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蜀漢的復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

“帶犯官譙熙!”

三日後,長安縣衙。常忌高坐主位,關彝等一眾季漢高官分坐兩邊旁聽。所謂的譙熙案,正式開庭審理。

這三天裡,關彝雖說回家後就通報了此事給自己的家眷。但無論譙嬙也好,劉玲也罷,都沒有對此表示出很過激的反應。反而是譙嬙還安慰關彝,說關彝坐在這個位置上了,一定要秉公辦理此案,不要因此寒了大家的心。若是自己的兄長真的罪無可赦,那就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不得不說,自己的妻子這樣的表態,反而讓關彝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在兩個衙役的押送下,譙熙被帶進了縣衙。嗯,衣服很乾淨,頭套也很整潔。看得出來,在長安縣衙的監獄裡,陳裕還是給了他優待的。

“啪~!犯官譙熙,你可知罪?!”

“本官無罪!常茂通,你這賣直邀名的酷吏!為了你的名聲而不擇手段!諸位,今日常茂通為了邀名便拿本官這樣的大司馬妻舅下手,若是此事得逞,下一步豈不會拿在座諸位下手?警之!”

“哼,譙伯和。先糾正你一個口誤。本官乃大司馬府從事,年俸兩千石。你乃下縣縣長,年俸兩百石。見了本官,你要自稱下官!”

“哼!如此上官,下官不服!”

“呵呵呵,本官會讓你服氣的。”暫時壓制住了譙熙的勢頭後,常忌再把驚堂木一拍:“本官問你,去歲關中大旱,大司馬下令,各縣動員百姓蒐集蝗蟲、跳蝻、蟲卵換糧。此令你可知道,在你縣是否執行?”

“此令下官當然知道,也認真執行了。”

“執行了?哼哼,那本官問你。從去年九月關中初定開始,一直到今年一月,關中大範圍降雪,挖掘蟲卵基本停工為止。你這臨涇縣,一共收到多少蝗蟲及其蟲卵?一共發出去多少糧食?”

“……此事,下官已經責成有司負責。具體數字……不清楚。”

譙熙這話一出,旁聽的劉永、姜維、張翼等人,人人長嘆了一口氣,微不可查的開始搖頭。

但是常忌這時候反而不生氣了:“那你這個縣衙裡,誰清楚?”

“……此事,下官交給縣丞張幼朝了。”

“來呀!帶犯官張暉。”

被帶進來的張暉,衣服也很是光鮮整潔,關彝微不可查的瞟了長安縣令陳裕一眼:這小子,很會做人啊。

“犯官張暉,你可知罪?”

“下官無罪!”

“呵呵呵,本官問你,你這臨涇縣一個冬天,上交了多少蝗蟲、蟲卵。從安定郡太守府領了多少錢糧?”

“呃……此事繁瑣,而且時隔許久。下官記不清了。”

“呵呵呵,沒關係。你記不清,本官可查得很清楚。炎興六年的冬天。你臨涇縣交給安定郡太守府的,是一百七十五石蝗蟲,一百石跳蝻和三十五石蟲卵。這些都是乾重。按照大司馬府的滅蝗令裡的定價,應該從安定太守府領取三十八萬錢。你們臨涇縣沒有領錢,而是領的糧食,大約是三千兩百石左右。”

“對啊!常從事,我臨涇在去年的蝗災中全縣受災。整個縣的耕地顆粒無收。下官要錢來幹什麼?發給百姓了百姓還要到處去買糧。不如我們縣衙統一買糧,如此路途中的損耗也要小得多。對百姓也是善政啊!不光本縣,其他周邊諸縣,也是如此啊。”

“呯~~!犯官張暉,你還好意思說?!三千兩百石糧食啊!大司馬府給各縣制定的路途損耗額度是百分之二。但你臨涇縣本身就是郡治所在,所以不存在損耗。但是這麼點糧食,你讓你治下的百姓如何渡過這個冬天?你臨涇縣的人口可是有漢民三千七百餘人,冬季在臨涇縣北部放牧的異族有兩個小部落,也有口兩千餘人。三千二百石糧食,你讓這五六千人吃一個冬天?你剛才也說了你臨涇全縣顆粒無收是吧?你給本官算算賬,五六千人怎麼靠三千二百石糧食熬過冬天?本官給你列舉你周邊幾縣的資料吧。你南邊的,新平郡的鶉弧縣,有口五千七百餘人,加上在那裡過冬的異族。實有人口八千三百餘人,他們領了多少糧食回去?兩萬一千石!便是如此,他們一個冬天下來,還是有兩百多人凍餓而死!你東邊的安定郡西川縣,治下各族人口跟你差不多,有五千八百餘人。他們拉了多少糧食回去?一萬九千八百多石!結果一個冬天下來,凍餓而死的有一百九十多人。你那個縣,才這麼點糧食拉回去,你說會死多少人?”

“這個……本縣縣民只採集到了這麼一點蝗蟲、蟲卵。下官有什麼辦法?總不能讓郡守府虛增賬目,盜取國家糧食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哈哈哈哈~~~”常忌不怒反笑:“好!張暉,本官問你,去年冬天,你那臨涇縣凍餓而死多少人?”

“……”

“說啊!怎麼不說了?”

“一千兩百五十六人。”

“啊?”聽到這個數字,在旁邊的譙熙一下子跳了起來:“張……縣丞,死了這麼多人?為何不報知本官?”

“哼!”不理會驚訝的譙熙,常忌雙眼死死的盯著張暉:“犯官張暉,這些人真的死了嗎?真的全都死了嗎?”

“……”

“透過本官前些時日的微服私訪,你臨涇縣這個冬天實際死亡人數大約是三十五人。單看這個數字,比起周邊諸縣都要好得多。但是!經過去年一個冬天,你縣名冊的人口確實少了一千兩百五十六人!除了真正凍餓而死的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進了你張暉的莊園!張暉,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常從事,這不也是沒有辦法的麼?本縣確實是蝗災的重災區,但是蝗蟲會飛啊。他們不在本縣停留,本縣如何才能獲取足夠的蟲體和蟲卵呢?蒐集數量不足,下官又不忍做假賬欺瞞上官。這領回來的糧食自然不足。糧食不足,為了不讓大量縣民凍餓而死,自然只有下官的莊園勉為其難的接受那些災民的投靠了。”

“混賬!簡直就是放屁!”說完這話常忌起身,對著劉永、關彝拱了拱手表示歉意,然後回過頭道:“蝗蟲確實會飛,所以這成蟲、跳蝻量太少本官不和你計較。但是你那臨涇縣,乃是安定郡郡治所在。平日開耕田地,來往放牧的異族都是最多的。在安定諸縣中,植被被破壞得最多。照理蝗蟲產卵量你那裡應該是最多的。怎麼才這麼點?”

“這個,或許是本縣百姓都慵懶刁鑽吧。”

“你~~~你這匹夫還要頑抗到何時?來啊,帶安豐亭亭長和侯射亭亭長。”

隨著常忌的呼喊,兩個衣衫不整的漢子一瘸一拐的進了大堂。這兩位大約都是三十來歲的年紀。一個少了一條腿,一個雖然雙腿健全,但其中的一隻膝蓋明顯的變了形。總之,都是殘疾人。

“兩位如何稱呼,給堂上諸位上官自我介紹一下。”

“諾!諸位上官,草民黃定,祖籍荊州義陽。家祖隨先帝入益州,後來戰死在夷陵。家父隨大將軍北伐,戰死在段谷。在下後來隨大司馬北伐,在郿縣郊外被晉賊砍斷了右腳。不得已退役。受大司馬厚待,讓在下擔任安定郡臨涇縣安豐亭亭長一職。”

“諸位上官,草民柳明,祖籍益州蜀郡。草民隨車騎將軍北伐,在街亭一戰中被敵人的大錘敲壞了膝蓋。不得已退役。受大司馬厚待,擔任臨涇縣侯射亭亭長。”

“兩位壯士,你們給諸位上官講講,這個臨涇縣衙是怎麼對待你們的?”

“諾!諸位上官。臨涇縣之事,是我二人翻山越嶺找到常從事進行舉報的。主要的問題便在於,臨涇縣衙以各種理由,拒收我們兩亭上交的蟲卵。諸位上官,我們都是為國效力之人,知道國家拿出糧食賑濟災民極不容易。所以對蟲卵質量的把控是極為嚴格的。我們送到縣衙的蟲卵,絕對是乾燥,而且含沙量極小的。但是臨涇縣衙就是以各種理由拒收!要麼就是說含水量太高,要麼就是嫌棄我們的蟲卵有沙粒。這,這蟲卵本就是從沙土中挖出來的,不管怎麼淘洗,有一兩顆沙粒在所難免嘛!實在不行,你收下我們的蟲卵,可以在重量上給我們打折嘛!可是臨涇縣衙就是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