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崛起軍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立後勤保障體系(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立後勤保障體系(1\5)

正如總後首長所說,柏毅這段時間的確是忙得有些腳不沾地,50式自動步槍的生產自不必說,需要他在技術上親力親為以便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槍械;“積木式”機床方面偶爾也需要去看看,以免出什麼紕漏。

如果時間充裕,還要將全自動槍械小組成員召集起來,對他們進行裝備知識的培訓,可以說,隨著朝鮮戰事爆發,柏毅也像陀螺一樣高速運轉起來,然而就在他開始醞釀新的研製計劃時,總後首長的一道指令便將他從車間轟鳴的忙碌中,拉回到清淨的書桌前。

“將你對蘇聯後勤的看法和總結,儘快擬一個報告,呈遞東北局!”

電令的全文便是如此,簡潔中帶著急切與等待,柏毅知道,他與秦東民的“閒聊”終於起了效果,而他的心裡也可以稍稍安定一些,畢竟無論自己的辦法能起到多大作用,至少能讓上級對後勤問題重視起來,就算是一個大大的成功。

畢竟在我軍入朝作戰期間,後勤問題一直是困擾我軍進攻與防禦的重要因素,以至於聯合國軍都從我軍脆弱的後勤體系中,推導出我軍進攻的節奏,那便是著名“星期攻勢”:

即我軍進攻部隊的給養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左右的進攻能力,超過這個時間,便會因為後勤方面無法及時補充,而導致進攻減弱甚至暫停。

聯合國軍正是抓住這一點,在我軍進攻初期,利用機械化機動優勢,大踏步後撤,以避開我軍鋒芒,待我軍攻勢稍弱,轉過身就是兇猛的回馬槍,其反擊之猛烈往往超過二次大戰的同級別戰役,每當於此,我軍便會承受極大的損失。

柏毅沒有什麼改變歷史的遠大理想,更沒有稱王稱霸的宏偉目標,他想要做的無非是想讓那些渡過鴨綠江的年輕戰士們,能多一些的再走回來……

可問題是,他的確在後勤方面有一些想法,而且全都告訴了秦東民,就算總後首長想聽,他直接過去當面彙報就行了,何必還要寫報告,要知道柏毅的文字功底不是一般的差,天生沒有做文抄公的命,更何況這個時候即沒電腦,又沒打字機,完全靠手寫,幾千字的報告,要用手工整的寫下來,柏毅表示壓力真的山大!

不過壓力山大歸山大,軍令如山,改寫還得寫,於是柏毅足足憋了一天,將能省去的儘量省去,就算省不去的,也要儘可能簡略,如是刪了又刪,減了又減,終於形成一片不到兩千字的報告。

簡單地說就是三件事,第一,儘可能的統一彈藥口徑,在此柏毅的建議是步兵部隊採用三種口徑彈藥,即6.5mm,7.92mm以及11.43mm,這三種口徑分別應對步槍、輕重機槍和衝鋒槍。

而採用這三種口徑的理由也很簡單,那便是國內的保有量很大,即經得起消耗,便於及時補充,6.5mm彈藥自不必說,從918事變開始,這各口徑便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前前後後十餘年的時間,成為中國軍隊最熟悉彈藥,不但生產工藝成熟,保有量也很大,不說別的,50式自動步槍最後決定採用6.5mm口徑的中間型威力彈,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此。

7.92mm全威力步槍彈也是如此,因為這個口徑是國民政府軍隊標準的制式口徑,從30年代確立開始,直到徹底敗退,前前後後也有將近20年時間,海外進口加自行生產,使其保有量也是相當大。

中原地區的我軍所裝備的槍械有很大一部分便是7.92mm口徑,不過相較於步槍,作為我軍步兵火力支柱的民24重機槍以及ZB—26輕機槍也都採用這種口徑,聯絡到朝鮮戰爭的激烈戰況,將這款彈藥集**給輕重機槍是必然的選擇,至於衝鋒槍也是一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就算簡化,也還是有三種不同的口徑,對後勤的壓力還是很大,於是柏毅便提出第二點,那便是採用模塊化分裝,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二戰時期的美軍義大利戰場的安齊奧登陸戰。

戰後經過歷次局部戰爭,待到21世紀初得以最終完善,其核心便是針對不同軍兵種、不同作戰任務以及物質供給的優先次序,將彈藥、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必備物資靈活的組成一個個補給單元,送至前線便可隨拿隨用,不必再進行二次或三次分配。

比如就一個普通步兵而言,傳統的補給是先領取一定數量的彈藥,然後再去將食品拿到手,而後再搞一些生活物資,就算是稍稍整合,也需要排著隊,一手拿食品,另一只手拿彈藥。

至於後勤官兵更是忙碌,不但要分發物資,還有重新分類歸檔,而採用模塊化分裝便不用那麼麻煩,固定基數彈藥、食品和生活物資同意放在一個裝具裡,只需開啟箱子,戰士們將其背起便可。

如此,即節省了分發時間,有保障前線戰士能迅速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更重要的是,後勤補給點的暴露時間也將大大縮短,而這對於缺少制空權的我軍來說至關重要,其他軍兵種的情況也類似。

至於第三點那便是繼續加強後方的軍工生產,將產能的擴充與技術的研發結合起來,即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又在戰爭中摸索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從而促進整個工業體系的進步……

這份報告遞上去之後,總後首長可謂是若獲至寶,立即召集主管後勤的各級主管,商討如何建立一套更為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很快一道道,命令便從東北局發出,整個東北瞬間便動員起來。

不過較之柏毅保障體系的建議,總後首長對最後一條更為關注,因為那不是為了現在,而是放眼於未來,於是他再次站在辦公室的窗前,凝視的遠方,腦海中不斷冒出一個個他之前絕不肯答應的大膽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