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崛起軍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九章 核心技術(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零九章 核心技術(下)

烏斯季諾夫不能不為之驚訝,剛才的對話雖然說得雲山霧繞,但烏斯季諾夫卻聽得明白,什麼哪裡的被壓迫民族需要解放,我們的全域性就在哪裡,可說白了,就是想要對越南給予更大的支援。

對此烏斯季諾夫並不意外,畢竟中國與越南一衣帶水,幫助北越的紅色政權抵抗法國的殖民佔領,對中國穩定西南大後方有著極大的戰略意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因為如此,早在1950年,中國大陸剛剛獲得解放的當口,中國高層便應北越的請求,派出了一個高階軍事顧問團協助經驗欠缺的北越游擊隊抗擊勢如破竹的法軍攻勢。

然而還沒等中國軍事顧問團訓練下的北越軍隊有所作為,北方的朝鮮便突然燃起戰火,原本用於統一和穩定西南的龐大物資,不得已之下只能迅速北調,如此一來,北越只能暫時採取守勢。

就這樣一晃就是兩年,朝鮮戰事依然激戰正酣,而負責主要供給朝鮮軍備物資的白雲廠卻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越南,這其中說明什麼,以烏斯季諾夫的機敏哪能猜不到。

那便是朝鮮戰事即將進入尾聲,而越南必然會成為中國抵抗西方帝國主義滲透的另一個主戰場。

當然這僅僅是烏斯季諾夫驚歎的原因之一,與之相比最讓他難以置信的是中方的魄力,竟然希望用最新研製的武器裝備去援助越南,為此不惜以核心技術換取蘇聯的讓步與支援。

中國人想幹什麼?要把越南當做武器試驗場嗎?

烏斯季諾夫猜得還真沒錯,柏毅還真就想把越南當成新式武器的試驗場,別人不知道,但作為穿越者的柏毅卻清楚,未來二十年的時間裡,越南的戰事將愈發的激烈,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競相將本國的先進武器投入到戰場,從而對兩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美軍的作戰飛機的設計思想轉變,起初作為經典二代機的F—4在設計時受到高空高速和導彈萬能論的影響,因此F—4在氣動佈局、整體結構以及武備選擇上無不是遵循這兩個思想。

以至於連最基本的航炮都沒裝,因為在設計者看來,裝備“響尾蛇”空空導彈的F—4根本就不需要航炮這樣的原始武器。

結果在與北越的空戰中,F—4的飛行員這才愕然的發現,被軍火商捧上天的“響尾蛇”空空導彈根本就不成熟,北約的米格—21只需做幾個大過載機動動作,就能把呆頭呆腦的“響尾蛇”空空導彈給甩開。

而此時如果F—4上又航炮的話,完全可以上前補刀,可惜的是F—4根本就沒有航炮,補刀也就無從說起,最後只能被轉彎半徑更小的米格—21咬尾,擊落!

痛定思痛的美軍最終從越南戰場上的慘烈教訓中總結出“飛行最佳化理論”,建立了完善的數學模型,並最終應用到第三代戰機F—15和F—16身上,至此才奠定了美軍後冷戰時代絕對的空中霸權。

柏毅並沒有美軍稱霸世界的野心,但卻是的的確確想證明自己武器的真實能力,說起來柏毅也挺有些無奈。

自從蘇聯方面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軍事工業和技術以來,工業界和軍方使用成熟可靠的蘇式裝備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

儘管以軍備首長、102首長等高層首長們依舊極力主張自主研發,但面對中蘇友好的大方針,以及朝鮮戰場上蘇式裝備的優異表現,不少領導還是傾向於使用蘇式裝備。

雙方討論了很久卻始終僵持不下,最終只能由高層派出調研組,重點走訪包括白雲廠在內的全國十幾家重點軍工廠,最後得出的結論很讓人沮喪。

那便是僅憑這幾個廠的能力,連部隊最基本的槍械換裝都達不到,就更別說技術要求更高的重型裝備了。

基於此,調研組得出結論,那便是建議部隊採用技術成熟且生產數量更有保障的蘇式裝備,從而完成全國部隊初步制式化的躍進。

此結果一出,軍備首長、102首長只能陷入沉默,最終只能含淚將柏毅申報上來的6.5mm中間威力彈深度改型、50式自動步槍系列化改進專案、通用機槍專案以及輕型火炮專案等一大批與蘇式裝備有重疊的裝備研發專案砍掉,以便將省下來的資金用於蘇式裝備的採購和仿製當中去。

而這也是為什麼柏毅所主持的幾個武器裝備專案會被一砍再砍的主要原因。

如此不利的局面,柏毅不是沒想過破解之道,然而面對內有列賓的掣肘,外有蘇制武器的無孔不入。

單靠喊喊自主研發的響亮口號很難打破當下的困境,只有拿出過硬的東西,並且在實戰中取得不俗的成績,才能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然而在朝鮮戰爭即將進入尾聲,哪裡還能有中國武器展示的舞臺?

於是柏毅只能將目光南移,最終落在那個名叫越南的地方。

既然有了目標那便立即行動,柏毅可不是拖泥帶水的人,所以他先丟擲熔模鑄造工藝,換取了所需的精鍛機,而後在耗盡心力改精鍛機為冷鍛機,為的便是用這項核心技術,換取蘇聯方面對白雲廠供給越南新式武器方面的讓步。

烏斯季諾夫並不知道柏毅心裡的想法,即便是知道,估計也會一笑了之,用核心技術換取蘇聯對中國援助越南新式武器的支援,在烏斯季諾夫眼裡根本就不是條件!

一句無關緊要的承諾,換來的卻是提升蘇軍實力的關鍵設備,如果這也算條件的話,烏斯季諾夫不介意多答應十個八個的。

於是接下來的談判也就異常的順利,中方除了提出增加蘇方的軍工技術援助以及保留冷鍛機伺服系統製造這兩項要求外,再也沒提任何過分的要求。

烏斯季諾夫對中方的條件真的是很滿意,加大最中國的軍工技術援助本來就是蘇聯的既定方針,不然又如何讓中國成為蘇聯的下游配套?至於所謂的伺服系統歸中國製造,也沒有超出烏斯季諾夫的底線,要知道他這次過來,就是做好割肉準備的,如今肉沒被割,反倒是自己得了天大的好處,哪還有不答應的道理?

正因為如此,烏斯季諾夫比中方簽約的態度還要積極,生怕中國回過味來反悔,於是談判剛達成初步意向,便急吼吼的籤了回國。

看著繪有紅色五角星的蘇聯飛機騰空而起,軍備首長微微偏過頭,看著長長舒了口氣的柏毅,神色肅然的冷哼一聲:“你看看你折騰的,現在滿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