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無限吞噬體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章:星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章:星艦

果然,它在這!

約莫在自己右下方40公里處,動用各種手段,宇空終於看見了那最終的目標,這個未知三級文明的星艦主體殘骸!

它正好與土星環疊在一起,被無數塵埃所籠罩,總體約莫上千米長,形狀呈橄欖球般的橢圓,側面和尾部各有數個已經殘缺不全的塔尖狀的凸出物——宇空認得它們,這是曲速航行時用於扭曲周圍空間,製造包裹飛船的時空泡,利用空間的曲翹效應進行光速飛行的特殊引擎!

上千米長的鉅艦,宏偉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屹立在這龐然大物的面前讓人不由地產生一種渺小無力的感覺。只可惜,任憑它生前再怎麼宏偉強大,現在也能一動不動地葬身於土星環中,杵在平均厚度只有10米的土星環中宛若一座巨大的墓碑。

從星艦前側面莫名其妙地缺了數百米的小半個塊,多了一個好似被小孩子啃了一口的饅頭上的窟窿,結合它身上的裂痕及其餘地球上幾塊殘骸的形狀,還有這傢伙所在的位置周圍的狀況,宇空大致推斷出了它的墜毀原因——物質崩解炮。

進入曲速時代後,三級文明的飛行模式便主要有兩種,曲速航行模式與常規航行模式。

常規航行模式不用說,依然是製造牽引力或推進力前進,只不過方式是動用反重力技術罷了,本質上跟一二級文明並無太多不同;而曲速航行模式咋就不同了。

曲速航行的原理是透過製造時空泡,利用空間曲翹差帶著飛船連帶周圍的一小片空間一同前進的。所以,曲速航行進入前,為了製造穩定的空間泡,飛船通常保持靜止,而這種模式的飛行也不像常規狀態下產生力進行推動的飛行的移動是存在慣性的。

曲速航行沒有慣性,一旦用於製造並維持時空泡的引擎出問題,飛船馬上就會退出進入曲速狀態前的靜止狀態。

當初,這艘星艦被一發物質崩解炮擊中後重創,電磁力場束變材料外殼破損,進而造成能源系統破壞,導致它從曲速航行狀態中強行退出。這之後,從它扎入土星環的位置周圍至今仍然儲存的砸出來的坑洞的場景看,宇空推算出它又以常規航行模式前進了一段時間,直到在這個過程中外殼再也承受不住並最終解體為數快。

剩餘的幾塊小的,是在飛船以常規模式高速前進時,分離解體脫離出去的,因為慣性一直飛至透過小行星帶後因為與隕石群撞擊而減速,並最終被地球與月球的引力捕捉到而墜落;而這塊最大的主體,在出現解體破損後也發現了不對勁,從而開始反向減速。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某些操作事故它最終被土星的引力捕捉,一頭載入了土星環中成為了它的一部分,而在周圍沒有發現任何有文明活動過的跡象也說明,這艘星艦上稱作的所有外星智慧生物,已經全部死亡。

這就有了一個疑點——到底是什麼,讓這艘星艦在被物質崩解炮擊中後,仍然不顧危險進入曲速航行,脫離曲速航行後也依然不顧飛船遭受的破壞,仍舊以常規手段進行航行?

而且,就像現在地球上的海難發生後,事後如果接到求救信號都會進行搜尋營救,這艘星艦墜毀在太陽系,事後為什麼沒有它所在的文明前來探查?

思來索取,宇空只想到了一種可能:

它所在的文明早就滅亡了,所以從這走星艦慌不擇路的模樣看,這是一艘逃難船;而從它遭受過物質崩解炮的轟擊說明,這個文明是被另一個文明滅亡的,它在逃難中也遭受了追殺!

好在,從周圍沒有其餘文明到訪的痕跡看,追殺它的勢力已經被甩掉了,這麼多年過去了都沒事,所以接下來太陽系及地球也應該不會面臨被入侵的風險。

以上這些,都是宇空的猜測,而想要弄清楚背後的原委……他有預感,一切的一切的真相,肯定就藏在這諾大的殘骸,特別是其中依然可能保持完好的計算機資料中。

距離太遠,而且土星環周圍盡是由蒙塵狀的冰,石,以及一部分金屬屑,加上距離土星太近已經感覺到的日益增強的這顆巨行星的引力,飛船在這樣的重重因素下前行已變得十分危險。

很乾脆地,宇空拋棄了它:

進不去?沒關係,那就一路吞進去就好了。

艙內的星辰細胞依附在一起,相互疊加成一個巨大的球體,在背後形成能夠壓縮並噴射氨氣前進的噴口,前端和側面則生出無數個用於吸納物質的孔洞。

土星環的主要成分是冰,在其中所佔的比例超過99%。而冰,本質上不過是固態的水,其中還含有少量的有機化合物託林,矽酸鹽,碳質隕石等雜質,正好可以被宇空吸收來作為營養。

以背後的噴口作為推進裝置的前行中,大量的蒙塵物進入前段與側面的孔洞,被孔洞中揮舞的一條條舌狀的觸手捕捉,最終在球內消化器官的轉換下變為營養。

比起地球這個搖籃,星空才是生命進化的方向,這句話果然不假。來回穿梭十幾個小時後,在吸收了大量蒙塵狀物,宇空的體型已經從原先的數米,生長到了50餘米,宛若一顆碩大的小行星。

這裡是太空,沒必要考慮重力,遠離地球也不會有被發現的風險,老實說,宇空的本體還從來沒有擁有過這麼龐大的體型。獲得了體型,一些功能也可以開始施展了,宇空開始重組體內細胞,在其中轉換出一個個帶有蝕組倉,孵化倉,還有一種用於培育細胞的培養倉與3D列印細胞的組合倉等功能的倉室。

無數艙室的協同運作後,宇空的體表裂開一個個口,從其中走出一個個造型怪異的產物——這同樣是跟宇空的本體非常相似的圓球狀物,只是要小很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它們是探測器,這些圓球狀飛行物的內部帶有微型機光發射器,配備濃縮炸藥,物質吸收器官等開路工具,其中的一部分還有用於接入資料層面連結用的訊號發射裝置,與賽斯特微型計算機相連,用於破解星艦的系統。

即便星艦已經廢棄將近上萬年了,上面的智慧生物也全部死絕,幾乎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宇空可不敢保證上面的安保系統會不會依然在運轉。

他進入前,透過掃描已經在艦中發現了數個依然有能量逸散出的點——這似乎是星艦的備用能源,由元素衰變爐驅動,上萬年過去了依然處於運轉之中。

如此一來,進入前自然得作一番防範。

首先,宇空釋放出子體將星艦周圍的蒙塵清理掉,鼓搗出一片方便前行的真空區域,再利用心靈偵測對星艦掃了一遍確認出奇結構圖後,才有了大概的潛入策略:

果不其然,這是一艘逃難船,除了基本上所有星際航行的功能倉體都具備,艦內甚至還存在一座直徑200餘米的由巨型物質重組裝置構成的5D列印裝置都具備,宛若將文明所有的科技都融合於其中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原因外,從它並沒有太多的武器,和倉庫中倒斃的大量明顯是倉皇上艦後,集中在一起的智慧生物屍體即可說明。

艦內,屍體隨處可見,屍體除了少部分生物區裡的外星生物外,基本都是上一次聯通導航儀的時候,從遊碼的總部驚鴻一瞥見的那種像是由水生生物進化出來的魚人型智慧生物。

由於太空中溫度很低,大部分細菌無法生存,屍體大都還保持著活著的時候的痛苦。它們面色扭曲,似乎遭受著什麼莫大的痛苦,死前周圍存在掙扎痕跡,更有甚者的屍體上已經出現融化或變形的痕跡。

許多這種魚人都爭先恐後地向一個地方跑去,即那讓生物進入冬眠的維生倉體所在的地方,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相互鬥毆的痕跡——看來,任何生物的本質都是自私的,即使是高階文明的生物在遇到極端的絕境時,在求生中展現出的醜惡與低階文明也並無不同,舉動都是一樣的瘋狂。

即便努力求生,但所有的努力,最終依然以無濟於事告終。即便是進入醫療艙,冬眠艙的魚人,最終也都以死亡告終。

“物質崩解彈,看來是這東西殺了它們沒錯了。”透過從屍體中發現的一種怪異的出現異變產生的成分,宇空判斷道“難怪最後會把艦開得七扭八歪的,應該是它們遭受的輻射由於戰艦的防護削減了一部分,但也沒讓它們逃離死亡的命運,這才出現臨死前的瘋狂。”

確認了這些智慧生物的死因後,宇空開始籌劃探索策略:

透過對星艦的掃描確認結構,雖然進入曲速航行的引擎壞了,但用於供能的反物質發動機卻大體完好,裡面的反物質也安全地存放著。

裡面的防護設施並不多,除了一種配備了一種裝備力場發生器,有些像潛航者,但作用似乎是反制這類會對艦體寄生破壞的東西的機器人外,也就艦尾機庫中停泊的一些小型飛船可能會受殘存的人工智慧控制暴起攻擊。

所以,宇空計劃從破損口進去,儘可能地避開存在這些東西的地方,先到達主控室看看能不能重啟星艦計算機,如果能就繼續探索剩餘的秘密,而如果不能就先想辦法解除裡面的防禦系統,再將星艦中有價值的,特別是引擎中以噸計的珍貴反物質或者黑科技造物,統統收攏在手裡,甚至它本身都能作為供細胞吸收進化的材料。

於是,順著缺口,數個探測器魚貫而入,小心翼翼地懸浮著,沿著預定的通道行進。行進也非常順利,宇空擔憂的類似潛航者的機器人,還有所謂的飛船都沒有啟動,說明戰艦確乎是徹底壞了。

但是……

“嗯?!什麼東西?!”

在將一扇關閉的通道閘門,用鐳射切開的剎那,星艦內突然穿來的一陣陣騷動,讓宇空突然感到了一絲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