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日在不列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統治的基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四章 統治的基礎

馬格努斯到底和科特說了什麼,或者說,這對君臣究竟是如何的交了心,外人並不得而知。人們只看見,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是卻足以讓看見的人銘記一生,大概一輩子都沒法忘記——奧德加掀開馬格努斯的營帳的那一刻,馬格努斯與科特……大被同眠,抵足而睡。

天可憐見,這在馬格努斯看來只是正常的籠絡人心的手段。你看劉皇叔,人家就是靠著和兩個結拜兄弟‘食則同器,寢則同床’,結果至始至終,不管劉皇叔是衰落還是富貴,關羽和張飛都一直對他不離不棄。

而馬格努斯,他也只是單純的想要學習一下皇叔的手段;中華上下五千年,再沒有人能像皇叔這樣‘哭出來的天下’,單單只是這一點,皇叔籠絡人心的手段就值得古往今來所有胸懷大志的統治者好好研究研究。

但是,在外人看來,這又有所不同。

這是‘好男風’,而且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因為在中世紀,好男風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相反,這是一種……風雅?

就好像是法王路易七世一樣,據說路易就有著好幾個男性情人,其他的貴族,按照爵位的高低排列,或多或少的也總會有一兩個;而在那些修道院裡,高戴著冠冕身著華袍的神父主教,猥褻男童更是公開的秘密。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村子裡有一個姑娘被強女幹了,警察逮捕了神父,在村民前出示證據,說這件事是神父做的,村民們聽了都出離的憤怒了:“這件事怎麼可能是神父做的呢?我們都知道,神父只強女幹男的啊!”

……

大概是黑的有點狠了。

不過,這卻也從側面證明了,‘好男風’曾經一度在歐羅巴盛行到何種程度,甚至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地步——大家都去搞基,就沒人來繁衍後代了。

所以說,後來的那些殘酷的宗教迫害,在法國,教會不燒女巫改燒同性戀,在英國,即使只是扮演同性戀的演員也會被強制執行死刑,在德國,任何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被閹割……雖說未免有些矯枉過正,卻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話題轉回馬格努斯與科特這邊,人們總是只相信他們親眼所見的事物,從不去辨認其真假,那些關於名人的流言八卦更是他們的最愛。還不到一個小時,馬格努斯好男風的傳聞就如同火箭一般飛速流傳擴散,而且至少繁衍出了三個版本,全軍的士兵,即使是知道最少的都能描述的繪聲繪色,就跟著他真正看到過一樣。

這樣的情況,就算是馬格努斯再巧舌如簧,也是百口莫辯,徒費力氣罷了。

況且,凡事也不能只看表面,被誤會成同性戀,固然對馬格努斯的威望是個極大的打擊(真的有打擊嗎?),但是卻也讓人相信,馬格努斯與科特,是真的同心同體,密不可分——至少在他們的‘親密關係’結束之前,如膠似漆,密不可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裡順嘴再多說一句,實際上,男性君主以及他手下的男性大臣透過搞基來提升感情,這在古代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其性質就和現在領導帶著下屬去唱KTV差不多,最顯著的例子就是RB的那些戰國大名。

君不見,甲斐武田家,其家臣團,例如武田四名臣之類,根本就是武田信玄的基友團。除了山本勘助等少數幾個面目醜陋之人,基本上都跟好男風的主君武田信玄有過一腿,而在這個龐大的同性戀關系網內部,還因為爭風吃醋而鬧出過不少笑話。

在整個RB戰國的歷史之中,唯一有明確記載,始終不曾搞基的諸侯主君,似乎就只有‘猴子’秀吉了。而他的家臣還對此意見很大,抱怨說主公不懂風雅,不肯跟他們一起滾榻榻米交流感情……

——按照某位RB腐女史學家的說法,豐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豐臣秀吉不喜歡搞基,也不組織家臣們一起搞基的緣故。這樣一來,豐臣家內部就沒有建立起一個同性戀關系網,從而導致豐臣家長期矛盾重重無法緩解,缺乏凝聚力,再加上根基不紮實,所以秀吉一死就徹底崩盤了。

……

……

……

我覺得這個話題還是就此打住,再多說下去,讀者就該對作者的性取向產生懷疑了。

總之,馬格努斯好男風的傳言出來之後,士兵暫且不提,他手下的各個大臣將領,對他的態度又有了不同的變化。

例如說奧德加,他就變得十分暴躁憤怒,再例如說阿方斯,這個馬格努斯培養出來,打算在未來接奧德加班的傢伙,眼睛都在放著光,就差沒衝上來主動獻身了。

惡~

馬格努斯猛的打了一個寒顫,同時心裡打定主意,用阿方斯可以,但是一定要和他保持距離。

此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那些還忠誠於科特的老臣,從前他們看馬格努斯的目光還帶有三分疑慮三分顧及,今天就熱情的不知道跟什麼似的。

多少,也算是有些安慰吧。

馬格努斯也就只能這麼苦中作樂了。

實際上,他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馬格努斯有什麼損失嗎?

不,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損失,正相反,他得到的好處多到無法估量。

只挑最簡單的一點來說,那些原本都是效忠於科特的老臣,現在看在科特的關係上也能忠誠於他,這樣一來,原本最困擾馬格努斯的兩個難題:根基不穩以及缺乏足夠數量的,有經驗的官員,頓時就迎刃而解了。

我這話說的是有些難聽,但這卻是毫無保留的事實,不論如何,馬格努斯始終是一個外來者,說的再清楚些,是一個入侵者,而且還是一個素以嗜殺聞名,只是最近名聲才較有改善的入侵者。

倘若馬格努斯的地位真的有那麼穩固,換句話說,穩如泰山,那他怎麼可能還會為科特的事而憂心,之所以會為了科特而憂心,不就正是他心虛的表現嗎!

而好處的第二點,就是科特。

古語有云,君賢臣明,上下一心,國之將興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假如一個國家裡面,君王賢惠而臣子清明,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的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那這個國家離崛起也就不遠了。

馬格努斯自己是不是‘賢’,這個他沒法評價,也不能評價,但是對於科特,一個‘明’的評價應當是不錯的。

而科特的野心,也要配的上他的才能。

當時,科特就是這樣說服馬格努斯的:

“在歐羅巴這片無垠的土地上,有著十幾位的國王,六十幾位的公爵,三百多位的伯爵,男爵騎士等等更是數不勝數,與此相比,一個邊陲苦寒之地的,不起眼的野蠻人伯爵又能算的上是什麼呢?閣下,一隻已經見識過天空是多麼廣闊的雄鷹,是無法再回到它那狹小的巢穴當中的。”

“可是你並不是雄鷹。”

馬格努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一點。

雄鷹在歐洲是有著特殊含義的。

簡單來說,雄鷹代表羅馬,而羅馬代表帝國。

想要宣稱自己是雄鷹的人,他的身後最少也得有一個大國的實力和體量支撐著,否則只不過是徒增笑柄,為人不恥罷了。

而科特毫不猶豫的承認了。

“是的,我怎麼能與雄鷹相比呢?我不過是附著在它身上的一粒沙子,只是因為僥倖,所以才能和雄鷹一同俯瞰大地。但是,請您仔細想一想,飛翔於九天之上的鷹,又要如何,才能使身上粘上卑賤塵土的沙子呢?”

然後,不等馬格努斯思考,科特就已經揭示了答案。

“自然是在雄鷹還幼小的時候就附著在它身上的。對於那些像我這樣,想要遨遊天空、俯瞰大地的沙子來說,這便是唯一的機會,為此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