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要去火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第五種物質形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六章 第五種物質形態

那種果凍狀的史萊姆,不正與眼前這團粉嫩的物質相似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眼前這團奇怪物質,還是由有機物構成的。

一切看起來很符合,

“要是再有生命……”

“花神星,有沒有檢測出這奇怪物質的有機物成分?”

在王猛詢問的時候,

這團粉嫩的東西,已經完全被花神星捅成了機械臂的形狀,

但在聽到王猛詢問時,

那機械臂竟然詭異的停頓了一下,

而後花神星的語音便在他的耳邊響起,

“還在分析中,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確定!”

“還要多久?”

“目前還無法確定具體完成分析的時間,

不過我已經獲得了一部分分析資料!”

“並將這些分析出的資料發送到您的資訊接收面板中!”

“在之後的分析過程中我會實時的對其進行更新!”

聽到花神星的語音,王猛點了點頭,

對於有機物的測定分析難度,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他也有所瞭解,

雖然有機物的元素構成很簡單,

但稍微變化一下結構,便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就像碳氫氧這三種元素,從糖類到讓男人極為重視的睪酮素,再到一些劇毒物質,

可以說藍星上的生命都離不開這三種元素,

這也是他金手掌無法測定有機物的無奈之處。

此時王猛已經拿起資訊面檢視起來,

有機物的測定雖然有些麻煩,

但一些常見有機物的測定,人類早就有了簡單的辦法,

此時在花神星傳來的資料中看到了一個極為熟悉的物質:

“甲烷的含量竟然這麼高!”

“是的!甲烷作為一種最簡單的有機物,在太陽系中的分佈極為廣泛!”

聽到花神星的解釋,王猛也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作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他在各個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中都見過這種物質的存在,

不過看著實驗室內的那團粉色的物質,

王猛有些疑惑道:

“甲烷的熔點是多少?”

“在標準藍星大氣壓下,為零下182.5度!”

“那這樣的溫度在塞德娜星這樣寒冷的星球上恐怕早就凝結成固體了吧?”

聽到王猛的疑問,花神星默默的執行了幾秒後才回到:

“還需考慮,氣體壓強對熔點和沸點的影響!”

“哦!對!”

花神星的提醒,頓時讓他反應過來什麼,

他又拿藍星的環境去衡量其他的星球了,

但看著眼前這團又潤,又嫩的粉色物質,他又覺得不對勁,

就算還無法凝結為固體,

但眼前這玩意,即不想液體又不想固體,

這究竟是個什麼玩意?

而看著這個因機械臂不斷揉搓而變化形態的物質,

王猛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道靈光,

他想到了人類對物質形態探索的歷史歷程,

在藍星的環境裡人類常見的物質形態有三種,

固態、液態、氣態。

這種三態的變化,

體現最明顯的便是水,

當水結冰時,

給其加熱當達到熔點時便能將其由固態變成液態,

而給液態的水繼續加熱,

當達到標準大氣壓下100度的沸點時,

則會由液態的水變為氣態的水蒸氣。

這是水過去的三態度變化標準,

但在熱力學發展後,

物理學家看著這樣的三態度的變化,

科學家很自然的便產生了兩個疑問,

如果繼續給水加熱,或者繼續給水降溫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對於繼續給水加熱的事情雖然看起來很麻煩,

但對於用於火焰的人類文明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水在10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開始分解,

造3000攝氏度左右是差不多有一半分解成氫和氧,

直到10000攝氏度,將會變成和火焰一樣的等離子體。

經過王猛的通俗理解,

這就像是一個中學,學生就是一個個構成水的元素,

上課時猶如固體,學生都聚集在教室,

下課時學生像是液體,學生四處遊蕩,

而放假時,學生就像氣體,四散而去。

而等離子體就是畢業,一旦等離子體化,粒子運動劇烈到,電子與原子核分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樣的結果也就導致等離子體,在沒有磁約束技術下,將會極快的擴散。

至於再往上增加溫度,

如果是約束狀態,如有引力束縛,還磁約束狀態,很有可能會發生核反應,

但如果不能被約束,粒子肯能被電離分解,或者變成接近光速的帶電粒子流,

至於在這種情況下還往上加熱,

如給太陽繼續加熱,

太陽是會爆炸,還是出現其他現象

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依舊是一個無法確定的領域,

畢竟在王猛還沒有出現前,人類還無法將等離子體的溫度控制在可控核聚變的程度。

雖然人類對於等離子體還不能完全掌控,

但相較於極寒領域人類已經走了很遠的距離,

因為等離子體的性質與前三種物質的性質完全不同因此一些物理學家,

將其稱為物質的第四種狀態,

而面對這種溫度極高的新物質形態,

有人自然就想到了他相反面,

給物質不但的降溫會發生什麼事情,

既然氣態因為溫度的持續升高會出現等離子體這樣的超氣態,

那在固態在溫度持續降低的情況下,會不是出現新的物質形態,

許多物理學家都曾做過類似的理論推斷,

這裡面便有一腳踹翻經典物理的愛因斯坦,

當然愛因斯坦是從量子力學進行考量的,

他與波色透過光子的統計力學預言了在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中,

可能會存在新的物質狀態,

而這種物質狀態也被後人稱為,

玻色愛因斯坦態。

可惜這種理論提出來後遭到了一些物理學專家的質疑,

往後的幾十年這種理論一直處於被懷疑的狀態,

直到1995年

物理學家埃裡克?康奈爾和卡爾?威曼,

使用氣態的銣原子在極為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下首次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這種一直處於爭論狀態的物質也終於第一次經過實驗被人類發現。

之後拿沙的又在空間站內復刻了凝聚態的實驗,

同樣獲得了成功,

由此這種還存在一些爭議第五種物質形態正式出現在人類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