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實景紅包大抽取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7章 錢幣珍藏——五十名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07章 錢幣珍藏——五十名珍

這清朝的藏寶圖中,擁有著無以倫比的財富。

其中古董珍玩居多,黃白之物稀少。

這一個寶藏,周瑞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留下來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寶藏的主人,一定不簡單。

在寶藏之中,有戰國時期的玉璧,有青銅器,有西漢時期的青銅器,還有陶罐。

當然,最多的還是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物品。

無論是瓷器,還是金銀首飾都有。

而錢幣,大部分都是清朝的,也有一部分其他朝代的。

在那琳琅滿目的錢幣之中,周瑞篩選出二十四枚五十名珍的錢幣。

當然,這二十四枚之中,有重複的。

其中最多的乃是崇慶元寶,一共有八枚。

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

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釐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

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瞭解全國儲存有五六枚真品。

崇慶元寶史志不載。

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

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贗品,而錢幣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

除了崇慶元寶之外,還有三枚元德重寶。

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釐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十分的稀少。

二十四枚五十珍錢幣,其中有八枚崇慶元寶,三枚元德重寶,四枚靖康通寶,五枚至正之寶,三枚乾亨通寶以及最後的一枚天啟通寶。

這些錢幣,每一個都可以當做一級文物。

主要是存世量稀少。

所以顯得珍貴。

周瑞還記得,在一次拍賣會上,一對郵票,被拍出了天價。

後來,競拍得到郵票的人,直接將其中一張給撕碎。

然後對著下面的人說道。

“從現在開始,世界上只有一張這種郵票”。

而那郵票,成為了孤品。

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價格更高了。

為什麼?

不正是因為這是孤品嗎?

“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

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

在數十萬的錢幣之中,僅僅只有四枚靖康通寶,而沒有靖康元寶的影子。

至正之寶乃是元朝順帝至正年間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

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

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

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製;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最大者;徑達8釐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最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至正通寶”一類書法相同。這類銅錢均比較罕見,價格極高。

······

即使是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常見。

這也導致其價格不斷上漲。

而且,很多有錢的收藏家,想要收藏,但是拿著鈔票,根本就買不到。

最後乃是天啟通寶,周瑞翻遍了所有的錢幣,僅僅只有一枚。

更坑的是,上面還有一道劃痕,如同一道疤。

不知道是磕碰的,還是什麼原因。

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

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釐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釐米的小錢。

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於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

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曆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

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複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採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

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於官鑄過於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

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複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

“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復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公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幣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於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歷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

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

周瑞手中的,正是元篆書折三天啟錢,乃是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