,這位老先生是荊州派的元老級人物,姜維一方面需要廖化的軍事才能,一方面也需要靠他來壓制荊州派的年輕人。

因為,荊州派的二代們,如諸葛瞻、張紹等人,以及蜀漢建國時在荊州派內還屬於小字輩現在則成長為大佬的樊建、董厥等人,其政治主張都已經開始逐漸的和益州派合流,不想北伐了。

身為涼州人士,曹魏降將的姜維,其實,是這個時代蜀漢最孤獨的理想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