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侏羅紀恐龍霸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二章 養牛場建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二章 養牛場建設

張鈞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現在飛躍龍一百只、飛龍一百只,異特龍按照十隻大恐龍來算,龍群平均每天吃掉的肉就可達三四噸左右,而成年野牛的體重在一噸左右,強壯的野牛體重可達一噸半。

按照這種食量計算,龍群一天需要吃掉三頭成年野牛,一年需要吃掉一千頭左右的成年野牛,平均每年需要繁殖一千頭小牛才能保證需要,而野牛的成熟期需要二到四年時間,按照三年來計算,第一批養殖的野牛三年後才能長成。

養殖一千頭野牛需要的牛欄面積是很巨大的,工程量很大,而且許多建設過程還需要探討,畢竟龍群只有建設龍窩的經驗,並沒有建設養牛場的經驗。

如果若干年後,異特龍數量保持不變,飛躍龍和飛龍數量擴大十倍,一年則需要四千頭大野牛才能滿足需要,隨著人口增加,養殖規模還需要繼續擴大。

如果按照人類數量擴充套件速度來看,在冷兵器時代,由於飢餓、疾病和戰爭時常發生,人口數量擴充套件並不快,但到了二十世紀之後,僅僅一百年時間,世界人口數量從二十億擴充套件到七十億,只是因為醫療和生活條件改善,戰爭減少,導致人口急劇膨脹。

雖然張鈞具有現代思維意識,也改變不了現今醫療條件落後的狀況,戰爭在野蠻時代也是不可控的巨大因素,疾病和饑荒一定會在某個時期爆發蔓延,戰爭會隨處可見,所以人口增長速度肯定無法和二十一世紀相比。

不過張鈞期望在未來一千年內,能夠讓龍群數量比現在擴大一百倍,就是總數擴充套件到兩萬個左右,這應該是不難完成的任務,只要過程之中不會發生種族大屠殺和滅絕事件,即使有疾病和饑荒影響,也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一千年的時間,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強者會變得更強,弱者會被排擠壓縮,最終是形成一家獨大,還是百花齊放的局面,也並不可控,至少現在人類和和劍虎已經具備了作為強者存在的潛質,這還不算張鈞沒有發現的其他智慧生物。

種群的擴大需要地盤和資源,文明之間的碰撞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帶來戰爭,為利益而戰在野蠻時代是常見的競爭模式,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四處都會上演。

所以張鈞能否完成任務,或是超額完成任務,這些都還是個未知數,需要透過時間檢驗,才可以看到未來的前景。

不管前方的道路如何,張鈞先要解決實際問題,於是他在一次龍群聚會之機,向所有恐龍講述了自己的計劃,並且要求他們之中,要抽出一半的勞動力,來執行他的養殖計劃。

這個計劃前期只有投入,並沒有什麼收益,龍群無法直接將大野牛圈養起來,因為它們野性十足,將它們大批量抓起來,趕到牛欄裡面,也幾乎是一件較難完成的任務,所以養殖野牛,必須從小牛著手,他們需要找到一千只小牛來集體養殖,也並非容易的事情,這還不算日後疾病導致的夭折數量。

野牛和人差不多,一胎只生一個,也和進化之後的恐龍相差不大,由於食物的減少,母恐龍現在一次基本上也只生一個蛋,只不過是蛋的孵化率比遠古時期要高很多,蛋基本上會在部落內得到所有恐龍保護,所以不用擔心被野獸吃掉。

所以每年至少要有一千只養殖的母牛懷孕,才能達到最低要求,而數字肯定要比這更多,因為要除掉意外夭亡的小牛數量。這樣養殖場內的母牛數量就一定要超過一千頭,最好在兩千頭以上,還要培養大量的種公牛來配種,讓母牛懷孕。

這些工作量算起來已經十分驚人,需要大量人力來完成,而且如果養殖獲得成功,大面積推廣下去,恐龍這個物種很可能從此喪失野性,不再依靠捕獵為生,只需要依靠人工養殖,就可以滿足食物需求。

這和人類進化過程是一樣的,人類祖先古猿的身體比人要強壯得多,它們善於攀爬和追逐獵物,反應敏捷,速度很快,動作迅猛,這些特質在人類身上都已經找不到了,人類的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四肢的力量和活動能力卻一直在退化。

隨著養殖文明的誕生,恐龍似乎也要面臨這個問題,他們的奔跑、跳躍、力量等各種身體能力,會在進化過程中慢慢退化,而大腦卻會越來越聰明。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恐龍一族的強大身體素質,也成為必須考慮的事情,為保持恐龍的野性,暫時還必須讓他們保持半養殖,半狩獵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把他們變成養殖專業戶。

關於養牛場建設問題,這也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任務,這件事情還必須張鈞親自挑頭,因為他好歹學習過機械制圖,對建築圖紙有一定瞭解。

所以接下來張鈞就帶著幾位老祖還有大山、灰土、南雄,另加幾位分部隊長,一起研究養牛場的場地規劃和建築問題,張鈞開始在圖紙上規劃牛欄、食槽等裝置的建設。

雖然有了建築龍窩的經驗,但張鈞還必須大量更改設計,建築牛棚需要用石材和木材等建築材料相結合,還要綜合考慮防雨、清潔衛生、防野獸等方面的需要。

隨後幾個月的時間,領導們在一起商議了很久,也經過實踐檢驗,試驗了一番,才最終將養牛場的建築方案提出來,基本的建築圖紙也形成了。

此時的技術條件落後,所以張鈞採用了用石塊搭建護欄,阻止野牛逃離養牛場和防止野獸侵入,然後用木料建築牛棚,搭建出寬敞明亮的牛棚出來,牛棚頂上只能用茅草覆蓋來遮陽擋雨。

整體來看,牛欄的建設和現代農村裡的牛棚差不多,簡單又簡陋,再複製的技術,張鈞一時間也想不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方案落實之後,養牛場的建設就開始了,第一個牛棚選擇在山谷一側搭建,一批批的飛躍龍和飛龍被輪番派到山谷去勞動,這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到集體勞動的辛苦和好處,此前他們從未經歷長時間集體勞動的場景。

龍群隨後便開始了一部分時間狩獵,一部分時間建設養牛場的生活,由於體力勞動增加,所以龍群的食量也需要相應提高,捕食量也增加了百分之十幾。

龍群的分工逐漸明確起來,有些恐龍負責木料砍伐和加工,有些負責石料採集和切削,有些則負責泥土混合,有些則從事木棚搭建,茅草覆蓋等工種,初步的建築分工出現了。

現代建築裡面,工人的分類最常見的就是泥工、木工、瓦工等具體分類,此時龍群也初具這種雛形。

另外龍群裡面,還有一些被派出去尋找合適的牛仔子,將它們強行從母牛身邊奪走,順便尋找一批年輕的母牛,將它們控制住,帶回牛棚內繁殖後代,當然也要抓住一些強壯的公牛,使得公牛和母牛在每年的發情期進行交配。

一般情況下,野牛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九十月份,到了這個季節之後,龍群就會四處去尋找懷孕的母牛,到了來年,產下來的小牛在哺乳期結束之後,就會被抓住帶到牛棚內圈養。

養牛場內,建設了專門的配種區,到了發情季節,母牛和強壯的公牛會被趕到發情區內,任由它們進行交配活動,提高它們可能的交配次數,以保證受孕率的提升。

總之,一切與養牛相關的事宜逐步在養牛場內展開,每天都會看到幾十個恐龍的身影在養牛場裡面忙碌,場地建設並非易事,張鈞估計如果能養兩千頭野牛,必須花去三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完成建設。

三年時間對龍群也許顯得較長,但對張鈞和幾位老祖而言,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時間,他們已經習慣了耐心等待,等待著養牛場的成果展現出來,他們也時不時會出現在養牛場附近,視察和指導手下勞動,而且幾位老祖的力氣也是最大的,所以有些搬運的工作需要他們輔助完成。

張鈞行走在養牛場的草地上,身旁幾位老祖陪同視察,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多,養牛場建設逐步推進,最先規劃的配種區在山谷南面靠近山岩的地方,這裡早已搭建起了一個大牛棚,是專門為野牛交配建設的區域。

當公牛和母牛被趕到配種區內時,在發情季節,它們會尋找大量的機會進行交配,這比在野外進行交配成功率要高很多,因為它們是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完成的交合,一頭公牛可以同時和很多母牛交配,完成任務之後,會換另外一隻強壯的公牛繼續交配。

配種區一直是交給灰土管理的,灰土正帶著手下,在配種區內忙活著,現在正值九月份,天氣還較為炎熱,他們忙得滿頭大汗。

除了配種區之外,養牛場已經被大石塊圍了起來,石塊高度超過一米,厚度在半米以上,都是用較為厚實的大石頭埋在地面之下做成的,野牛的彈跳力不強,所以根本越不過這麼高的柵欄。

牛棚的建設還只完成了五分之一,從山谷這頭到那頭,以及山谷的邊沿地帶,都會建設一圈牛棚,只有足夠大的空間,才能容納幾千只野牛在內繁殖。

現在被圈養在牛欄內的野牛,都是被龍群強行抓捕回來的,以體型較小的一點的野牛為主,而且以母牛為主,太大的公牛野性太強,唯恐難以馴服。牛欄內野牛數量目前還不足兩百只,還需要大批量擴大繁殖規模。

不遠處的牛棚內,有很多飛躍龍和飛龍在勞作,他們在按照此前積累的經驗搭建牛棚,加固護欄,建設食槽等設施,不時發出輕聲吼叫,那是在給自己和隊友加油鼓勁,他們的配合此時已顯得較為默契,部分飛龍在棚頂附近飛來飛去,有些則在上面來回走動,他們在負責棚頂的建設,往棚頂鋪上幹茅草,茅草下面還需要一些獸皮鋪墊在下面,上面則還需要重物壓住,還要一些繩子之類的物品拴住,以防自然風會將棚頂掀翻。

看著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的手下們,張鈞和幾位老祖都非常欣慰,半年來,他們已經從最初的懵懂,變成了熟練工,技能掌握得較為牢靠了,建設速度也在逐步提高。

正當幾位老祖走向灰土所在的配種區時,養牛場的入口處突然傳來一陣嚷嚷聲,張鈞轉頭一看,看到大山正帶著十幾個飛躍龍,強行用幾根粗繩子拖著一頭看似難以馴服的大黑牛,往這邊走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