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漢朝當老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3章 改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3章 改制

長安,原本屬於他的軍隊已經被繳械。多數的軍隊現在都成為手無寸鐵的人員,在各個大營之中嚴格待命。

更多的大臣都已經開始運轉起來,為了營造新的大漢做準備。

燕銘優先把曾經在弘燕堂學習的年輕人放到關鍵的工作崗位上。

竇文竇武,司馬遷李陵,霍去病桑弘揚……

多年的實際操作經驗,使得胡德庸為首,竇文竇武輔助調控這些曾經的同學,按照新北城的佈局,開始了在大漢的新一輪佈局。

劉徹沒想到,做夢也沒想到,最終會是以這種方式謝幕。

雄心壯志的劉徹,原本一輩子也沒能做到的祛除匈奴,安定四邊。

在燕銘的輔佐下,僅僅用了幾年就都做到了。

可歷史一樣是不容許忽略的,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道。

一個人,一生,要經歷多少事情,要做多少事情,都是天註定的。

劉徹,把他一生該做的大事兒都做完了,到了如今,似乎只剩下謝幕了。

燕銘不會給劉徹機會讓他東山再起。

大漢朝,並未失去人心。只要劉徹回來,振臂一呼,那些畏首畏尾卻貪圖富貴的大臣們就會跟著起鬨。

所以,在得到了劉徹和劉據和解的訊息之後。

燕銘做了一個決定:讓劉徹父子兩個到新北城去散散心。

當然,會有新北城的重兵保護。

一同前往的,還有衛子夫、李夫人。

這都是劉徹心愛的女人。

燕銘沒有去見劉徹。

此情此景,還是不見的好。

大漢需要進行更加雷厲風行的改革。

好在之前燕銘建議劉徹普及義務教育。

雖然普及義務教育的時間不長,但是大多數的人都簡單的認識了文字。

桑弘揚又在全國大力開展經濟改革,貨幣改革。建立類似於銀行系統的票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漢朝的人民,經過不斷的革新政策,已經適應了新政的推行節奏。

所以,當有風傳從長安飛出的時候,民眾們並沒有覺得有多大的改變。

似乎只是一場政治的改革。

而政治似乎離著他們的生活還遠的很。

老百姓就是這樣,只要他們的日子不被影響,只要不挨餓受凍,他們就不關心什麼政治體系。

所以,燕銘這種類似於和平演變的朝堂動盪,對民間影響並不大。

起碼是長安周邊的影響不大。

至於那些分封的劉姓諸王,燕銘則實行了保密計劃,讓他們到長安來。

方便解除他們的控制權。

當然,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早在幾年前,分封的王侯就成了劉徹的心腹大患。

於是主父偃登場,隆重的上映了一出推恩令的正劇。

如今,很多曾經是大封國的地方,已經因為推恩令,分封給了更多的劉姓子孫。

不得不說,推恩令是個很辣的招數。

這鞏固了皇帝的寶座,卻也少了一些能夠大力支持劉家江山統一的外部保障。

總體來說,分封目的是好的,但人心是難以控制的。

所以,只有極少數的大封國不遵號令,並且得知了長安的變動。

他們在聯合,企圖起兵造反。

而多數被推恩令蠶食的小封國,已經沒有能力組織起更強的兵力。

有的選擇依附那些打算造反的封國,有的則選擇向長安城的燕銘效忠。

對於投降過來的,燕銘都給了治理當地的承諾。

當然,這是新政的一個過度。總要慢慢來,溫水煮蛤蟆,循序漸進。

終於在新政開始的第三個月,幾個大的封國開始了造反。

他們的兵馬集結,打著回覆河山的口號,向長安進發。

然而令那些觀望者沮喪的是,來自於新北城的軍隊給了造反者一個響亮的耳光。

少數的人馬,先進的武器。

燕銘這邊幾乎未損失一兵一卒,就把反叛的軍隊擊潰。

面對新北城訓練有素的軍隊,原始冷兵器的漢朝軍隊,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他們的戰鬥甚至不如衛青所率領的軍隊。

至少衛青率領的那些遠征軍還有燧發槍。

這就歸結到了劉徹的身上。

他當政的時候,嚴格禁止番王擁有燧發槍部隊。

大漢的改制,木已成舟,沒人能夠組織這一場歷史的洪流。

這種改制在消滅了那些反抗的封王之後,就變得溫和起來。

先是人民感受到最大的變化就是,每家每戶都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漢朝時候,人口還沒有那麼多。而此時的漢朝加上新北城打下的勢力範圍,已經可以說是囊括了亞洲大陸的一個存在。

這麼多的土地,每家每戶自然能分得許多耕地。

我們的祖先一直致力於農耕文化。

所以,只要農民有地種,有糧食吃,就沒人管什麼國家政體的事兒。

基層的農民安生了,那些所謂的貴族畢竟是少數,翻不起大浪。

沒有百姓跟著他們鬧事,沒有百姓捧著他們。所謂的貴族,也就是那麼回事兒。

這招算是釜底抽薪。

大漢朝的改革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這中間,燕銘一直帶著軍隊坐鎮長安城。

有的時候,翻雲覆雨極為複雜,需要艱苦的鬥爭。

而有的時候,只要你有足夠的實力來碾壓一切,那麼翻雲覆雨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

新北城的軍隊坐鎮,改制進行的很順利。

偶爾有反對的貴族或者門閥,就會被雷霆的手段處理掉。

幾次之後,那些門閥大族已經摸清了燕銘的心思。

他們不在吧目光放在專權之上。而是發展向經濟。

許多人開始在合法情況下,大力的招攬資源。

這一切,燕銘看在眼裡,笑在心裡。

國家的步伐,是不會被某一個門閥大族所掌控的。

燕銘曾經沒有野心,只想安心教書。如今既然走到這一步,那就要建立一個強大的,能在任何情況下做出正確決斷的國家。

這樣的國家,自然不能是一個人的統治。

所以路還很長。

這種轟轟烈烈的改革,足足持續了五年。

荒廢的教育也重新開始興起。

五年之後,大漢朝基本上穩定下來。

如今執政的不是皇帝,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叫做未央宮的團體。

對,是未央宮。

未央宮成了國家政令的代名詞。

在大漢的強悍國朝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身影籠罩著。

那是燕銘。