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崛起軍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滿載而歸(1\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七章 滿載而歸(1\4)

莫斯科第一機械廠的興奮,只不過是柏毅和陳耀陽此次蘇聯之行的一個前奏罷了……

幾天之後,在列寧格列的波羅的無線電機械廠,他們在滿是汙垢的倉庫裡找到了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的釺焊機,這可是電子無線電領域最核心的焊接設備,很多電容器,電阻器的絕緣外殼以及彼此之間的連線都需要用到釺焊機來實施焊接。

別說是眼下的五十年代初,就算再過個一、二十年,釺焊機依舊是電子領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加工製造裝置,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電子製造方面有了極大提高,那也只不過是將焊接方式變成了鐳射釺焊,至於基本的原理和應用範圍基本上與老釺焊機沒什麼區別,可見釺焊機的重要性。

對此蘇聯人也是知道的,所以將這臺德國產的釺焊機當做戰利品運到國內時,便組織相關專家對其好一番研究,並結合蒐羅來的裝置圖紙,在其基礎上重新仿製了一批符合蘇聯標準的釺焊機。

至於這一臺被他們拆了個七零八落的釺焊機,在完成它的“教學”使命後,便被鎖在冰冷的倉庫裡,一放就是三年,眼見於此,柏毅直接二話不說,把這一堆零件化的“垃圾”全部打包帶走。

開玩笑,這麼好的東西,可不能在讓它吃灰了,儘管整臺釺焊機處在零件狀態,甚至外殼都鏽得有些穿孔,不過內中的核心裝置還比較完好,柏毅有信心將其復原並回覆生產能力,既然如此,自然是裝箱運走,讓其在中國重新煥發生機。

與其類似的還有一臺德國剛剛實驗成功的超聲波絕緣陶瓷鑽孔機,利用超聲波的振盪對電子元元器件的絕緣陶瓷鑽孔,相較於傳統的機械鑽孔,不但對絕緣陶瓷的損傷小,而且可以根據需要改變波形強度,實現不同形狀的複雜鑽孔,無論是靈活性還是生產效率都非常突出。

只是在當時的這類黑科技還沒有完全鋪開,這臺超聲波絕緣陶瓷鑽孔機只是個半成品,圖紙也在戰火中損壞,加之蘇聯電子廠更習慣工藝成熟,簡單易學的機械鑽孔,因此這臺機器便作為報廢品被蘇聯人扔到倉庫裡,柏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將其當做鍊鋼的廢鐵,與其他電子製造裝置一同打包運走……

隨後在明斯克特種光學製造廠,柏毅等人這在年久失修的廢舊廠房裡蒐羅了一大批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公司的光學製造裝置,其中的高精度車床、銑床和磨床都相當完好,鍍膜和拋光裝置雖然有錯損壞,但也沒有到徹底報廢的地步。

可就是這麼一整套足以加工出世界頂級水準的光學儀器的裝置,卻被蘇聯人棄之不用,別說是陳耀陽了,就連柏毅也一腦門子問號,要知道在此之前蘇聯人遺棄德系裝置也不少,可要麼是覺得德國的同類產品不如蘇聯自己的直接拋棄;要麼就是從裡到外拆了個七零八落將核心技術學到手後掃入垃圾堆。

可問題是,蘇聯的光學研製技術遠遠不如歐洲各國不說,自身的裝置也不是很精密,要知道能加工光學設備的無不是精度極高的專業機床,每一臺的價值都很高,很難想象一項吃相很難看的蘇聯人,竟然將到嘴的肉扔到一邊。

於是柏毅便好奇的問了其中的原因,答案卻令柏毅和陳耀陽啼笑皆非,原因無他,只因為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公司是享譽世界的奢侈品製造商,結果被蘇聯高層認定為帝國主義腐朽的象徵,連帶著俘獲過來的光學設備也被打上資產階級墮落的標籤,作為批判的物件丟棄在哪裡。

柏毅和陳耀陽簡直是目瞪口呆,沒想到意識形態居然能讓一整套光學製造裝置就這麼被當成廢鐵,沒錯,施華洛世奇的確享譽世界的奢侈品製造商,所生產的奢侈水晶受到無數明星富豪們的追捧,說是資產階級腐朽的代表的確沒冤枉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問題是,施華洛世奇公司可不單單是奢侈水晶的製造商,還是一家實力不俗的軍用光學儀器生產商,所生產的透鏡、光學瞄準儀器、成像裝置直到21世紀都是享譽世界精品。

不說別的,美國M1A2主戰坦克上光學瞄準鏡片,熱成像光學鏡片,著名大口徑狙擊步槍“巴特雷”上的綜合標準鏡都是施華洛世奇出產,可見其在軍事光學領域的造藝之深。卻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家有著深厚底蘊的軍事光學製造廠商,卻因為奢飾品在蘇聯成為下三流的角色。

不過好在蘇聯人沒有被意識形態徹底矇蔽了雙眼,施華洛世奇的蘇聯人看不上,可納粹德國另一家光學生產商卡爾蔡司公司卻令蘇聯人拋卻所有成見,所俘獲的各類光學製造裝置不但成為蘇聯下一代光學製造機械的範本,更直接成為明斯克特種光學廠升級換代的資本。

也正因為如此,踏入明斯克特種光學廠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濃濃的德系風味,這令柏毅和陳耀陽不禁暗歎可惜,蘇聯怎麼就不把意識形態批判再深入一步呢?如此卡爾蔡司不也就成中國光學製造的奠基之作了嗎?

要知道卡爾蔡司公司可是世界光學領域執牛耳者,經典的蔡司望遠鏡,直到21世紀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仿製品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中國的63式望遠鏡就參考過德國的蔡司望遠鏡,還有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上的光學瞄準具,“虎”式坦克上的潛望鏡,乃至元首用過的眼鏡都是卡爾蔡司公司的傑作。

所以與這家光學巨頭的血統擦肩而過,柏毅心裡真是有點小失落,不過也算不錯,完整的施華洛世奇光學生產裝置足以為當下的中國打下一個良好的光學工業基礎。

而此次的蘇聯之行,能為新中國打下基礎的何止是光學工業。無線電工業、重型裝置加工、精密加工製造、礦山開採等等,眾多被蘇聯人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丟棄的戰敗國裝置被柏毅儘可能的收攏過來,成為新中國各工業領域不錯的基礎。

再加上從莫斯科、列寧格列等地檔案館和研究所蒐羅來的一大批被蘇聯人視為異端邪說或毫無無異議技術垃圾的各類圖紙和技術範本,原本來時兩手空空的柏毅和陳耀陽,當踏上回國的火車時,卻早已是盆滿缽滿的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