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實景紅包大抽取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7章 華夏九鼎——雍州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7章 華夏九鼎——雍州鼎

看著變化之後的山河珠,周瑞的眼中閃過一絲欣喜。

今天看來要雙喜臨門啊。

因為,經過他這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實景紅包軟體的條件,差不多滿足了。

他終於可以快要進行再次升級了。

周瑞將水靈珠融入到山河珠之後,沒有花太多的時間進行關注,然後繼續開啟下一個異世界紅包。

這一個異世界紅包開啟之後,周瑞不由驚呼一聲。

“窩草”,周瑞大叫一聲,“九鼎”。

周瑞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個紅包裡面竟然是華夏九鼎。

當然,紅包裡面只有一個,並不是九個全部都在這裡。

否則,即使是周瑞,也要激動地跳起來了。

眾所周知,華夏有九鼎,象徵著華夏的重器。

九鼎,從古時候就非常重要,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大禹鑄造九鼎,分封九州。

從此,華夏大地亦有“九州之地”的稱呼。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所以出現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

基本上都在彰顯自己的“王霸”之力。

後來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九鼎就消失不見了。

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但是這九鼎,明顯和大禹鑄造的九鼎無法相提並論。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

周瑞在紅包上面輕輕一點,只見紅包上面的資訊顯露出來。

這個紅包裡面的九鼎乃是——雍州鼎。

來自影視世界——《羋月傳》。

當看到這個資訊之後,周瑞的神情不由一懵。

羋月傳?

周瑞有些無語,繼續看下去。

秦武王(嬴蕩)四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

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以窺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廟明堂中欲窺九鼎。

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

守鼎的官吏說:“此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秦武王盡平生之力,將鼎抬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位秦武王,就是羋月傳中的嬴蕩。

······

看完之後,周瑞不由吧嗒了一下嘴。

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事情。

接著,周瑞開啟紅包,將“雍州鼎”從紅包裡面取出來。

只見一個高約“一丈四尺”的巨大青銅鼎出現在他的面前。

三足兩耳,腹為圓。

在鼎身上面,鐫刻著“龍鳳”圖案,除此之外,在雍州鼎上,還鐫刻著山水之奇景。

有山,有水,有湖泊,還有五穀等等。

十分地巨大。

《拾遺記》卷二載曰:“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鼎中常滿,以佔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

周瑞看著面前的“雍州鼎”,忍不住用自己的鑑寶術鑑定了一下。

隨著周瑞的動作,只見一團紫氣氤氳而生,籠罩在九鼎之上。

這一團紫氣如同驕陽一般,散發著強烈的光和熱。

讓周瑞情不自禁地眯上了眼睛。

周瑞適應了之後,睜開眼睛,而這雍州鼎的資訊也顯露出來。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

後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

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這雍州鼎上鐫刻的山河之奇景,正是雍州的獨特風景。

······

九鼎被鑄造出來之後,一直被夏朝的歷代帝王好好地保護著。

但是,王朝更替,世事變遷。

夏桀滅亡而商湯立。

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

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

後來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依武王之願定鼎雒邑,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

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

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使其相互制約,保九鼎不失。

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沉沒在彭城泗水之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一直在尋找九鼎。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在泰山完成祭天大典後,曾專程來到彭城泗水之濱,派人打撈周鼎,但毫無結果。

······

後來,不斷有人去泗水,想要將九鼎打撈出來,但都是徒勞的。

周瑞看完雍州鼎的資訊之後,不由點了點頭。

對於那段歷史,周瑞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泗水撈鼎”的故事。

《水經注·泗水》中記述甚祥而切:“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泗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數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亦雲系而行之,未出,龍齒齧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大早絕鼎系’,當是孟浪之傳耳。”

翻譯過來就是說,秦始皇在泗水撈鼑,結果剛剛將其打撈出來,一條蛟龍突然出現,然後將繩索給咬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