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荒野挑戰[綜英美/美娛]最新章節列表 > 47、沙石龍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7、沙石龍子

詹妮弗做的第一件事是安裝登山杖。

登山杖對大部分戶外運動者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神器, 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幫助人減輕行走時的負擔, 配合沙託、雪託等專用附件,達到在任何地形行走自如的效果。除此之外, 登山杖常常被用來探路、牽拉隊友、擊退蛇類、支撐帳篷, 如果在杖尖部分加一些自制的小部件,還可以用來當魚叉、果杆和木矛。

盤腿坐在包上,她邊把沙託扣緊,邊在心裡盤算接下來該往哪邊走。

這會兒太陽掛的位置還不算太高,而且工作人員特地說明了還沒有完全起來的氣溫,怎麼看怎麼像一種暗示。選手們從直播現場出來的時間大概在六點三十分左右, 滿打滿算到現在不會超過三四個小時,按照一般直升機的時速, 從馬拉喀什到這個降落點的距離應該在1000千米上下浮動。馬拉喀什到山脈還有一段距離,只要掉頭朝來處也就是西北方走, 用不了幾天就能看到阿特拉斯山麓。

然而,要是兩輪比賽下來, 詹妮弗從這個變/態節目裡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永遠不要相信制作組的節/操。

弄得這樣刻意,反而證明其中有鬼。

第一輪海洋環境回程時她曾經觀察過後勤直升機, 這些裝置都是萊克斯工業設計的最新款, 應用了斯塔克提供的能源核心, 不僅飛得很穩,而且時速錶盤上限很高。要是每小時只能飛300公里,現在她應該在阿爾及利亞西部大沙漠;可要是每小時飛的多出來那麼一半, 現在她可能就在更東南側的舍什沙漠了。

舍什沙漠是整個撒哈拉大沙漠中最乾熱的地區之一,雖然有許多水系分佈,但這裡同樣有世界上最高的蒸發率。北部是西部大沙漠,再往北走可到達阿特拉斯山脈;西部是阿德拉爾高原,再往西走可到達海岸線;南部是阿瓦納沙漠,再往南走可到達尼日爾河流域;東部是阿哈加爾高原,再往東走可到達阿爾及利亞鋪設的南北貫穿的公路。

把選手們都投放於此,在確保挑戰難度的同時也確保了公平性,否則一個被投放到沙漠中心,一個被投放到高原腳跟下,一個被投放到遊牧民族聚居地邊上,觀眾不把“《荒野挑戰》有黑幕刷上”熱詞才怪。現在大家都一樣了,純拼硬實力和運氣,直播才會更加好看。

如果挑戰者什麼都不懂,在這個地方寸步難行;如果挑戰者真的深諳沙漠求生的技巧,隨便往哪個方向走,最後都能逃出生天。只不過,東南的資源點其實比西北的資源點近,如果選手被“資訊”干擾無腦回程的話......

這是什麼魔鬼節目策劃?

詹妮弗搖搖頭,用兩根登山杖把自己撐起來,眯著眼睛思索片刻。

沒等她決定好具體朝哪個方向走,四臺攝像機便飛到一起,打出了今日的賽況播報——【day 1: 倖存者人數200。】幾秒鐘之後,這個“200”在螢幕上跳了一下,慢慢地變成了“199”,然後是“198”。

詹妮弗:“......”

她苦中作樂地想,看來也不必太著急找不到動物這回事,光是沙漠環境就能淘汰一大半人了。

現在還沒到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地表溫度100f(37.8c),身經百戰的求生者不至於剛落地沒多久就被烤暈。他們兩個估計是運氣真的差,碰到了毒蟲毒蛇的致命襲擊,被生命環宣佈喪失資格。反正總不可能是飛機出問題。

這麼想著,詹妮弗把頭巾下拉到眼睛上,用刀在上面扎出幾個小孔,防止暴曬灼傷視網膜。

四號機巴迪頂著那一身看著就涼快的天藍色塗裝在她面前晃來晃去,那愜意自在的小模樣真是讓人惱火極了。不過想想它的另一頭是幾百萬觀眾,最近剛剛被喚醒事業心的詹妮弗就沒那麼不平衡了。

她把登山杖朝前指了指。

“現在的氣溫暫時還能忍受,我得抓緊時間爬上那座沙丘去看看前方有沒有樹蔭。必須在中午之前找到避難所,否則就要面對高溫中暑的危險。現在是七月,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沙漠的溫度可以到達令人恐懼的122f(50c),地表最高溫度甚至可以達到158f(70c)。”她頓了頓,繼續說道,“接下來的幾天我將減少說話的次數......如果這次能活著回去,下次你們說不定會在社會版看到我的新聞。”

言下之意是要去謀殺節目組,觀眾們不禁會心一笑。

詹妮弗頂著大太陽深一腳淺一腳地朝高處爬。

許多人只在海岸和兒童玩具池接觸過沙子,躺在柔軟的沙灘上,埋在細膩的沙子裡,對他們來說是種無與倫比的體驗——這麼熱愛的沙子的大多是沒在沙漠中行走過的人,尤其是沒爬過沙丘的人。

沙地是徒步者最討厭的地形,沙地馬拉松更是能讓長跑運動員聽了腦殼一痛。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科學研究表明整個地區其實只有五分之一完全由沙子構成,其他地方則屬於半荒漠,被岩石和砂礫覆蓋。在後者的硬地上攀爬是件容易事,但在前者,別說一些能達到五十層摩天大樓那麼高的沙山,哪怕是一座小沙包,想爬到頂上都得費九牛二虎之力。

詹妮弗在四周的沙丘中特意選擇了這座迎風面,它和鬆垮的背風面不同,被吹刮的狂風壓的很實,用帶沙託的登山杖能較省力地朝上爬。登山杖為雙腿至少分擔了四分之一的作用力,儘管如此她還是爬一步退半步,費勁千辛萬苦才登上山頂。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前方的大片土地一覽無餘。

近處有一些小叢小叢的雜草,看著像是梭梭草,被太陽烤的蔫蔫巴巴,幾乎看不出什麼綠色;再遠處的緩坡上倒有一些零零散散分佈的樹,同樣長勢不佳,在這個距離看不出是什麼種類,端看樹冠有點像金合歡。可惜金合歡屬的根扎得很深,即使此處有地下水的存在,她也沒辦法透過挖掘得到淡水。

不過地下水沒有就沒有了,有地方歇息總比在大太陽下直接烤成人幹強。

許多被沙漠擊垮的探險家都倒在熱射病上,起先是頭疼和暈眩,然後是全身無力,嘔吐,休克,臟器衰竭,這種感覺就像把一個人從裡到外烤熟,一旦核心體溫到達危險臨界,死亡率極高。

詹妮弗在心底感謝自然之神,三步做兩步跑下山,抓緊時間朝大樹的方向跋涉。

走過一處堆著小石頭的緩坡時,她忽然停住腳步,有了些許發現。

只見在幾塊石頭中間的地面上忽然濺起了一片小小的沙子,彷彿有什麼東西受到驚嚇正在匆忙逃竄。它的速度很快,在沙地裡像泳池裡一樣來去自如,可惜沙子終究不是水面,不會自動彌合痕跡,使得這只小動物留下了一道長長的明顯的“腳印”。

登山杖飛快地朝它遊動的方向一挑,整個沙面被掀開,露出了底下的身影——一條小型蜥蜴。

它通體呈流線型,肚皮發白,背皮橘黃,上面還有一道道黑色的斑紋。被打翻在地後,這條蜥蜴靈巧地在原地一扭,全身拱動,又想鑽到地底下去,結果再次遭到人類無情的蹂躪。

詹妮弗敏捷地朝前飛撲,雙手深深插入地面,自下而上地捧起一大把沙子。蜥蜴在她掌心瘋狂掙扎,卻絲毫不得法,沒有任何逃脫的退路。等它掙扎的勁道稍歇後,詹妮弗才鬆開指縫抖乾淨沙子,展示給近景四號機看。

是條石龍子。

這種蜥蜴遍佈世界各地,並且根據環境不同衍生出了無數個形態各異的種類。她手上的這種叫沙石龍子,又叫雷魚遊蜥,名字聽起來挺酷,實際上也很酷。它們生活在乾旱的沙地中,平常居住在自己挖的洞穴裡,以昆蟲為食,能忍受高溫,甚至喜歡曬太陽。

沙石龍子和同為石龍子的其他親戚不同,很少在地表爬行,而是在沙子內部遊動。因為它們逃竄的速度很快,以往在沙漠中除了部分食肉猛禽和蛇類,幾乎沒有太多天敵,可惜這一隻就栽在了人類手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詹妮弗兩隻手指捏著它,嘖嘖稱奇。

這可真是位可親可敬的“老朋友”。

在荒島上時她就吃過數不勝數的石龍子,那會兒有條件的時候都是烤熟了吃,現在最好也這麼辦。大沙漠甚至都不需要火堆,只要等到日上三竿,往沙面上丟個雞蛋,不出幾分鐘就能煎成真正的“太陽蛋”。要是把一條抽腸扒皮的蜥蜴攤鋪在沙地裡,做個天然bbq也只是時間問題。

加熱有加熱的好處,可以很大程度地殺死一些討厭的細菌和寄生蟲;但也有壞處,沙漠中本來就缺水,蚊子再小也是肉。

權衡利弊,詹妮弗最終還是決定曬熟再吃。

她的確很缺水,但在高溫持續威脅體內環境的時候,她最不需要其他因素打破這種平衡。

於是當螢幕前的觀眾們開始進行靈魂發問——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的時候,詹妮弗抽出戶外刀,把這條掙扎不休的小型蜥蜴按在地上,手起刀落,幹淨利索,一下子就切掉了它的腦袋。旋即用力地從尾巴尖到脖子一擼,把內臟通通擠了出來,單獨放置。

提著這頓午餐,頂著越發猛烈的日曬,詹妮弗繼續朝樹蔭地走去,全然不知前方有什麼危機在等待著她。

作者有話要說:  盧禿:賽道設計組,激發出所有人的潛力吧!斯巴達!

珍妮:等我回去你就死了。微笑.jpg

謝謝旗木青小天使的手榴彈,謝謝挑剔的小丑和王婷婷小天使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