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明雍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

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

鄭綏呵呵一笑,說道:“本官失眼了,我想知道,我如果將順化獻給殿下,不知道殿下會如何對我?”

俞大猷為之一愣,不知道該怎麼說是好。

順化是安南的西都,雖然在重要性上遠遠比不上升龍府,但是也是安南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城了。俞大猷萬萬沒有想到,鄭綏會如此做,與此同時,鄭綏的話也給他帶來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該怎麼給鄭綏答覆?俞大猷可沒有這個許可權。

俞大猷沉吟一會兒,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茲事體大,需要稟報殿下。不過殿下這四五日之間,就還來海防。等殿下到了才做計較。”

鄭綏說道:“那麼外臣可否去海防拜見殿下。”

俞大猷說道:“再好不過了。”

俞大猷正在為朱厚煌招降納叛,並將安南國內僅次於莫登庸的鄭綏收入囊中的時候,莫登庸也在做最後的準備。

自從莫登庸打下升龍之後,就沒有一日休息。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莫登庸非常清楚。雍王不會放任安南局面失控而無動於衷的。所以,莫登庸立即拼命穩固自己的根基,將整個安南北方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拼命的增加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在白藤江天險上設防。莫登庸徹底不要白藤江水道了,日夜趕工,讓片船也不能透過。

東雍在海防雖然有一些力量,但是現在絲毫也動彈不得,無他,莫登庸的一部分海陽兵就陳兵於海防之南。

莫登庸大勝鄭氏之後,立即派出一支軍隊駐紮在海防附近,這一支軍隊,大概有萬人左右。

即便是莫登庸再追擊鄭懷興的時候,最少的時候,他身邊只有三千餘人,他都沒有生出調這一支軍隊的心思。他們的任務就是看緊海防。

另一方面,就是向大明哀求,希望大明約束東雍的舉動。安南願意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只求大明約束東雍不得侵犯安南。甚至莫登庸還撤除了大明與安南邊境的兵力,並且向廣西請援軍。

不得不說,莫登庸這一手做的好。

朱厚煌在東雍還沒有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其中的威力。

“啪。”的一聲,一卷聖旨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聖旨瞬間滾開。朱厚煌怒氣勃發,說道:“作為大明的皇帝,不為東雍著想,反而去幫外人,像話嗎?”

聖旨上並沒有說別的,就是要求東雍與安南各守本分。不得互相攻伐。

在朱厚煌心中,即便現在東雍與北京的皇帝有了矛盾,但是在朱厚煌心中,東雍依舊是大明的一部分,但是嘉靖作為大明皇帝卻幫助安南說話。但是在嘉靖心中,安南嗎?依舊有幾百年了,對嘉靖的皇位沒有一點威脅了。而東雍卻日益發展壯大,如此一來,將來雍王會不會有靖難的一天。

所以能限制東雍的事情,嘉靖都會做。而且這一封聖旨,不是中旨。很顯然,內閣也是這個意見。因為大禮儀之爭,朝堂之上,早已亂成一鍋粥了,楊廷和與嘉靖之間爭鋒相對。而文武百官大部分都站在楊廷和這邊上書勸諫。但是涉及在東雍事務,兩人之間,還是有著驚人的默契。

聖旨被王陽明伸手撿起來,再次卷好,放在一邊的香案之上。

朱厚煌怒氣衝出的說道:“王師,你覺得孤該怎麼做?”

王陽明明白朱厚煌已經有了決定,他問自己,並不是想從這裡得到什麼答案,而是得到支援。王陽明說道:“陛下與楊閣老正在爭論大禮儀,如果大禮儀之事不結束,根本沒有心思管外藩事務,所以殿下將這一封聖旨束之高閣,應該也沒有問題。不過,北京現在有問題,並不意味著今後一直有問題。一旦大禮儀風波平靜下來,殿下如此抗旨不尊。恐怕朝廷立即將目標放在東雍身上,還請殿下三思而後行。”

朱厚煌說道:“孤如此在東雍坐以待斃,等嘉靖什麼時候騰出手來,孤就死定了,區區東雍之地,是萬萬不能與大明相抗衡的。只有在北京騰出手之間,掌握讓北京不敢輕舉妄動的實力,這才是自保之道。”

現在的王陽明對朱厚煌的事情,也算是盡心盡責。無他,現在的王陽明身上早已釘死了自己雍王的標籤。不過就王陽明的本心,他還是不想大明與東雍開戰的。

王陽明沉吟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為,殿下如此之想,此去安南當以滅安南為要。”

朱厚煌說道:“王師請講。孤洗耳恭聽。”、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要對抗大明,單單東雍不足為用,殿下想要遷都南洋,以避鋒芒。固然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南洋各地都有南洋土著,殿下想在南洋重新打造一處根本要地,臣以為太過艱難了。”

朱厚煌忍不住點點頭。

是好。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東雍才漸漸從純粹的賠錢貨。變成了東雍直接控制的糧食產地。在南洋想要重複東雍的建設,卻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先不說其他的,單單說人口。即便嘉靖再傻,也不會不知道人口是天下根本。所以朱厚煌想要找移民,越來越難了。

很多東西雖然寫在合約之上,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處。只要上位者心念一動,就能修改。雖然這一段時間,因為財政上的問題,東雍沒有敞開肚皮吸納移民,但是也感受到了移民數量迅速減少。雖然大明朝廷並沒有禁止對東雍的移民,但是大明官員難道不知道揣摩上意。不管是皇帝陛下,還是內閣大佬一直表現出對東雍的厭惡,他們該怎麼做都不用。

沒有足夠移民,再南洋打造出一處基地來,根本就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人才是所有資源之中最難得到的,如果非要在上面加一個限制的話,就是與自己一心的人。

南洋這一帶並不缺少人,但是朱厚煌對這些人懷有深深的戒心。必須讓漢人成為主流,朱厚煌才願意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

王陽明接著說道:“安南原本就是中國版圖,本朝成祖年間,也想收安南為版圖,惜哉未成,安南之民久沐漢風。升龍一帶,有紅河之利,山河險阻足以立國,如果殿下得安南,則安南與東雍一西一東,再取南洋貿易之勢,足以立國以抗大明。安南大亂數十年之久,百姓喪亂。民心思定。殿下只需剪除英雄,平定豪強,臨民以仁,足以讓安南之民為陛下所用。安南國雖然少,但至少有生民數百萬之眾,足以開拓南洋。以漢人為骨幹,以安南為血肉,以南洋之民為枝葉。加以教化,足以為殿下所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陽明指出朱厚煌一個錯誤。或許不是錯誤,只是算得上是問題。

朱厚煌一心從國內移民,卻不想將當地的百姓轉化為漢人。就是儒家所謂的教化。 其實王陽明並不贊成朱厚煌對異族的殘酷手段。現在東雍出現大量的人力缺口。只能從王陽明的思路上找解決辦法了。

之前,朱厚煌攻打安南,不過是為了維持自己對安南的控制。並沒有想過攻佔安南。

因為安南非常難以征服,成祖之事,數十萬大軍在安南折騰了十幾年,最後還不是灰溜溜來的離開了嗎?朱厚煌對自己的力量有著清晰的認識。並不覺得現在東雍的力量比當初成祖之時強大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