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劇組非人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雲頂集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 雲頂集團

十月,幽浮鬼籙第一部終於上線了。

這是全球第二部全息電影。

上線之快,速度之猛,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風雅女王拿到了秘鑰延期,現在還沒下線呢。

如果沒有同類競爭,就算放一年都可以不帶下線的。當年阿凡達不就是?

在這種情況下,幽浮鬼籙第一部上線,還是重磅仙俠大片,瞬間引發熱潮。

好在星聲院線這時候已經提前做好了擴建,大量全息裝置已經進入——雖然海外是第一批,但國內在後續波次上直接碾壓海外,一次性上線了四千套。

國外到現在到只有兩千五百套。

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星聲院線——李閒雲同意先不收錢,要求每家影院擁有兩個全息影廳。

所以僅星聲就提供了接近三千套增設,至於星聲之外——不好意思,老子不賒賬。

可就算這樣,還是有不少影院一咬牙添置了。大家都知道全息影院降價無望,既然這樣,搶個開頭先就很重要。

影廳一般有三成上座率就妥妥盈利,百分之八十的上座率,絕對好搞了。

海內外總計八千家全息影廳的存在,使得幽浮鬼籙首日票房直接爆表,達到了驚人的四億米金!

八千家影廳簡直是場場爆滿的節奏。

就這麼著,剛以31億票房成為世界票房之首的風雅女王眼瞅著就要被趕下了世界票房之首的寶座。

幽浮鬼籙由勝雲影業與易勝製片廠聯合製作,一次製作兩部,連宣發在內總投資6.8億,但實際上有5.5億是易勝製片廠,易勝後期,易勝特效,易勝預演,易勝經紀以及易勝宣發以資源方式承擔,同時獲得八成的票房收益。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問題的所在了。

勝雲影業還是易勝影業的時候,易勝影業拿到近半的利潤,兩邊一分開,不好意思,所有的一切都得分清楚。

幽浮鬼籙第一部全球票房預計可能突破40億米金,製造新的票房天花板,分賬收益不少於90億華幣,但不好意思,勝雲影業拿兩成,只有18億收益。

這就是資本家們抽血的方式。

上市的時候為了充氣,各種讓利,分了家就得算清楚,收益就直線下滑。

不過為了避免下滑的太厲害,各方老大對此早有準備。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大幹快上!

趁全息電影兩年的製作壟斷期,快速上馬一批電影——不需要做的太到位,賣的就是全息這個點!只要能發揮好全息的特性,那片子就不愁賣不動。

所以在勝雲上市之前,鄭虹慧他們就準備了一批本子,勝雲上市後,就直接開動連續拍攝,更是把易勝製片廠用到死的節奏——他們也聰明,加現金減分成,從而最大化自身利益。

完全不給分成是不可能的。

這種批次做法會導致片子本質下降,但無所謂,畢竟全息電影註定是所有人的,那以後怎麼發展關我們屁事?

所以勝雲影業上市半年,光是拍好的片子就已多達四部,單部投資不少於兩億,正在拍攝的還有五部,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和國外影視公司合拍的電影。

鄭虹慧他們很清楚影視出海不易,但手握全息電影獨享權這個王牌,完全可以和國外影視企業聯合製作,過去這半年,已經籌備,拍攝和即將拍攝的全息電影多達二十餘部,每部都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份額。

這種情況下,雖然幽浮鬼籙無法為勝雲影業帶來大量利潤,但是海量製作卻足以完成盈利需求——而這同樣也為易勝製片廠帶來了大量的訂單。

勝雲揮舞著股民的錢衝鋒在前,全力開拓海外市場,易勝製片廠則安穩的接業務,搶收益,吃的滿嘴流油。

而幽浮鬼籙的上線加全息的火爆,也讓科瑞德等人懵逼了——這發展速度太快了,以3D為基準進行的發展判斷,就好比用傳統業去衡量網際網路,是一個巨大的經驗錯誤。

如今形勢很明顯,全息裝置全面取代3D指日可待,未來五年內,全球達到七萬套影院裝置不是夢。

哪怕是以五萬套為基準,米國本土市場都有可能達到兩萬套。

子公司二百萬米元進貨,五年毛利三百萬,就是六百億米金,即單年毛利一百二十億米金,淨收益不少於百億米金,這還只是米國市場。

整個雲頂集團的年收益不會低於三百億米金。

也就是說,只要達到五萬套,雲頂集團就頂一個鵝廠了。

還是未上市狀態。

正常。

畢竟全息影像裝置對標的應該是蘋果而不是鵝廠。

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鵝廠的天花板是華國,蘋果的天花板是世界!

而雲頂科技的天花板,就是世界!

以全球為基礎進行發展的企業,又是高階產業,企業體量破萬億,盈利破千億很正常——蘋果的市值兩萬億,還是米金!

雲頂科技要達到兩萬億米金基本不可能,畢竟不是家庭端裝置,市場沒那麼大,但願意上市的話,兩萬億華幣的體量還是可以衝一衝的,

這種情況下,曾經的限量條款變成了最大的束縛,彷彿套在烈馬脖子上的套索,於是各方股東紛紛提議解除限制條款。

為此易勝傳媒和雲頂總公司,子公司各部股東也展開了激烈爭論。

易勝傳媒這邊自然是希望解除條款限制的價錢越高越好,但是環球,迪斯尼,拜客,奧倫等企業也有自己的理由。

最簡單的理由,現在所設想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基礎上的——沒有競爭對手。

但雲頂科技真的會一直沒有競爭對手嗎?

不可能的。

事實上都沒等風雅女王上線,而是在米國第一批全息影院裝置出現的時候,海外各家科技類企業就已經紛紛開始增加對全息影像技術的投入,風雅女王的上線,只是更進一步推動了熱錢流入這個新興市場。

等到幽浮鬼籙上限,只會讓各大集團對全息電影技術的投入會再上新的臺階。

全息電影技術本來就不是什麼獨家技術,雲頂科技只不過是做的比別人更好,成本更低,這種優勢不是不能突破的。而現代科學研究,有時拼的就是一個燒錢——我們家沒有趙教授,但我們有錢!

足夠多的錢!

按照環球迪斯尼他們的說法,要不了多久,繞過雲頂科技專利限制的技術就會紛紛出現。

就算超神科技的核心光學件沒有申請專利,材料和技術工藝沒有外洩也沒用——我做不出你那種光學件,但我可以做出別的。

沒錯,就跟蘋果和山寨機一樣。

能買技術的就買,不能買技術的就繞,繞不過去就劣質替代。

手機可以有高中低端,全息裝置也可以有——百萬美元租金是暴利,也就意味著巨大的降價空間。

我只要研究出來了,我不要百萬租金,我只要百萬售價——產線有了,品質降了,成本自然也低了。

然後就是市場傾軋,利潤和銷量大幅度下跌。

所以未來全息電影市場可能不止七萬套,但雲頂科技卻未必能確保五萬套的市場。

尤其租賃的後遺症也在這刻顯現——租賃是可以退的。

有了別的替代,影院就可以選擇退租。

所謂的一勞永逸也是不存在的。

為此迪斯尼環球等企業更是拿出他們蒐集到的資料,包括已經申請到的部分專利來說事。

在研究過那些資料後,趙教授那邊確認迪斯尼環球等企業雖然有誇大,但也屬於事實——按目前的情況,很有可能最多兩年,第一批低端的全息影像裝置就會出現在市場上。

在這種情況下,李閒雲認為與其浪費太多時間和股東爭奪利益,不如搶時間爭奪市場,再說後面還要上線那麼多的全息電影,所以也做出讓步。

這也是最快的一次談判,只是短短半個月時間,各方就基本達成一致。以原協議為基礎,各家海外公司以總計三百八十億米金支付,解除所有市場銷售限制。

至於總公司這邊,苗輝等各方股東則只需要再補六百億華幣即可,考慮到總公司本身就擁有所有子公司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再加上華國本土市場與裝置銷售利潤,這已經是很照顧朋友的價錢了。

華鳳斌李城他們手裡沒那麼多現金,簡單,苗輝他們借款就可以了。

當然,附帶要求就是,各海外銷售子公司必須在這兩年內儘可能搶佔市場,在其他企業研發出來之前,先把市場佔據,然後根據情況調節——必要時也可以改租賃為銷售。

同時總公司這邊在完成供應鏈搭建,華國本土市場開拓後,也要專注他們的真正職責——產品研發與升級換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超神科技做的是科研,不是產品,而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全息電影不能光吃老本,所以雲頂科技本部以後就要在研發上多做努力。等同類產品出來形成競爭後,雲頂裝置很可能就會走蘋果的路,以搶佔中高階市場為主。

接著就是打電話給姜正,讓姜正打了一百億過來,拿下雲頂這邊八個點的股權。

就這麼著,解除了封頂限制的雲頂集團才算真正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了,同時雲頂集團股權也因此變動為:

易勝傳媒擁有雲頂集團總公司六十點股權,所有海外子公司百分之十八的股權。

姜正擁有雲頂集團總公司八點股權。

苗輝唐夏李城等人擁有雲頂集團總公司總計三十二點股權。

然後就是一群國外的影視公司,擁有對應的子公司股權,總額百分之四十九。

雲頂集團總公司擁有所有子公司股權百分之三十三。

同時吳凌等人有部分期權,到時由總公司發放。

而易勝傳媒也一口氣收穫了三千億的華幣。

看著賬面上的錢,李閒雲在一番思考後,最終就是打電話給李城:“加大產業收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