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明雍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

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

與鄭綏協議的達成。讓朱厚煌的安南征服計劃,進入了實施階段。

大量的東雍船隻在海防停留,轉向去了峴港,朱厚煌在視察了海防城之後,覺得海防城的防禦能支撐到,大軍回援,所以留下一支軍隊,也就是占城僱傭軍。

這一支佔城軍,已經被納入東雍序列之中,被稱謂佔城營。

朱厚煌來到峴港的時候,鄭綏也回到了清化。

清化是安南西都,也是後黎朝的龍興之地。後黎開國君主,就是清化起兵與大明抗衡。雖然黎朝的政治中心,現在在升龍,但是清化在安南的政治版圖上,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就如此北宋王安石變法,西都洛陽就成為了舊黨盤踞之地。黎聖宗時期,清化也成為黎朝開國勳貴最後的據點。

不過黎聖宗一去,黎朝變得混亂無比。清化更是成為世家勳貴集團的活動中心。

鄭綏雖然一直佔據清化,其實清化並不是在鄭綏一個人的手中。

鄭綏一回來,就有很多人來拜訪,是各家來打聽訊息。

鄭綏恭恭敬敬的向一個老者行禮道:“阮公。”

這個被稱為阮公的老者,是這些世家之中能與鄭綏抗衡的人物,阮在安南也是大姓,阮公這一脈也是開國功臣出身。資料老,子弟多,遍佈安南,即便是莫登庸的麾下,也有阮家子弟。阮家絕對不容小窺,特別是鄭氏在升龍的一支,被莫登庸連根拔起,鄭氏的力量大損,這個時候,鄭綏更不敢怠慢阮公。

阮公拄著一根柺杖說道:“大家都想來問問結果,我說不用問,我代大夥來問問,鄭大人與雍王殿下談的如何?”

鄭綏長嘆一聲,將簽好的協議遞給阮公。

阮公有一點老眼昏花,但是這樣的機密也不能,也不敢假手於人,只好自己一個個的看下去,好一陣子才將所有的文字都看完了。說道:“還算可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鄭綏說道:“我這算不算是引狼入室啊?”

阮公說道:“什麼引狼入室,北邊那個漁夫什麼也不知道,他已經引狼入室了。他與廣西之間書信來往頻繁,甚至還有大明使者從升龍出發拜訪佔城王,這種種情形已經確定了,大明與莫登庸之間定然有所勾結。要知道這大黎江山是誰的,是祖上從大明手中奪下來。莫登庸這個蠢貨,他既然向大明求援,我們也必須引進雍王一方了。”

阮公對大明的印象非常不好。並不是大明怎麼對安南了,而是阮公年輕的時候為了強調他們開國功臣的功績,對大明進行妖魔化宣傳。說的時間長了,他們也都相信了。阮公自己也就相信,他是堅定的反明派、在他看來,莫登庸與大明的合作,定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說不定大明順口就將安南給吞掉了。

鄭綏說道:“可是雍王殿下不也是大明嗎?”

阮公冷笑一聲,說道:“你覺得是嗎?”

鄭綏不說話,自從嘉靖登基之後,但凡有點智商的人都知道。雍王已經不容於大明了。所以在阮公等人心中,都已經將雍王一方當成一個獨立勢力,並且與大明敵對的勢力。

鄭綏說道:“即便是這樣,大明有雄兵百萬,雍王豈能是大明的對手。”

阮公說道:“你有其他辦法嗎?”

鄭綏搖了搖頭。

鄭綏所依仗能抗衡的莫登庸地勢,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清化地區,與義安兩地,這兩地雖然不如紅河平原富饒,但是糧食足以自給。又有地勢上的優勢,才能抵抗北方的進攻。但是上一次莫登庸南下,就徑直打到清化,清化附近已經殘破不堪。兵員糧食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而清化與義安之南,還有鐵山伯的舊部。雖然實力不強,但是佔據的地方還是很大的。也給他帶來困擾,即便是莫登庸沒有與大明聯合,莫登庸再次南下的時候,鄭綏也只能逃離清化,向南逃了。

清化是鄭綏的根本,清化一失,大事去矣。鄭綏迫切需要外援。那麼這個外援是魔鬼。

鄭綏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安南落入雍王手中,我等豈不是安南的罪人?”

阮公冷笑道:“鄭大人,如此想就不對,雍王白手起家不過三四年的時間之內縱橫南洋之上,也算是一代英主。只不過雍王畢竟根基淺薄之極,被雍王視為根基的東雍,人丁也不足五十萬。不過我國數府之地而已,一旦雍王入主安南,到時候雍王到底是大明雍王,還是安南的雍王,還是兩說的?”

戲法人人會變,但是變的好不好,卻各有高下。朱厚煌在算計鄭綏的時候,鄭綏也在算計朱厚煌。不過,朱厚煌這邊不知道罷了。此刻朱厚煌正式出兵,從海雲關出兵,水路並進,海上的舟師。陸地上以俞大猷的刀鋒營為前鋒。住戶自提大軍在後面壓陣。

朱厚煌所有兵力有,雍軍四個營之多,共有兩萬餘眾,後面來有一個營看看能不能抽調過來。除卻這些兵力之外,還有俞大猷在峴港訓練的府兵,雖然臨時徵召的,但是看上去也似模似樣,這些府兵大概有兩萬之眾,不過被朱厚煌留下五千。鎮守峴港,其他一併出發,大越四萬多,號稱十萬大軍。以存亡繼絕的名義,發出榜文,說要重立黎氏,還天下太平。

也不知道是不是鄭綏做好了功課,或許是黎氏在安南百姓之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朱厚煌一路北上,幾乎是一路順風,根本沒有遇見什麼對手,幾乎望風而降。

王陽明與阮潤臣跟著在朱厚煌身後招降納叛,穩定地方。

還好這裡都是安南人眼中的莽荒之地,人丁是少了點,而且少量的平原夾雜在大海與高山之間。駐軍並不多,再加上鄭綏立即起兵相應朱厚煌,雙方夾攻。所以這些小軍閥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朱厚煌大軍進發,一路克順化,洞海。根本沒有接上幾仗。

鄭綏與朱厚煌帶何靜會師,一時間朱厚煌大軍再加上清化兵,有十萬之眾。在安南這已經是能決定國家興亡的力量。

鄭綏早就找了一個三四歲的黎氏子弟,叫做黎熙。鄭綏請朱厚煌在清化修整,並且準備黎熙的登基大典。

朱厚煌水師一路乘船,並沒有多少疲倦,但是陸軍雖然沒有打上幾仗,但是千里跋涉起來,的確是需要好好的休息了。不過千里跋涉,對峴港府兵大有好處。峴港府兵畢竟是府兵所用的都是冷兵器。訓練也很少,這千里跋涉就是最好的訓練。

一路上他們雖然累的夠嗆,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有的一點強軍的成色了。

就在朱厚煌在清化停留的時候。莫登庸在升龍也等急了。

“怎麼回事?大明那邊還沒有一點訊息,再這樣下去,雍王就已經兵臨城下了,大明這邊還沒有商量出來一個所以然來。”莫登庸咆哮道。

由不得莫登庸不生氣,莫登庸重奪升龍之後,在穩固自己的統治的同時,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是使者向大明訴苦,求援。但是卻不想到,一點用處都沒有,好像石沉大海一樣。雖然與廣西巡撫的關係沒有斷絕,但是一點用都沒有,沒有辦法。連出使占城的大明使者,也是莫登庸求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求來的,即便如此他們也是以廣西巡撫的名義,而不是大明朝廷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