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要去火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章 三層防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章 三層防護

雖然宇宙被人類理解為真空環境,

但實際上所謂的真空並不是完全的不含有任何物質,

除了物理學概念的暗物質,

恆星在數億年間的活動裡,不知向外拋灑了多少物質,

這種物質就像人類撥出的氣體,不可見、但瀰漫於人類活動過的地方、

即使太陽系聚變活動所潑灑出的物質速度並不快,離開太陽時只有200到900公里每秒的速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在數十億年的光陰流轉下,這些擁有質量的粒子,可能會瀰漫於太陽系所經過的區域。

太陽以2.2億年為週期圍繞著銀河系運動,

在這幾十億年裡已經執行了數十圈,

也許在脫離人類認識的這漫長時間裡,這些粒子因為自身擁有質量的情況,速度慢慢的減少,

最終在太陽系所路過的地方,形成了一條肉眼不可見粒子環狀帶。

太陽作為一顆普通的黃矮星,尚且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那銀河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恆星是否也有這種可能。

那些更大且核聚變反應更加激烈的恆星,是否會噴發出擁有更大質量的粒子。

這種猜測,讓王猛回想起了藍星上的一些科幻影視,

那些接近光速,且不做任何防護的飛船真的能在宇宙空間中暢通無阻嗎?

超光速飛行並不是他瞭解的領域,

但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飛行,

縱使有些擁有質量的粒子在漫長的時間中失去了動能,緩慢的漂浮在宇宙空間中。

可接近光速的飛船與這些粒子相撞,幾乎等於在大型對撞機中飛行。

若是沒有防護,不斷遭受撞擊的飛船能持續飛行多長時間?

想到隨著飛船速度進一步提升所面臨的問題,王猛默默的搖了搖頭。

“想必那時的人類會有對應的科技!”

當然這些想法,目前也只是他自己的猜測,

人類對太陽系之外的情況知之甚少,

也許他離開太陽系之外,會遇到真正的真空環境。

如超新星爆發和黑洞的路過會清理出一條乾淨的航道……

“宇宙中的情況誰又能知道呢?”

王猛想到這裡,也不在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

他收拾心情便與花神星開始實驗的新的防護屏障。

而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實驗中慢慢的流逝了。

轉眼間已經是三個月後,

改進等離子屏障的實驗終於完成了,

整個過程並不算困難,

他與花神星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實驗,之後便是改進工作。

所謂的等離子體屏障,本就是一種類似電磁高頻閃動形成防護罩的方法。

其視覺原理動畫相仿,

當一幅幅畫面以特定的頻率在人眼前快速翻動,

經過人類的大腦處理後,原本畫在紙張上的動畫便開始動了起來。

而等離子體屏障所產生的閃動頻率要遠高於動畫所閃動的幀數。

當然這只是視覺原理上的相似,在運轉原理上還有所區別。

抵抗遊離粒子所用的方法,更像是汽車上的雨刷器,

一開始的等離子屏障有兩層,

外層電磁屏障的起感應作用,可以檢測雨點的路徑,做到精準的重新整理。

而這種複雜的事情依賴花神星的運算能力。

所幸花神星已經有了媲美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對她來說此事並不算困難。

而如今面對更為複雜的宇宙環境,

所改進的方向也是在次基礎上進行的。

前方的區域滯留的粒子成分很複雜,但無論這些元素粒子如何變化,

本質上依舊在元素週期表範圍之內。

因此他與花神星的計劃,便是在原本粒子感應屏障內再加一層元素分析感應屏障,能快速甄別粒子的種類。

至於甄別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便被人類發明出來。

其中最常見的方法莫過於光譜分析,

因為光有著波粒二象性,利用偏振原理,一層光譜檢測層也有實現的可能。

經過簡單的測試,這樣的方法,可以依照不同粒子,用不同能量等級的屏障重新整理,

有效的解決了飛船,穿越這片粒子滯留區所引發的問題。

可雖然有了眉目,其中的問題還有不少,

原本防護罩的結構,便需要花神星計算粒子穿過感應屏障後的路徑,

雖然高能粒子在宇宙空間的分佈密度極小,

但在飛船高速飛行的狀態下,

所遇到粒子的頻率也開始上升,

這也導致了,花神星所需花費的算力也會上升,

所幸擁有建造槍的他,又為花神星建造了幾臺經過地面改進後的中微子三進位制計算機,才算解決了算力問題。

而如今又要加上一個感應屏障,

此時飛船的防護罩已經變成了三層結構,

這三層都需要花神星用大量的算力支援。

第一層,即最外層,電磁感應屏障,用來感應滯留在宇宙空間中的粒子衝入屏障後所出現的路徑。

以便最裡層的等離子屏障在合適的位置將其刷掉。

第二層便是加的光譜分析層,

用以檢測滯留粒子的種類,

是輕元素粒子,還是重元素粒子,

待得到結果後,最裡層的等離子屏障便會採用不同能量等級的屏障將其重新整理。

而第三層,

則是最重要的等離子屏障層,也是主要發揮防護作用的屏障層。

而這樣的結構也就導致了,需要花神星付出的算力直線上升,

所幸,還可以透過增加三進位制中微子計算機以保證算力,

這件事情對於王猛來說也並不算困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

王猛與花神星,便開始對防護罩,三層結構模型進行改進最佳化的工作。

就像前面他看過的防護方案一樣,

整個防護層並不是人類想象中,像是一個將飛船包裹的肥皂泡。

王猛更願意將其想象為,飛船上裝了無數個雨刷器,

一個個雨刷器以接近光速,從飛船的頭部快速刷到尾部,

視覺上看起來就像給這艘猙獰的飛船套一層薄膜。

雖然飛船已經用上了三層結構的防護層,

但各種粒子檢測的準確性,還需要進行進一步實驗最佳化,

而花神星也需要將這些粒子的資料記錄在資料庫中,以備等離子屏障執行時進行使用。

由此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完善了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