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攤牌了:我是重生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一章:投機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一章:投機者

四月底

距離靈帝死亡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熊巖也順利將地盤從新野六縣,擴充到了四十六縣。

除了南陽本地的郡縣之外,還向外擴張了幾個縣,顯得很是囂張霸道。

其實,如果光看軍事力量的話,還可以繼續打下去,但人才不足,降臨者不夠。

“初步統計,我們現在有總人口二百四十萬,可是降臨者總數也才三百多,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去當鎮長。至於完全發自內心認可我們理念的人才,還沒有培養出來,只能將就著用本土之人。”陸羽彙報道。

本土之人,到底可不可用呢?

肯定是可用的!

有的人可用,有的人不可用!

還是那句話,什麼時候聰明人都不少。

這些聰明人為了升官,什麼事兒都做得出來。只要能升官,自我閹割當太監,都無所謂。

五代十國時期的劉漢,某一位君主就直接規定:想要做官,可以,先閹割。

當時劉漢的科舉,考中之後,先去妓院好好的流連忘返醉生夢死幾天,然後勇敢的閹割,接著去做官。

當然,文官們記錄的史書之中,對於這一點很少提及,你得專門去查,才能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查到相關記載。

畢竟,這位皇帝,直接把文官的臉皮都給撕下來了。

事實證明,許多文官就是一種只要能升官,哪怕閹割當太監也無所謂的存在。

都能當太監了,可想而知,下限到底有多低。所以,但凡瞭解這段歷史,那麼對於後來明朝宋朝之時,文官投靠異族當漢奸,就一點兒也不驚訝了。

“某些投機群體,肯定會投我們所好,他們的能力也足夠優秀,充當鎮長確實沒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可我們的理念。”陸羽接著道。

研究院和管理部的降臨者,三觀還是很正的,沒有誰覺得自己血脈高貴,也沒有誰覺得自己成了降臨者就該高人一等。

但是三國時代的原住民眼裡,人類確實是被分為三六九等的。

降臨者們,享受著二十一世紀的高生產力生活,一個個仁義道德較為充沛,好人、大善人、聖母,是比較多的。

二十一世紀的大夏,道德意義上的好人,確實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

底線、節操,也遠比古人高的多。

“他們會偽裝成一幅認可我們理念的模樣,但本質上講,他們之所以認可,不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的覺得老百姓的命也是命,而是因為他們覺得,這麼表現,可以做官,可以升官。”

那麼多讀書人學習儒學,不是他們真的有多麼的熱愛讀書熱愛儒學,而是因為儒學可以做官!

學了儒學,可以參加科舉,考中了就是官老爺,從此以後高人一等!

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之所以學習儒學,都只是為了做官而已,所以後人瀏覽史書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們一個個的嘴上全是仁義道德,可是心裡卻全是金錢美女。

某某某,號稱是當世大儒,東林巨頭,結果來了個水太冷。

某某某,號稱是大忠臣,說什麼君恩深似海,結果一轉身就投降了。

某某某……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看多了就會覺得儒生都無恥,儒家有原罪,儒家就是不行……

但其實吧,不是儒家有問題,而是壞人打扮成了儒家學徒,就給人一種儒家之人全都是小人無恥之徒的感覺。

人家學習儒家典籍,本來就不是為了當君子,僅僅只是因為科舉考試考的是儒家典籍而已。

如果把這群披著儒家身份的投機者,剔除儒家行列,你就會發現,哦,原來儒家也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堪,好漢還是很多的。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儒家,也存在於各個時代,這樣的一批人,他們本質上就是投機者!

在古典封建時代,儒家是科舉必考也是唯一考的科目,所以那時投機者就紛紛扮演成儒生,看上去也認真學習了儒家典籍,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不知道的還真以為他們是儒生,是君子。

可真正做了官之後,他們就暴露原形,開始貪婪無度,開始竊國開始摟銀子。

在近現代歷史上,也有很大一群投機者,為了未來的榮華富貴,參與了社會變革。

他們參與社會變革,不是他們真的想要變革社會,造福萬民,而是因為他們覺得,社會變革有前途,參加了說不定可以獲得榮華富貴。

就連現在的研究院也是如此,研究院之中的研究人才越來越多,可是風氣卻越來越浮躁。

很多研究人員,不想著沉澱下去,也不想研究那些長時間才能出成果的專案,只想著研究幾個月或者一個月就能出成果的,然後好趕緊評職稱,好趕緊升官發財。

尤其是研究院自成一體之後,大量的高階研究人員從全國各地甚至從國外歸來。

他們來到研究院,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熱愛研究,熱愛科研,而是因為如今的研究院,乃是下一個時代最大的風口,只要來了,未來遲早能發財。

而此刻,擺在熊巖面前的就是這麼一道選擇題:是否讓一群以升官發財為目的的投機者成為鎮長這樣的主官。

此前,投機者只能成為副手,鎮長都是降臨者本人。

但是坦白說,這些投機者的個人素質其實是相當優秀的,為了做官,他們也能吃苦耐勞,能裝作和百姓打成一片。

“加強監管,要保證降臨者每隔幾天就去小鎮上走上一遍。”熊巖有氣無力的道。

“另外,問問姜橘他們,概念性神祇研究的怎麼樣了?”

“最後,加強人才培養,重申我們的理念。他們想做官做就是了,哪怕是裝也給我裝的時間長一點。”

反正,三年之內,肯定是可以一統大漢的,到那時就可以直接讓大量的降臨者降臨了。

上千萬人口,再把生產力提升一些,容納數十萬降臨者輕而易舉。

到那時,光是研究院、管理部人員,就不太夠,說不定還得向全體大學生開放……

到時候,這不就是虛擬現實遊戲?

每天晚上都能進入大漢朝研究學習?

不不不,到時候大漢這幾十萬名額,肯定都是研究院和管理部,但其他的縣級虛界,確實可以慢慢的面向全民開放幾個。

讓全民對虛界的認知,進一步提升。

反正,等到靈氣復甦一年之後,只要是人才,就都能進入虛界。

而人才的機率怎麼也都有萬分之一了,可這指的是某個行業,全國上下有多少個行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一萬人裡面,也有三百六十個狀元啊?

當然,實際上當然不是這麼計算的,但人才的比例,肯定是比想象的要多,遠不止萬分之一。

到那時,就算沒到百分之一,估計也差不多,那時虛界就真的算是進入了全民的生活之中。

這還只是一年後,如果是十年後呢?百年後呢?

會不會從某一天開始,地球上的所有人類,都能進入虛界之中?

然後,有人因為過於作死,結果每次降臨虛界都死了,最後短短數月,就把自己的幾十上百年壽命,全給折騰沒了?

這思維一發散,就收不回來。

看著陷入思考的熊巖,陸羽便悄悄離去。只剩下熊巖,還坐在這裡想東想西……

……

四月末

當代神農黃子興,於南陽郡與潁川郡附近露出痕跡,被黃巾餘孽追殺。

聞訊之後,南陽太守召集本地郡兵八千,前往營救。潁川太守,召集本地郡兵六千,前往營救,附近太守皆召集郡兵,前往營救。

據說,此次黃巾餘孽數目極多,戰力極強,黃子興不得不以奇門遁甲之術,躲藏於深山之中。

各地太守,進入深山之後,頻繁遭遇黃巾餘孽襲擊,南陽太守、潁川太守,不幸遇難,對此大將軍何進表示密切關注,將軍府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據某些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說,這些黃巾餘孽其實是潁川南陽世家的私兵,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朝廷如此迅速的獲得當代神農黃子興的幫助。拖延黃子興進京的時間,好儘可能的給朝廷施加壓力。

根據某些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說,黃子興早就想前往洛陽了,可是卻被南陽世家給私下囚禁了,最近才找了個機會跑出來。

某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南陽世家子表示:以上內容,純屬汙衊!

而後,某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表示:之所以南陽太守會死亡,就是因為他一心一意為了大漢,是真的想要找到黃子興並保護黃子興入京。而不是像某些黑了心的太守那樣,是想要殺了黃子興。

總之,一時間各路小道消息傳的滿天飛,縱然大將軍府早在之前三國演義的釋出過程中,學會了闢謠,但面對這麼多的假消息,也只感覺心累。

你闢謠的速度,永遠也趕不上楚軒和本土世家釋出小作文的速度!

而且,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雙方付出的精力,都不是一個層次的,累也累死了。

然後,又有小道消息傳出來,說朝廷在下一盤大棋,這盤大棋的目的是以黃子興為藉口,把南陽、潁川兩地,不滿朝廷的世家,好好的犁一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旗派

幕後黑手派

南陽派

潁川派

世家派

大局派

總之,各種派系,各種分析,各種小道消息,直接把洛陽百姓給轟的找不到東南西北。

這些百姓忽然發現,今年的瓜好多,往年一個瓜能吃半年,今年有的時候,一天就能有好幾個瓜,吃瓜吃的都目瞪口呆,吃的都麻木了。

你現在就是說劉備要造反當皇帝,咱洛陽老百姓也不驚訝,因為早在多少天之前,就有過類似的瓜。

你現在就算說豫州牧黃婉,正在聚集兵馬,打算前往洛陽清君側,殺掉大將軍,脅迫何後,獨攬大權,建立一個獨屬於士人的大漢,我也相信。

因為,早在七天之前,就有相關的小道消息了。

你現在就算說董卓要高舉為了武人的旗號,直接從河東一路進軍洛陽,我也不例外,畢竟,這已經是一個月前的老訊息了。

反正,到了現在,洛陽百姓只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他們都不會驚訝了。

五月初,在眾多謠言散步之下,盧植親自帶著北軍五校中的某一支道兵,親自前往深山老林,把黃子興救了出來。

在北軍的保護下,也依然有很多膽大包天之輩,直接對北軍動手,曾經數次發生過上百人規模的賊寇衝擊北軍之事。

至於零星的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的團隊衝擊北軍之事,更是多的數不過來。

不過還好,北軍終究是北軍,是值得信賴的,當時間來到五月中旬之時,黃子興終於在北軍的貼身保護之下,順利來到了洛陽城。

“這一路,真不太平!”看著巍峨的洛陽城,黃子興有些後怕的拍了拍胸脯。

“先生放心,這裡是洛陽,安全了。”盧植笑著道。

這一路以來,盧植早就和黃子興交流過很多次。他發現黃子興不僅僅是農業方面的人才,對許多事物的見解,雖然有些不接地氣,但卻格外的出人意料,往往能夠給人以啟示。

至於不接地氣,這也正常。畢竟黃子興之前又沒有做過官,反而是那獨特的觀點,令人收穫巨大。

“先生終於到了。”這是何進。

聞言,黃子興就看到了一個英武不凡的壯漢,他知道這就是何進何大將軍,在何進的身後,是坐在馬車之中的何後,站在馬車之間,位於何進何後之間的是當今天子劉辯。

在劉辯的左右,是荀或荀攸典韋許褚周瑜孫策等大量的少年英才,大都來自三國演義。

附近還有三公九卿,以及許多前來看熱鬧的士人、洛陽本地百姓。

這個迎接規格,確實夠高。

看著眼前的這個規格,黃子興裝模作樣的捋了捋鬍子,說道:“我一個邊地之人,萬萬沒想到會受到朝廷如此重視。”

說著,黃子興就拍了拍手,便有一隊隊士兵扛著一口又一口大缸出現在眾人面前。

實際上,盧植保護的就是這些大缸啊。眾人前來觀看的,也是這些大缸之中的種子!

“這些大缸之中,裝著我這些年以來的心血,裡面有高產量的稻穀,也有靈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