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要去火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五章 遙遠的攝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五章 遙遠的攝動

(未修改,請稍等……)

妊神星附近,

作為一顆距離太陽55天文單位,且即將離開柯伊伯帶的冥小天體,

儘管此時的妊神星距離海王星已經超過20個天文單位,

但天文學家依舊發現,在妊神星與海王星軌道之間存在著,7:12的間歇性軌道共振週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當時的王猛看到這樣的資料驚歎了一番,而後產生了一個疑問:

海王星在能影響到20個天文單位的妊神星,

那木星是不是也能對藍星的軌道週期施加影響,

要知道藍星距離木星不過4個天文單位,

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其軌道共振範圍應該更大才對。

而花神星的回答很快印證了他的想法,

確實是有影響,

不但是木星,甚至土星對藍星的軌道也有影響,

也許因為藍星過於接近太陽,

軌道共振的現象並不明顯,因此木星和土星施加的影響力體現在另一方面,

木星對藍星的攝動作用,

根據一篇發表於2014《藍星物理進展》學術期刊論文顯示,

在木星和土星金星的共同作用下,會改變藍星運轉軌道的離心率,

在以40萬年為週期的運轉週期下,

其最大的變化度可以達到0.03的離心率,

所謂離心率即一個圈的圓形程度,

當離心率等於零時便是一個標準的圓,

當離心率處於零到一時為橢圓,

等於一時為拋物線,

大於一時為雙曲線,

雖然0.03的離心率變化幅度很小,

但卻影響了藍星接收太陽的總輻射率,

在達到0.05的最大離心率時,

藍星的從太陽接收的能量,大致是現在的99.75%

雖然只少了0.25%的能量,

但對於藍星的影響卻極為的大,

在藍星地質可考的11次冰期中,有3次的冰河時代與攝動週期相接近,

而其中最大的一次,

藍星的永久性冰蓋甚至到達了,

大都地面指揮中心,最靠南的海昌島發射基地。

在等待捕捉衛星的過程中,

透過妊神星的軌道共振,瞭解到此事他也是唏噓不已,

想到那個四季如春的海島附近也會出現冰蓋,

整個南方和北方都被冰封,

也不必為誰冬季更冷而產生爭論。

當然藍星的氣候週期性質變化,

不僅僅是來自藍星附近的行星攝動影響,

透過花神星的解惑,

除了40萬年的行星攝動週期,

還有11年為週期的太陽耀斑爆發的小氣候週期,

也有以41000年為後期的藍星地軸傾角的變化,

也就說,藍星上的南北迴歸線會有所移動,

如果說以40萬年為週期的軌道攝動現象人類難以直接觀測記錄,

那迴歸線的移動,在百年的觀測下,已經能直觀的看到,

從1917年到2017年經過百年的觀測,

可以確定迴歸線自身向赤道方向移動了1487米,

這也意味著藍星的南北極範圍在變大,

熱帶的範圍在變小,藍星在變冷。

“所以現在的藍星正處於接近冰期的時代?”

“是的!”

看著通訊面板上大量資料,王猛默默的搖了搖頭,

藍星的大氣候變化的週期很長,

起碼他這一代看不到什麼具體的變化,

甚至因為人類大量的製造溫室氣體,

反而在之前的時間裡,藍星的氣候一直向著溫暖溼潤而變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

藍星究竟是在變冷還是在變暖,直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證據,

暖方和冷方都有自己的論證資料,

誰也沒法說服對方。

“可惜,藍星上的氣候變化已經和我沒關係了!”

“再說,人類已經獲得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未來已經不一樣了!”

想到這裡,

王猛將通訊面板放到了一旁,

向花神星詢問道:

“新視野號到了什麼位置?”

“還有17個小時,便收回!”

王猛點了點頭,

開啟了系統任務面板

看著視野號的倒計時依舊在持續,

也沒說什麼,將其關閉後,

便一邊與整理著實驗資料,一邊等新視野號的迴歸,

在妊神星停留的這一個多月裡,

要說技術突破最大的便是,等離子體屏障技術。

看了一眼通訊面板中的資料,王猛向花神星詢問到,

“實驗準備的如何了?”

“根據離散資料,妊衛一解體部分即將到達妊神星環,塵埃區域無大天體,隨時可以進行實驗!”

“嗯!十分鐘後開啟下次實驗!”

“明白!”

說完此話的王猛,已經來到一處操作平臺前,

正透過操作平臺看著外面的景象,

透過高畫質攝像裝置,

他可以清楚的看到,前方出現了一個帶狀的灰色區域,

那片區域正是他與花神星先辦法製造出的宇宙塵埃區域,

至於如何製造,代價便是妊神星的衛星,

所幸作為矮行星中的冥王小天體,

妊神星的衛星並不是很大,

在花神星的控制下,幾乎沒有影響到飛船,

這時王猛微微的調整了一下鏡頭,

看向了妊神星附近,

原本那個暗淡的幾近於無的妊神星星環,

此時也終於變的明顯起來;

“實驗即將開始!”

聽到花神星的語音播報,

他這才將鏡頭調回,

見飛船即將進入那條帶狀灰色環形圈,

王猛開口詢問道:

“花神星,你覺得這次對宇宙塵埃的攔截效率是多少?”

“這次大致在98%以上。”

“98%!”雖然還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攔截,

但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接近預定效果了,

“我們如今的速度很慢,之後我們要用超過400公里每秒的速度進行定速航行,

那樣的狀況和現在應該有所不同吧!”

聽到這樣的詢問,花神星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

而後運算了幾秒後才說道:

“這樣的問題,我也有所考慮!”

“根據先前撞擊形成的資料,

由衛星形成的宇宙塵埃,因為沒有經過數億年的損耗,

無論是塵埃區域的顆粒數量,還是顆粒質量,要遠比我們在太空區域遇到的塵埃資料大。”

“經過模擬計算,

以當前速度經過實驗塵埃區域,

大質量塵埃所形成的衝擊效果,

可相當於飛船以300公里每秒巡航速度在太空區域所遇到宇宙塵埃時所遇到的磨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