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明雍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三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三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四

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三

所以,朱厚煌一開始對安南的政策,就是緩慢的蠶食。一步一步的將安南絞殺。朱厚煌的第一步就很成功,海雲關之南,就為東雍所有。又拿下了海防,算是在升龍附近釘下一個釘子。以朱厚煌的想法,這一才再次打擊莫登庸,然後再從安南手中奪下一片土地,就這樣三番四次,四次三番之後。一步步消弱安南。最後再一口吞下來。

如此現在想要一舉滅掉安南,恐怕不大合適,因為安南是一個大國。人丁數百萬之多,如果逼急了拉出百萬大軍都行。東雍現在有多少兵力,滿打滿算總共七八個營,四五萬而已,這一些實力即便全部投入安南,也未必能控制住安南。

王陽明看朱厚煌的臉色,試探的問道:”殿下,是擔心能夠攻下安南嗎?”

朱厚煌說道:“正是,孤自信能擊敗安南的軍隊,但是東雍有多少軍隊,王師也是知道的,根本不足以控制安南。如何能吞併的安南?”

王陽明說道:“殿下不要忘了佔城?”

朱厚煌說道:“孤怎麼能忘記占城,但是佔城軍的實力根本足以為憑依。”

朱厚煌經營南洋這一段時間,也有了忠實的小弟了。

這個忠實的小弟,就是占城。即便是現在海防防禦的主力還是佔城軍。當初有一批佔城軍脫離占城,加入到了朱厚煌的麾下。一直在海防駐紮。

所以朱厚煌對佔城軍的實力非常瞭解,打打下手還可以,其他的就不用指望了。

王陽明說道:“安南國內的局勢,如果沒有殿下插手,定然是莫登庸佔據絕對上風,甚至一統安南也不是不可能的。臣建議此去,不要去海防,直接去峴港,從峴港出征一路北上。以雍軍為鋒矢,以佔城軍為輜重軍,如此就足以作戰了。”

朱厚煌對王陽明對佔城軍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在意,反正佔城軍一直是在打下手。但是對王陽明所說的從峴港北上的問題,感到吃驚問道:“為什麼?”

從打決定第二次攻打安南之後,朱厚煌的想法就是從海防進軍,攻打升龍,如上一次一樣,一戰定勝負。萬萬沒有想到王陽明反而要朱厚煌從峴港出發,單單看峴港與升龍的直線距離。就知道單單行軍,這一戰絕對會曠日持久。根本不符合朱厚煌速戰速決的心思。

王陽明說道:“第一,助力。東雍即便傾國而出,也不過五萬之眾。更何況,東雍的現狀就擺在這裡。這五萬之眾,絕對不能全部出征的。而且莫登庸的部下一次出動十幾萬大軍還是可以的。為了彌補與敵方數量上的極大差距,所以,我們需要幫手。佔城軍不能指望,最多指望他們當腳伕還不錯的。”

“那麼王師所說的助力在什麼地方?”朱厚煌問道。

“正是安南鄭綏與陳真舊部。”王陽明說道:“莫登庸勢大,勢必影響到他們,所以殿下可以拉攏他們。為自己所用,用雍軍壓陣,讓安南軍出擊,這樣的戰法對東雍大有裨益。”

朱厚煌決定很熟悉,忽然想起來,這不是滿清在中原的戰術嗎?在滿清大臣的手中的八旗軍隊從來是用來壓陣的時候。真正打硬仗苦戰的卻是綠營。這樣的好是好,只是他怎麼保證這些人就為自己所用,朱厚煌就將這個問題詢問王陽明。

王陽明輕輕一笑說道:“就看殿下的手筆夠不夠了?”

朱厚煌說道:“此話怎講?”

王陽明說道:“鐵山伯陳真過世之後。鐵山伯舊部從來沒有團結過,所以他們只要一戰擊敗之後,就可以招降納叛。不過難點在鄭綏。鄭綏與莫登庸一樣,是安南重臣,恐怕不好說服,不過,鄭綏屢次敗給莫登庸。如今的局面應該有想改變的心思,否則他一點恨不能

所以,朱厚煌一開始對安南的政策,就是緩慢的蠶食。一步一步的將安南絞殺。朱厚煌的第一步就很成功,海雲關之南,就為東雍所有。又拿下了海防,算是在升龍附近釘下一個釘子。以朱厚煌的想法,這一才再次打擊莫登庸,然後再從安南手中奪下一片土地,就這樣三番四次,四次三番之後。一步步消弱安南。最後再一口吞下來。

如此現在想要一舉滅掉安南,恐怕不大合適,因為安南是一個大國。人丁數百萬之多,如果逼急了拉出百萬大軍都行。東雍現在有多少兵力,滿打滿算總共七八個營,四五萬而已,這一些實力即便全部投入安南,也未必能控制住安南。

王陽明看朱厚煌的臉色,試探的問道:”殿下,是擔心能夠攻下安南嗎?”

朱厚煌說道:“正是,孤自信能擊敗安南的軍隊,但是東雍有多少軍隊,王師也是知道的,根本不足以控制安南。如何能吞併的安南?”

王陽明說道:“殿下不要忘了佔城?”

朱厚煌說道:“孤怎麼能忘記占城,但是佔城軍的實力根本足以為憑依。”

朱厚煌經營南洋這一段時間,也有了忠實的小弟了。

這個忠實的小弟,就是占城。即便是現在海防防禦的主力還是佔城軍。當初有一批佔城軍脫離占城,加入到了朱厚煌的麾下。一直在海防駐紮。

所以朱厚煌對佔城軍的實力非常瞭解,打打下手還可以,其他的就不用指望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陽明說道:“安南國內的局勢,如果沒有殿下插手,定然是莫登庸佔據絕對上風,甚至一統安南也不是不可能的。臣建議此去,不要去海防,直接去峴港,從峴港出征一路北上。以雍軍為鋒矢,以佔城軍為輜重軍,如此就足以作戰了。”

朱厚煌對王陽明對佔城軍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在意,反正佔城軍一直是在打下手。但是對王陽明所說的從峴港北上的問題,感到吃驚問道:“為什麼?”

從打決定第二次攻打安南之後,朱厚煌的想法就是從海防進軍,攻打升龍,如上一次一樣,一戰定勝負。萬萬沒有想到王陽明反而要朱厚煌從峴港出發,單單看峴港與升龍的直線距離。就知道單單行軍,這一戰絕對會曠日持久。根本不符合朱厚煌速戰速決的心思。

王陽明說道:“第一,助力。東雍即便傾國而出,也不過五萬之眾。更何況,東雍的現狀就擺在這裡。這五萬之眾,絕對不能全部出征的。而且莫登庸的部下一次出動十幾萬大軍還是可以的。為了彌補與敵方數量上的極大差距,所以,我們需要幫手。佔城軍不能指望,最多指望他們當腳伕還不錯的。”

“那麼王師所說的助力在什麼地方?”朱厚煌問道。

“正是安南鄭綏與陳真舊部。”王陽明說道:“莫登庸勢大,勢必影響到他們,所以殿下可以拉攏他們。為自己所用,用雍軍壓陣,讓安南軍出擊,這樣的戰法對東雍大有裨益。”

朱厚煌決定很熟悉,忽然想起來,這不是滿清在中原的戰術嗎?在滿清大臣的手中的八旗軍隊從來是用來壓陣的時候。真正打硬仗苦戰的卻是綠營。這樣的好是好,只是他怎麼保證這些人就為自己所用,朱厚煌就將這個問題詢問王陽明。

王陽明輕輕一笑說道:“就看殿下的手筆夠不夠了?”

朱厚煌說道:“此話怎講?”

王陽明說道:“鐵山伯陳真過世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