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求道於萬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山下生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山下生活

看守糧庫本來只是外門弟子的任務,根本就不需要內門弟子負責,只不過在封師叔的照顧下,這個位置落到了李牧頭上。

當然這並不需要他親自去受糧倉,他的職位是外門執事,負責管理華陰縣的外門弟子,如果是在外面的話,他基本上可以負責一個縣,甚至一個府的華山事務。

只不過這裡是華山腳下,外門執事有點兒多,大家就只能各自分管一項了。

別的部門早就有人負責了,所以李牧就只能領一個分管糧庫的限制了,具體事務依然還是外門弟子幹,他只是去混日子。

這種情況也是門派默許的,像李牧這樣師傅死了,他們師兄弟幾個又沒有出師,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基本上只要和魔教開戰都會發生,門派也是有所照顧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留在山上,像李牧這種沒了靠山的弟子,日子自然不好過,尤其是劍氣之爭,想不和別人發生矛盾都難啊!

這也是李牧的師兄師姐們沒有過來接走他們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太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就是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要時常出去做任務,留下山上的時間不多,沒有精力顧得上他們!

對於他的選擇,封師叔也理解的,下山去避避風頭,等未來武功高了再回來,這也是常有的事,考慮到他年齡還小,還有幾個師弟師妹要照顧,就將讓他領了一個閒職去山下混日子了。

沒錯這個封長老,就是封不平的師傅,只不過他的實力要比李清風強得多,是華山派的核心長老,李牧的師傅和他拜的是同一個師傅,並且還是他的師兄,兩人在門派中的關係很好,所以第一時間李牧就向他求助。

如果沒有劍氣之爭的話,李牧師兄弟還是可以留在山上的,甚至都不用搬家,劍宗內部的關係還是很和諧的。

李牧的師弟分別是:王不定、劉不凡、周不林、向不過、李不凡、李不方,兩個師妹:周不瑤、羅不敏。

這些名字都是他師傅取的,他們屬於不字輩,所以名字中間都有一個不字,李牧現在也成了李不牧。

年長的王不定和李牧差不多大,都是十五歲,其他幾個師弟師妹除了小師妹周不瑤只有十歲,其他人都是十三四歲。

除了李牧突破了三流後期外,其他人都是不入流境界,王不定已經到了突破的邊緣。

對比笑傲開場來說,他們比起嶽不群收得那幫弟子來說,他們的資質一點兒也不差,基本上在二十歲之前,他們都可以突破三流境界。

時間匆匆而過,很快就到了下山的時間,李牧帶著師弟師妹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故居,除非他們中有人突破一流境界,否則這裡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師兄,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夠再回來啊?”剛說完小師妹的眼淚已經滾滾而來。

李牧安慰道:“很快的,只要我們努力練功,總有一天可以再次回來的!”

幾人的心情都不怎麼好,帶著大包小包就上路了,雖然距離華陰縣城的路並不遠,但是幾人還是花了大半天功夫。

這還是大家都有武功在身的情況下,否則年僅十來歲的少年們走這躺路,也不是那麼容易。

一路上李牧遇到了兩次劍氣兩宗的弟子對持,他都是提心吊膽的透過,生怕被殃及了池魚,好在看他們一幫小屁孩,沒有氣宗弟子好意思出來找麻煩。

……

抵達華陰縣城,李牧直接帶著師弟師妹們到了門派給他們安排的小院內,安頓了下來。

就再次過上了規律的生活,每天都是練功,偶爾也指點一下師弟師妹們練武,至於宗門任務,這個還不需要他操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原來的外門弟子會做好的,誰也不可能指望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屁孩去真正主事,只要他不去添亂就好了。

這也正合李牧的心意,武俠世界永遠都是用拳頭說話,不趁著現在努力練功,一旦劍氣之爭過後,華山弟子的名頭就不好用了,搞不好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李牧可不相信,劍氣之爭華山派的內門弟子都死光了,最後就剩下嶽不群、甯中則、封不平等五人,要知道他們可有一千多人呢?

難道劍氣之爭的時候,年僅幾歲的弟子也會參加?大家還沒有瘋狂到要斷華山派根基的地步吧?

況且在山下做任務的內門也不在少數,劍氣之爭既然是突然爆發的,這些人也不可能都趕會去,那麼他們又去了哪裡呢?

外門弟子可以當叛徒,改投其他門派,但是內門弟子就絕對不可能了,這是江湖大忌,沒有那個名門正派敢收!

以華山派和魔教的仇恨,他們就是投奔過去,也逃不了一個死字,只要不傻他們也可能投奔過去,那麼就只有兩種可能了,要麼死了,要麼隱姓埋名!

可能對他們下手的勢力,這個就太多了,除了和華山派有過節的仇人外,各大名門正派估計才是主力,只不過他們在暗地裡動手。

想到了這些,李牧就更加努力練功了,反正改進過後的華山基礎內功,可以一直修煉下去,和當年的全真心法有異曲同工的妙處,先天之前都不用擔心功法的問題!

除了練武之外,他們還要上課,沒有錯,李牧還請了一老道來給他們上課,只不過課本不是四書五經,而是道家典籍。

華山作為道教名山,在這裡潛修的道士也是不少的,曾經華山派也是其中的一員,只不過後面慢慢蛻變成了真正的江湖門派。

不過香火情還是在的,華山派也沒有驅逐這些道士,大家各佔一方,頗有幾分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

這個也是李牧無疑中發現道家典籍有助於內功境界突破,華山內功源自全真教,和道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其中很多理念都是源自道家典籍。

儘管師弟師妹們不理解為什麼要學習這些,不過華山弟子也是要習文的,只不過學的是四書五經之內的儒家典籍,只求提高文化水平,不求甚解。

他們也沒有反對,又不去考科舉,對他們這些江湖中人來說,拿什麼當教材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