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漢朝當老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6章 大炮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6章 大炮仗

按照黑火藥的原料配置的比例,燕銘嚴格的配置了出來。一番折騰下來,終於弄出了一堆兒黑色的粉末。

燕銘把黑色粉末放在鼻子邊上聞了聞,的確有黑火藥的味道。不過這樣他也沒完全放下心來,而是偷偷的用火摺子,把這些黑色的粉末在空曠的地方點燃,看到這些粉末刺啦刺啦的燃燒,冒出了熟悉的味道,燕銘的臉上才露出了狂喜之色。

火藥,那是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一個發明。這個發明,原本就是中國人的專利,可悲哀的是,最終,老祖宗的發明被洋鬼子發揚光大,造成了槍炮丹藥,然後反過來轟開了中國緊閉的大門!

“這種悲劇,老子發誓不會讓他重演!”燕銘攥了攥拳頭。

接下來的日子,他就按照黑火藥的比例,不斷的製造。每次都是只造出少量的火藥,然後再配置,製造。

幾天下來,他已經有了許多小包裝的火藥。這些火藥都被他放在了老房子的床下。

現在,燕銘是一點兒都不敢睡在老房子的床上,因為一個不小心,可能他就把自己給炸飛。

雖然黑火藥的威力並沒有後世的炸藥那般恐怖,可量的積累,也能達到質的變化。這個險,燕銘是不會去冒的。

火藥有了,想要製造鞭炮,就需要結實的紙張。

自己的老岳父田文在這裡開了造紙廠,裡面造出來的紙張,和後世的紙張已經完全不相上下。

想到造紙廠,燕銘就覺得對不起老岳父。他曾經說過,要讓田家的紙張重新稱霸長安城。可現在新的紙張已經造出來,卻遲遲沒有被他推廣出去。

長安城之中,到處都是田蚡造出來的糙紙。

現在燕銘和王娡已經有了合作的趨勢,他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絕。畢竟,中國從古至今都是個人情社會。大漢朝,更是這樣。

看看朝廷,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所以是丞相。田蚡是王娡的弟弟,所以是太尉。後來者,更有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也被司馬遷冠上了倖進外戚的名頭。更有貳師將軍李廣利……

什麼風骨,什麼功名?從古至今,都是人情社會。階級,從來都是固化的。

想明白了這點,燕銘也就不想把老丈人推到前面。田蚡,只要不太過分,紙張這點兒利潤,燕銘可以不爭。

不過你賣紙張,我賣書總是沒問題的吧!

看到大漢朝人們生活的種種單調,想要提前造出電視、網路,那是不現實的。就是最簡單的收音機,恐怕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的。

但是書可以啊!只要有紙張,就可以印製書籍,就可以販售。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之中,書籍,一直都是傳播文化的主要途徑。小說和其他文學形式,也承載了娛樂大眾的任務。

不過這些都不著急。燕銘決定先整幾張紙,捲上幾個真正的鞭炮,試著燃放一下。

這一切,當然都是他偷偷的進行的。

用了幾乎小半天的時間,燕銘才卷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炮仗。

找了個藉口,甩開了澄心,他自己帶著炮仗跑到了野地裡。見四下無人,燕銘把手中的鞭炮拿出來,晃了火摺子,直接點燃,就扔了出去。

“砰!”

熟悉的鞭炮聲,雖然手工製作的鞭炮和後世機制鞭炮的響度相差很大,可這一聲響在燕銘的耳朵之中,就如同天上的雷音一般。

有了火藥,有了鞭炮,就意味著燕銘可以製造出大型的鞭炮——紙質炸彈!

這個東西在後世除了還有私人作為引爆炸藥的雷管之外,已經沒有了任何實際意義。可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爭之中,都是作為最主要的炸彈存在的。

聞著空氣中微弱的火藥味道,燕銘的心都沉醉了。

下一刻,他睜開眼,這種東西是魔鬼一般的存在。暫時還不能面世。

嘆息一聲,燕銘還是決定不製造鞭炮。那一堆火藥,製造的不容易,還是用在更好的地方。

回到自己的小廂房之中,燕銘決定把火藥造成大炮仗——炸彈!

做這個東西,就要安全性第一。小廂房之中,肯定是不行。

燕銘想到了老宅之中的後堂,當初自己和田喜還有嫣然成親的地方。那裡,胡家老小曾經挖了一個地道。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來做一個地下儲存室。

想到這,燕銘把大包小包的火藥,用麻布包裹了,誰也沒叫,自己就把這些東西扛到了後屋老堂之中。

接下來的幾天,燕銘就找了個藉口,直接躲在了後堂之中,研究怎麼在有限的條件下,造出威力最大的炸彈。

三天之後,燕銘終於出來了。

炸彈已經被他做了出來,只是外面的一層層的紙質,就算是爆炸,殺傷力也是有限。

直接裹上鐵器,燕銘還沒那個把握。

“若是裹上水泥,幹了之後,會不會殺傷力更大?”燕銘突然有了這個想法兒。

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可以去一趟水泥廠,看看老蔡把自己交代的東西做的怎麼樣了!

這麼幾天過去了,那個大玻璃球還沒有運到弘燕堂之中,燕銘也想過去,催一催這事兒。

只是計劃不如變化快,就在燕銘想著的時候,那個大玻璃球就被老蔡給運來了。

快要過年了,突然出現了這麼一個龐然大物,自然引起了弘燕堂所仍有人的注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孩子們第一時間發現這個東西竟然能夠把人放大。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到玻璃球跟前照照,試試。

看著他們樂此不疲的照來照去,燕銘想到了後世的哈哈鏡。想到哈哈鏡,自然要想到鏡子。這時候,有錢人家用的是銅鏡。至於窮苦老百姓,哪有什麼心情照鏡子?

“過年的禮物,終於有了。”燕銘嘴角牽出一絲微笑。

拜年,是中國的傳統,也正是從漢代開始有了拜年的習慣。如今和皇帝走的如此近,自然要送給皇帝和他後宮美人一些禮物。

所謂枕邊風,幫你吹吹,日子就好過些。

燕銘不禁感嘆一番,不論什麼時候,做人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而他是個最喜歡宅的人,人情世故對他來說,實在是有些過於勞累。

但是有些勞累,是必須要經歷的。水泥廠,還是要去的,好多東西,燕銘需要親自把關。

眼看年關就到,過了年,就要到處拜訪。作為弘燕堂的創始人,普通人眼中的活神仙,自然要弄一些普通人弄不出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