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紅樓之熊孩子賈琮最新章節列表 > 907.第九百零七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07.第九百零七章

時入臘月, 北風獵獵。

秦王正式封朱桐為參知政事, 命他重審浮雲堂保險櫃裡翻出來的那些案子。太王太后和太后的兄弟皆讓其姐妹訓斥一頓,禁足在府中不得出門。朱桐搖搖頭:“多少案子是與他們相干的, 竟就這麼避了。”

浮雲堂的保險櫃終於開啟, 此案豁然開朗, 秦國朝堂上下惶惶一片。朱府大門敞開,來遞片子的一律不見;後門角門皆鐵將軍把守,不放半個人進去。饒是如此, 一晚上便隔著門縫不知投進去多少書信。

朱巍頭一批抓了二十多個官員。首先提審的是提督學政張大人, 此人當世大儒素有清名。朱巍退去左右,連個文吏都不帶,只自己坐在堂前。張大人低著頭默然垂淚。朱巍咳嗽兩聲道:“張大人,聽聞你年輕時就讀於滄州東海書院,而後考取的二甲進士第二十八名,可對?”

張大人一愣,抬起頭來。正逢見朱巍朝他使了個眼色。張大人心下大定。“正是。”

朱巍道捋著鬍鬚道:“老夫與吳瑞先生交好多年……”話未說完,張大人已面呈驚喜。朱巍又咳嗽兩聲,“東海書院學風嚴謹,教導出來的學生個個為官清廉,張大人早先亦是我秦國赫赫有名的清官。是誰誘你收受賄賂、助人科考舞弊的?”

張大人一聽, 這不是明目張膽的勸自己把罪推到旁人頭上去麼?立時道:“便是這浮雲堂的東家畢老匹夫。都是他攛掇我的!”

合著這張大人酷愛米芾字畫。去年,他在一家極小的字畫鋪子偶遇一個男子拿著幅字去寄售, 正是米芾真跡。張大人當即想買下, 不想另有一人也瞧上了這幅字, 二人競價,張大人慘敗。那人長得肥頭大耳,渾身披金掛銀庸俗不堪。想到米襄陽墨寶淪落此人之手,張大人煩悶不已。誰知不過三五日之後,他一個學生在他的死對頭周大人家中看見了這幅字,原來那暴發戶買了字是去送禮的。周大人也知道張大人最愛米襄陽,無事便炫耀給他聽,張大人愈發煩悶。

過了些日子,有人在平安州以重金購買了一副米芾真跡,託人送給張大人,只為著求他幫個小忙。所託之人便是那浮雲堂的畢大老爺。此人巧舌如簧的相勸,道:“張大人不答應,人家少不得去求周大人。”張大人便讓他說動了。不想畢大老爺拿捏了張大人這項短處,再不肯放過他。去年鄉試,張大人與周大人合力幫人作弊,得了許多好處。那時張大人才知道,周大人收下米芾那副字,亦是受畢大老爺攛掇,只為了給張大人添堵。他二人因同僚不合,雙雙讓畢大老爺捏於手掌之中。

朱巍聽罷和藹道:“人皆有弱點。這姓畢的心懷不軌,怨不得張大人。”張大人頓覺脫身有望,連聲痛罵畢賊。

後又審了幾位官員,皆是被這姓畢的以各色法子拖下水的。遂將畢大老爺畫影圖形懸賞緝拿。合著這姓畢的連個大名兒都沒告訴人,愣是在長安城興風作浪了一兩年。

當晚回到家中,朱巍拿著口供慨嘆不已,嘆道:“老夫本沒指望能審問平安侯,只要遇事能問問他便成。或是託王爺問問他。如今他禁了足,唯有乾瞪眼了。”平安候告訴太王太后,當日他是得了人家一千五百兩銀子,才去跟朱巍搶浮雲堂那案子的。太王太后雖也不大信,面上依然扮作相信了。

朱桐道:“浮雲堂的幕後東家必是平安侯爺無疑。叔父先擱下他,等我們找出那畢大官人,自然有證據出來。”

朱巍道:“你如何就敢斷定是他?”

朱桐哂笑道:“蜀國這計策極直白。女媧娘娘想敗掉殷商基業,得先打發妲己去惑主。秦王年少,且身邊有太王太后和崔先生等人盯著,沒法子下手。他們只得改勾搭皇親國戚和百官,讓他們做些傷天害理之事來敗秦國的家。換做我是他,想攛掇一個人來做浮雲堂這般生意,我也會挑上平安候——秦王最敬重祖母,太王太后唯有他這一個親弟弟,連秦王都不用怕。”

朱巍皺眉道:“京城那邊從何處查出此事幕後是蜀國?”

“沒查出來。”朱桐道,“賈琮猜的。咸陽那繡坊以吉祥為名,還賣蜀繡。蜀國國舅曾借用司徒岑的名頭在外頭強奪民產,當中買得最便宜的一處產業便是吉祥繡坊,二十兩銀子。後來書信往來時,賈琮將此事當作典故,沒事就笑話司徒岑。秦蜀相鄰,蜀國得了中華聯邦的提醒、想與人聯手結盟,也容易挑秦國下手。再說,想要查出這麼多人的喜好弱點,沒有一個強國的財力如何支撐得住。除去南邊,最富庶的便是燕、蜀、遼三國。俄羅斯國主的得寵兩個姘頭都是遼女,他們太子身邊也埋伏下了遼國貴女與他從小一道長大,顯見遼王的心思不在國內。咱們爺倆都是燕國細作。餘下的不就是蜀國了?”他挑眉道,“倒是幫了我們一手。原本劉豐與我換班的這兩年便是欲留出空間讓他們生亂的。”

朱巍又皺了半日的眉,嘆道:“王爺年歲太小,性子不夠剛強。太王太后一味護著平安候,待這事過去了,只怕又會生別的事。”

朱桐微笑道:“那不是正好?”朱巍一愣,想了會子沒想明白,也懶得問他,擺擺手作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劉淨已不在家中,昨兒一大早便與一個秦王身邊的李太監、一個太王太后身邊的馮嬤嬤一道,領人往青華山去了。

一夥人先到了菩提庵打聽慧般師父。

原來有人算出慧般師父必得貴婿,她已蓄髮兩年有餘只待還俗。前陣子,一位晉國王孫來秦國遊玩,偶然在慧般家中看到了她的一副字。這位王孫愛字如痴,聽說是女子所書便立時要娶。慧般之父急匆匆打發人來接了她回去,竟來不及告知菩提庵。弄得庵中還以為她失蹤了,找了許多。如今慧般已隨那王孫回晉國去了,她全家也雞犬升天跟去晉國做了皇親國戚。前些日子,慧般打發人送來了五個卷軸,乃是答應秦王替太王太后所抄的金剛經,如今正供在觀音大士座前。

李公公與馮嬤嬤聽罷老姑子所言皆目瞪口呆。主持姑子陪著他們來到觀音殿,果然見供桌上拿香燭等物供著卷軸。開啟一瞧,委實是慧般筆跡的金剛經。李公公遂做主取包袱包好了,告辭而去。

庵堂門口,劉淨問馮嬤嬤道:“太王太后今後可還會與她往來?”

馮嬤嬤搖頭道:“這般沒有佛心之人,主子再不會搭理了。”

劉淨回頭瞥了一眼,似笑非笑道:“那這些姑子的恭敬之心豈不就泡湯了?”馮嬤嬤面色愈發難看,一聲不吭抬腳上轎。

他們離開後,主持老姑子回到方丈室。屋中立著一個褐衣農婦,迎著她拱手道:“多謝師父幫忙。”老姑子誦了聲佛。女子道,“慧般師父命途多舛,若非與太王太后搭上也不會有此一難。從今往後,菩提庵與王爺全家再無瓜葛,你們庵堂也可清靜了。”

老姑子道:“還請施主依諾將慧般的屍首還給小庵。”

女子點頭:“明兒就送來。你們就不要告訴她家裡了。她在天之靈大概也不願意再見父兄。”老姑子再誦了一聲佛。

青華山不大,可路不好走。劉淨等人找了一整日,愣是沒找到與地圖相仿之處,當晚便宿在臥佛寺。拿著從浮雲堂找出來的地圖給方丈大師瞧,他亦沒瞧出畫的是哪兒。

次日,劉淨早早起來練拳腳,有個農婦倚在院門外張望。不久李公公馮嬤嬤等人皆起來了。他們都知道劉淨是魯國霸主劉侗之女,見她還會武藝,都圍著瞧。一時練完了收住拳腳,眾人齊聲叫好。劉淨微微一笑,作了個團揖。

那門口張望的農婦慢慢悠悠的說:“不過爾爾。”

一個跟著來服侍李公公的小太監喝到:“大膽!哪裡來的村婦,還不叉出去!”兩個護衛便走出來欲趕人。

劉淨道:“且慢!你說我不過爾爾?”

農婦想了想道:“比尋常人還是好些。並非花拳繡腿,招招皆實用。只是你力氣太小,頂多唬唬書生小子罷了。稍有點子本事的你都打不過。”

劉淨看著她道:“這位嬸子想必有些本事,比劃比劃如何?”

農婦抬頭望了眼天:“哎呦~~都這會子功夫了?我還得給下一家送柴火去呢。我走了我走了!”拿起腳來便跑。

劉淨好笑道:“大嬸且等等!我還有話問你呢!”那農婦跑得極快,跟飛似的。劉淨喊道,“煩勞你幫我看張圖。如果認得,謝你二兩銀子!”

農婦立時剎住步子扭頭道:“當真?”

“當真。”

農婦便往回跑。

劉淨向李公公馮嬤嬤道:“這位大嬸顯見是山裡人。她既忙著給各處送柴火,可知熟絡道路。有些偏僻小徑倒是樵夫農婦認得,廟裡的師父未必走過。”他二人都說“很是,朱夫人想的周全。”

遂領著農婦進了屋,取地圖出來給她瞧。只瞧了一眼,農婦便笑著說:“這個你們問旁人必不知道。這是立在三天門頂上往東邊瞧的模樣,極偏僻的。”

劉淨與那二人互視幾眼,指著地圖上的一處房屋問道:“這塊兒是什麼?你可知道?”

“知道。”農婦道,“那兒本是個小廟,蘭若寺。去年秋天,這廟裡的和尚忽然要搬家,說是有人出了大價錢急買他們廟。如今已改做了一座庵堂名叫奉慈庵,神神秘秘的,連柴火都只送到門口便不許進去了。有回我好奇,偷溜進去瞧了一眼,只看見了兩個帶髮修行的小姑子,好標緻的容貌。”

“你可跟她們說什麼了?”

“不曾,有個帶髮修行的老姑子急跑出來趕我走了。”

劉淨思忖片刻問道:“大嬸可曾見過裡頭有男人?”

農婦道:“我們日夜忙著砍柴送柴,哪有閒功夫留意那個?橫豎送柴時沒見過。”

劉淨點頭。“請問,這個奉慈庵該怎麼走?”

農婦眼珠子轉了轉,揮手道:“我忙的緊,還得送下一家呢。”

劉淨微笑道:“你若幫我們領路,不用耽誤你太久,你回來依然送柴。我謝你五兩銀子。”

農婦拍手道:“果然是臥佛寺與眾不同!好生大方。既這麼著,我便辛苦一趟,領你們去吧。”

劉淨笑拱手道:“多謝大嬸,大嬸辛苦了。”

遂讓這農婦在外頭略等等,他們幾個人回屋換衣裳。那馮嬤嬤笑向劉淨道:“朱夫人好生伶俐。”

劉淨正色道:“嬤嬤、公公,回頭讓她領完了路,給錢便打發她走,不要問她姓名。”

李公公奇道:“這是為何?”

劉淨道:“我這兩下子比起尋常的女人算好的了,她竟瞧不上,怕是有什麼來歷、隱居在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二人皆點頭答應。

一時換好衣裳,農婦在前頭領路,劉淨等人騎馬坐轎跟著走。走了半日山路,前頭忽然出現一行齊齊整整的石頭臺階。農婦道:“這路也是去年新修的,原本都是土路。”

拾階而上,山腰便是奉慈庵。這庵堂房屋破敗,顯見已多年不曾修繕。屋舍瞧著倒是不少,裡頭隱隱傳來敲木魚和誦經的聲音。劉淨在門口站立了會子,取出五兩銀子給農婦打發她走了。

李公公低聲問道:“朱夫人,可瞧出什麼來沒有?”

劉淨道:“尋常佛寺庵堂清早皆會大開山門,她們這庵卻大門緊閉。”她吸了吸鼻子,“公公嬤嬤聞聞這裡頭飄出來的味道。檀、芸、速、沉、麝、茴、蘇合、鬱金種種皆有,我家都用不起這麼多花色的香料;還在如此僻靜的地方修了方才那段青石臺階。這庵堂可不是一般的有錢。可你們瞧這大門——”她伸手指了指,庵門原本也是上過油漆的,如今已斑駁不堪。她淡淡的道,“像不像浮雲堂的門?”

李馮二人皆倒吸了口氣。不待他二人說話,劉淨抬起腳“咣噹”踹開了庵堂大門大步走了進去。旁人只得趕著跟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直入大堂一瞧,眾人皆愣了:堂前盤腿兒坐滿了帶髮修行的小姑子。小姑子們驚惶而起,一個賽一個水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