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蜀漢的復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

“接下來,才是重新恢復關中的生產。諸位,由於今年的戰事以及旱災、蝗災,到現在十月份了,關中五郡以及隴西五郡都沒有開始種植小麥。所以,我們只有在明年開春後種植一季春小麥。而且只有這一季春小麥能獲得豐收,整個雍涼的糧荒才能徹底緩解。”

“大司馬所言極是。”

“但是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要根除旱災、蝗災的影響。畢竟,從今年秋天的雨水情況以及現在的氣候來看,明年的天時應該也不怎麼友好……”

因為諸葛亮的關係,蜀漢的官員個個都偏重實務。加之蜀漢的北伐長期缺兵少糧,所以蜀漢的官員也幾乎人人都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瞭解。按照大家的經驗以及本地老農的訴說來看,明年的關中,多半還是個災年。

“先來說蝗災吧。改之,長安的蝗市現在執行得如何了?”

“啟稟大司馬,長安蝗市開張近兩月,累計收入蝗蟲十萬三千餘石,跳蝻九萬餘石,蟲卵一萬八千三百餘石。當然,屬下剛才列舉的資料,全部都是乾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蝗市裡各部異族、各地百姓送來的蝗蟲和跳蝻已經近似於無。不過蟲卵的量應該還會持續增長。”

“善。把這些東西全部打成粉末,一部分送到梓潼去。本官已經行文我復興社在梓潼的生產基地今年提早開始多飼養雞鴨。這些粉末送到後,可以充作雞鴨的部分飼料。另一部分摻進麥粉中,以後賑濟糧可以發這個。”

“喏。”

“明年開春後,讓梓潼郡那邊至少要給關中提供三萬只以上的雞鴨。另外,我們前幾個月在郿縣那裡的蜘蛛,都開始產卵了吧?”

“已經大量產卵。屬下已經命令專人把這些蜘蛛卵附著的秸稈保護起來。只等明年天氣稍稍轉暖就開始分發到關中各地的田間地頭。”

“善,諸位。挖掘蝗蟲卵,多準備雞鴨、蜘蛛,都只是未雨綢繆,對蝗災提前有個應對。但若是明年還是旱災,地裡長不出糧食的話,那這些事情都是沒有什麼大用的。關鍵的關鍵,還是如何減少明年的旱情對生產的影響。嗯,休然公,你是雍州刺史,你這雍州十郡下面各縣的主官都安排妥當了麼?”

“回稟大司馬,十郡太守、六十三縣縣長均已全部到位。太守均是來自益州的成都朝堂或者益州原本的郡太守轉任。六十三縣縣長有四十縣是益州官員轉任,二十三縣是本地賢良出任。縣下各亭的亭長也已經基本配備到位,全部都是我大漢本次大戰後因傷退役的老兵。”

“善,諸位。本官的意思,在今年的最後兩個月以及明年的前兩個月,共四個月的時間裡,重新疏浚關中的各條溝渠!”

所謂關中平原,其實是一塊被秦嶺、隴山、黃土高原所包裹的狹長河谷盆地。在這塊盆地裡,平原、臺原、谷地諸多地形錯綜複雜。

關中的水源,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渭河。渭河從隴山洶湧而來,進入關中平原後水面變寬,流速變緩。橫穿整個關中平原。是關中最大的水源。關中平原其實就是渭河中下游的河谷盆地。

第二部分,是來自秦嶺之上,由南向北流淌的諸多河流。比如武功水、駱谷水、芒水、澇水等。

第三部分,則來自黃土高原,由北向南流淌的河流。最大的一條當然是涇河。此外還有汧水、漆水、洛河等。

需要說明的是,後面兩個部分的諸多河流,其最終基本上都是匯入渭河。可以說,整個關中水系,也基本可以簡稱為渭河水系。

說了這麼多,其實畫張圖就更直觀:先在白紙中央劃一條橫向直線(渭河),然後在這條直線的上下兩邊各劃幾條豎向直線(南北諸多河流)。這就是最簡單的關中天然水系。

在這天然的水系中,毫無疑問,渭河沿岸的土地是基本不會因為乾旱而苦惱的。可問題在於,一方面渭河沿河的土地和整個關中平原比起來佔比極低,另一方面是:其他地方的旱災會引發蝗災。蝗災一起,渭河沿岸的土地上,莊稼長得再好也是白搭。

而且關中的水源中,來自於秦嶺的河流還好——這個時代的秦嶺植被儲存非常完好。來自秦嶺的河流水流量充沛,含沙量也比較低。但是來自黃土高原的河流就不太好了:含沙量偏大不說,水量大的時候容易形成洪澇,水量小的時候又容易斷流。

最後,到底是處於中國的西北地區。這塊地方的降雨量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充足。所以,關中地區的灌溉系統,如果不加以人工改造,純粹運用天然水系進行灌溉,剩下的就是靠天吃飯的話。所謂的關中千里沃野,是產不出多少糧食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關中這個地方,是秦帝國和西漢帝國的肇業根基。兩朝的統治者對這裡的農業生產都極為重視。兩朝都花了極大的力氣對這裡的天然水系進行改造。

如何改造呢?修渠。

秦代傾舉國之力,修築了大名鼎鼎的鄭國渠。所謂鄭國渠,其主要作用就是把洛水和涇河連結了起來。

前文所述,關中雖然有諸多的河流,但除了渭河是東西流向以外,其他的河流都是南北流向。在自然條件下,這些河流除非最終都匯入渭河,否則彼此之間是不會產生聯絡的。而黃土高原上南來的河流含沙量又偏大,無法直接利用起來耕種。這就造成遠離渭河北岸的地區,雖然兩邊都有河流,但就是無法有效利用這裡的水源進行耕種。

而鄭國渠呢,是東西走向,起於洛水,止於涇河。在渭河以北,提前的把洛水和涇河給連結了起來。而且關中這塊地方,是南北高,中間低。現在鄭國渠掛在渭河以北,由於地勢的原因。鄭國渠裡的水流可以依靠地勢自然的向南漫灌。於是,鄭國渠以南,渭河以北,洛水以東,涇河以西的這一塊地方,就從水源匱乏的鹽鹼地一下子變成了水旱從人的千里沃野。

史書記載,鄭國渠建成之後,秦國一下子多了一百一十萬畝的可耕良田,每年從這塊新增良田上能收穫近五百萬石糧食。當時秦國全國的人口也就六百餘萬。也就是說,光是一條鄭國渠,就能讓秦國的全體百姓多出近一個月的口糧!

所以後來的西漢定都長安後,也大力修建關中的水利系統。其主要方法也是開渠。開渠的主要目的和鄭國渠也是一樣:透過各種新的溝渠,把關中南北走向的各條河流,在它們匯入渭河之前就提前連結起來。同時透過建設溝渠的地理環境不同,變鄭國渠的漫灌為澆灌……然後溝渠經過的地方,就會從缺水的乾旱土地變成水旱從人的沃野之土。

整個西漢兩百餘年,關中修建了很多新渠,並且把各類新渠按照灌溉、運輸等做了分類。形成了強大的水利網。從而保證了關中的強大。

西漢後來被新莽所篡,再到後來劉秀建立東漢,國家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洛陽後。關中諸多的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缺少了維護。到了後來董卓、李傕、郭汜、韓遂、馬超等先後控制長安,關中反覆被戰火摧殘後,這裡的水利工程大多都處於荒廢狀態了。

待到曹操徹底趕走馬超,重新將關中納入治下後,派出了張既擔任雍州刺史。張既在位的時候,傾盡全力修復了部分鄭國渠,並疏浚了部分白渠——但到底這時候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洛陽和鄴城。而在劉備拿下漢中後,關中又成了經常受到蜀漢騷擾的邊境地帶。所以,曹魏也好,晉國也罷,對這裡的投入真的極為有限。因此,關中的水利,始終沒有重現西漢時期的盛況。

現在,關彝來了。

“本官認為,在當前局勢下,百姓雖然手裡因為前些時日晉國的救濟還有點餘糧。但是他們都知道這點餘糧撐不到來年收穫,甚至撐不過這個冬天。所以,百姓心裡是惶恐的。若是我們單純的、不斷發放糧食救濟百姓,呵呵,需知人心永遠不足,這樣的方法其實效果也好不到哪裡去。因此,本官認為,應該趁著冬天將至,農民普遍空閒的時候,組織全關中的百姓,集中疏浚、重修關中的各條溝渠。在修建過程中,按照百姓的出工量,發放糧食給百姓作為酬勞。這樣的方法,叫做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